摘 要:當前全國各地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力提升,然而新農村建設發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出現許多瓶頸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探討永修縣新農村建設呈現的瓶頸問題提出幾條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問題;對策
一、主要問題和瓶頸
(1)農民小農意識嚴重,主體性不強。我們說,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農民是農村的主人,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農民積極配合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工程的有力實施至關重要。而事實上,在我縣部分農村,受過去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影響,農民們習慣了“平均主義”,“等靠要”思想嚴重,并沒有自己身為新農村建設的主人翁意識。使得地方政府在實施決策的過程中需要群眾積極配合時,部分群眾因個人利益而與政府談條件、提要求、不配合等現象,是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受到一定的影響和阻礙。
(2)農村建設規劃滯后,矛盾突出。規劃先行是十分必要的,長期以來,我縣村級規劃建設處于“各自為政、自我發展”的狀態,缺乏整體和長遠規劃。一是有的地方雖然有了規劃,但過于簡單,或是適用性不強,難以指導建設;或是有了規劃不按規劃建設,農民搶占宅基地現象十分嚴重,房屋參差不齊,建設水平也參差不齊,雜亂無章,重復建設現象,格局混亂。二是農村田地、山林等資源缺乏規劃,沒有形成規模,無法高效合理利用;三是整體規劃缺乏長期性,特色不鮮明,尤其是對村莊自然、歷史人文和產業元素等方面缺乏挖掘,無法帶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3)農村人才瓶頸問題。我們說人才短缺也是當前我縣農村所遭遇的主要瓶頸問題之一。目前農村管理型、經營型、建設型人才極為稀少,年輕人才外流現象嚴重。扎根農村的農民往往文化素質偏低,缺乏對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具體認識,不能很好的參與到建設、經營和管理當中來。另一方面,受現實因素影響,我縣農村大部分村干部也存在著素質偏低的現象,他們習慣了聽從上級的指揮,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力,難以承擔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導角色。這也是的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很難有突破性的發展。
(4)資金瓶頸問題。建設新農村,投入是關鍵。新農村建設中僅就基礎設施建設一塊就具有投入資金量大、周期長、公共性突出的特點。所以,資金問題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難題。近年來,國家和省市委在新農村建設項目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對于我縣新農村建設所面臨的資金缺口來說,還是杯水車薪。尤其是在諸如交通、綠化、供電、排水、環衛設施等方面配套不足,只能報多聚少,將大部分資金重點投入到幾個代表性的中心村建設中。其它村莊只能局部小規模建設,無法整體規劃,有的鄉村甚至連道路還未完全修通、修平。目前各個村面臨著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幾千萬的資金缺口,這筆資金該由誰來埋單?資金又從哪里來?各村建設資金除省市給予的部分引導資金外,主要依賴于鎮、村投入和補助,沒有其它方面的有效資金投入,各村自身經濟實力有限,難以保證較大投入,這直接影響了我縣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規模進展。
二、做法與對策
針對以上我縣新農村建設所面臨的瓶頸問題,提出幾點對策:
(1)堅持合理布局、大膽創新。新農村建設要規劃先行,并從群眾反映最迫切、最現實的基礎設施配套問題入手。針對農村搶占宅基地、建房無序的問題,應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和設施,降低改造成本,對農村建筑進行統一設計和建設,形成格調一致的景觀風格,尤其要對進村路和主巷道進行改造,為群眾營造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也可大膽嘗試以“土地資本”運作的方式與銀行合作,在農村推行農民集中建房按揭,以“土地資本”抵押貸款,集中建房。
(2)鼓勵農民以主人翁姿態參與建設。新農村建設可以借助市場之手發威,結合消費市場不斷增長的對無毒無污染的綠色農產品的需求,倒逼邋遢鄉村梳妝打扮、洗澡治病。同時采取多方位多形式的宣傳手段,定期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大課堂,用專題培訓、示范觀摩等方式動員提高農村干部推進建設的能力和農民積極參與的主體意識。讓村民從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重塑主人翁意識,發揮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積極性。
(3)建立工作保障機制。針對農村“有人建、有人用、沒人管”的管理缺失現象,需盡快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制定一個點面結合的包干責任制和長效管理制度。村委會要成立長效管理領導小組,村民集體制訂具體管護制度,明確管護要求和管護標準,細化管護措施,做到以制度管事。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落實管護主體,實行管護責任制。
(4)鼓勵人才參與投入。面對人才瓶頸問題,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應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積極返鄉創業,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積極發揮農村當地致富、創業帶頭人“傳、幫、帶”的作用;也可在不同時期適當開展各種不同水平的培訓活動,帶領農村村民級干部外出觀摩學習、實戰操作等;還可與本地縣城職業學校積極配合,成立試點,積極鼓勵縣內部分初中畢業未被錄取,即將走入社會的學生進入職高,進行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生態農業等相關專業的學習,將其發展為我縣新農村建設的后備軍。
(5)重視產業,鑄牢支撐。新農村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持。農村產業要針對市場不斷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專”。以市場為導向,引進優良產品,實行標準化生產,打造高質量的品牌,以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可以以農民合作的方式,整合土地,實行規模化的生產,將農產品生產與加工合為一體,節省成本,將獲益最大化。
(6)找準特色,挖掘故事。有故事的地方總會給人探究的欲望。新農村建設重點要結合農村自身特點,挖掘鄉土文化特色,結合旅游做文章。要注重“找故事”、“說故事”。找故事既要深入各村,從鄉村歷史、人文、風俗和自然方面展開調研,也要聚焦當地當代各類文明道德模范、創業致富帶頭人、名人榜樣等等,進行深入挖掘。
作者簡介:黎帥帥(1989—),女,漢族,江西九江人,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