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王煒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愛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但是能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別人的孩子,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而我們作為教師,就必須是這樣的一個“神”,讓每一個孩子在我們濃濃的愛中快樂地成長,我們也將在放飛孩子們的過程中收獲多多。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我覺得熱愛學生是熱愛教育事業的感情基礎。如果一個教師連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去愛,那他就根本不配做一名人民教師,不配被稱之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配“教師”這兩個字眼。這種師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講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師愛是神圣的;這種師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才有可能“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也是教師的天職或天性。所謂關心學生,即教師要全心全意地教書育人,為學生服務;不只是關心他們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不只是關心他們的學業進步,還要關心他們的品德成長。教師的心應當和學生的心緊緊相連,學生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學生的歡樂就是自己的歡樂,學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所謂尊重學生,就是在關心學生的同時,必須尊重他們的人格,相信他們的力量。然而對學生的尊重必須與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決不能停留在用慈祥、關注的態度庇護他們,而要將之融入嚴格的要求中,從而使學生成為自尊、自強的人。
我曾經帶過一個班,在這個班里,有一個特殊的孩子,說他特殊,并不是說他在外表上和別人不一樣,而是說他在小學就是一個大名鼎鼎的問題學生。作業不交,老師說不得半句重話,不然就威脅老師和同學。我還從同事的口中得知,他的父親常年不在家,只有他媽媽在家帶他和弟弟。由于他剛上小學就比較調皮,經常被老師批評。他媽媽雖然很著急,但教育方式簡單,犯了錯不是打就是罵。
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聽到其他老師反映的情況,我心里很沒底,不知道能不能把他教好。但我想,人心是肉長的,只要有愛心,總能把他感化。所以,從一開始,我就對他特別關注,但不是為了揪出他犯錯的把柄,而是尋求他的閃光點。軍訓時,他在50分鐘的站軍姿中堅持下來了,我表揚了他的毅力,并鼓勵他再接再厲,在其他方面不要輸給別的同學。那天晚上他交了第一份作業——軍訓感想。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話,卻讓我感動不已。尋常的幾句表揚,在好學生眼中如過眼煙云,可是對于一個長期生活在只有批評沒有表揚的環境中的他而言,意義卻完全不一樣了。
但作為一個幾乎要放棄自己的學生來說,幾句表揚就使他發生很大的變化,那也不可能。軍訓的時候,因為表揚了他,他表現得還是很積極的,但一回到學校,面對初中繁重的學業,面對老師更高的要求,他的老毛病又開始犯了。
開學后不久的一個周一,要交作業了,他沒有一科作業能夠拿出來。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問他為什么不交作業。他看著我,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會寫,所以沒寫。”剛開始看到他那種表情,我氣不打一處來,差點就想罵他。可是一想到他的情緒很容易激動,我如果用這種方式的話,萬一他做出什么過激行為的話,事情會變著更糟糕。于是,我平靜地對他說:“哪些是不會的?我教你。”他滿臉狐疑地看著我,似乎我的反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然后,他隨便指了一道題,我也不管他是否真的不會,認認真真地給他講解。不知是因為基礎太差的原因還是他有意考驗我的耐心,那道題我給他講了六遍,他終于表示聽懂了。
看到他聽懂了,我夸他有好學之心,并有鍥而不舍的精神。聽到這句表揚的話,他的眼睛濕潤了。他說從小到大就很少有人夸獎他,也很少有人這么耐心地給他講解題目。之后,我又把為什么要做作業的道理跟他講清楚。然后我再問他:“那你能不能自己完成作業呢?”“能。”他很肯定地告訴我。于是我讓他留在辦公室里把作業做完,不會的就給他講解,做對了就及時給予表揚。
第二天,我去他家家訪,想了解一下他生活的環境。當我跟他媽媽說話的時候,他一直坐得很端正,腰挺得直直的。他弟弟都跟他說:“你不要這樣坐,多累啊!像原來那樣坐就可以了。”但他沒有改變他的坐姿。看到他那樣,我稱贊他很有毅力,并開玩笑地說:“挺直腰板做人多好啊!”聽到我的話,他的眼睛明顯亮了一下,但隨即又暗淡下來。看來他是很想學好的,但對自己的信心不夠。所以,我跟他媽媽聊天的時候,都是說他比以前好了很多,開始交作業了,并會舉手回答問題了,絕口不提他昨天的事情,并跟他媽媽說要多鼓勵孩子,其實他也是有很多優點的。
從那次家訪以后,我發現他慢慢地發生了變化,開始認真聽課了,也會自己做作業了,還會到辦公室來問我問題。每當他有點進步的時候,我就會打電話告訴她媽媽,使他媽媽改變了原來的看法,開始給他更多的關心和鼓勵。在媽媽和老師的關心下,他的成績開始慢慢提高了,人也變得自信起來了。
有人說,教育學生就像姑娘做針線活,布和線的質量和顏色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可以改變的就是繡出來的花樣和做出來的款式,用心去勾畫、去設計,即使是粗布,也可以成為一件精美的時裝或藝術品。我們不能改變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將要面臨的挫折,但我們可以用心、用愛去創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塑造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