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發現課前三分鐘尤為重要,倘若能夠有效利用這三分鐘的黃金時間,則會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其是對語文學科而言,益處良多。
一、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普通話水平
語文課程主要是圍繞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的培養展開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教師不注重學生說的能力的訓練,而是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聽、讀、寫能力的培養上,從而導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準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還有部分學生是膽小,不敢說。由于我校地處城鄉交界處,生源來自不同地方,且多數學生來自農村,他們平常極少在大眾面前發言,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總是緊張、不自信,聲音小得只有自己能聽見,讓他們走上講臺說話更是手足無措。我在語文課教學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學生在“說”這方面能力的欠缺。怎樣才能有效改變這一狀況?我巧借課前三分鐘,每天語文課安排一個學生課前說話,讓每個孩子得到鍛煉。從二年級開始,我最初讓學生上臺背熟悉的古詩,我們把這稱為“每周一詩”,我要求學生按照這樣的模式進行說話:大家好,我叫×××,今天我給大家背的古詩是《××××》。背完古詩后,再讓上臺說話的學生教全班讀一遍。凡是上臺說話的學生,我都要求他們態度大方,聲音洪亮,完整、清楚地給同學們背古詩和教讀古詩。剛開始實行的時候,效果并不好,班上很少有學生能達到上述要求。大部分學生要么羞羞答答、滿臉通紅,要么局促不安地站在講臺上讀不好、說不好。但經過大半個學期的訓練后,我發現學生說話能力有了很大進步,這正是開展課前三分鐘說話活動的效果吧。學生到了三、四年級,我逐步增加所說內容的難度,課前說話的內容以講故事為主。我們稱之為“精彩故事天天有”,如講成語故事、名人故事、童話故事、歷史故事、哲理故事等,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這些都有助于提高他們在大眾面前說話的膽識、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課前三分鐘演講還能有效幫助學生糾正不規范的發音,進而提高他們的普通話水平,夯實了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二、培養學生膽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語文課前三分鐘活動剛開始時,學生都很感興趣,但一想到要輪到自己上臺了,又有點害怕。后來我一了解,發現孩子們是缺乏信心,怕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出丑。針對這一現象,我采取了啟發、誘導學生興趣的方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告訴他們這是展示自我的一個好機會,只要自己認真準備了,上臺就不那么害怕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啟發、引導,學生的思路開闊了,信心增強了,膽量也大了,都想當眾施展自己的才華。我班上有一個學生,平時說話一緊張就有點結巴,快要輪到他上臺的前一天,我鼓勵他認真把古詩背熟,按照課前說話的模式練習幾遍,第二天,輪到他時,我真的有點擔心,出乎意料的是,他順利地完成了,而且一點也沒有結巴,他說完后,全班響起了祝賀的掌聲。從那以后,我發現他上課愛舉手發言了,也敢在大眾面前說出自己的想法了,是課前說話改變了他,給了他說話的勇氣和信心。
三、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開闊眼界,豐富業余生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改革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英國教育心理學家彼得·菲利普曾說過:“教學要善于選擇突破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選擇了把“課前三分鐘說話”作為語文教學表達能力培養的突破口。每學期,我都會給學生定一個課前活動的大目標,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和整理材料。如,在二年級“每周一詩”說話活動中,我給學生準備一個厚的筆記本,學生把自己要背的古詩認認真真抄寫在筆記本上,要求書寫工整,抄完后寫上自己的名字,輪到下一個同學時,再傳給別人。一個學期下來,我們就積累了20多首詩,學生在抄詩、讀詩、背詩的過程中,整理了資料,增長了見識。特別是到高年級的講故事活動中,學生要準備第二天的課前故事,他們必須自己去看許多課外書,篩選故事,還要把故事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再把故事認真抄寫在我給他們準備的故事本上,他們真正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來,把課外知識帶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整個準備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收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
四、培養了學生傾聽的習慣和評價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規定: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我們班的課前活動并不是一個人的舞臺,學生必須全員參與,讓課前活動成為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課前活動中心發言人精心準備的材料只讀或說一遍,其他學生必須認真傾聽,不能開小差,更不能講小話,一字不落聽完,然后答題、評價,回答中心發言人的提問,聽者則評價臺上中心發言人的表現。他們以有答題的機會為榮,以答得好為樂,以中肯的評價得到老師的首肯而自豪,這就達到了以讀促聽的效果。課堂活躍起來了,使課前三分鐘妙趣橫生,學生更加喜歡語文課了。豐富多彩的課前三分鐘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前亂糟糟的現象不再有,使學生能夠心情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之中,讓學生對語文課充滿了期待。在這短暫的期待里,發揮了學生的潛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課前三分鐘說話,為我們班的孩子打開了一扇美麗的窗口,這是一扇盛滿知識和智慧的窗口,通過這扇窗口,孩子們把課外讀書變成自覺主動的行為;通過這扇窗口,孩子們明白了更多做人的道理;通過這扇窗口,孩子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膽量得到了提高,信心得到了增強……短短的三分鐘竟帶來這么多的驚喜,我們做老師的為何不去做呢?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