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由章
摘 要:體育數學源于體育運動和體育科學與數學科學在各個層次、各個方面的有機滲透和結合。我國的體育數學開始于1991年,當時成立的體育數學專業委員會,標志著體育數學在我國的正式起步。近年來,體育數學經過不斷的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因為起步較晚,總體而言,仍處于初級階段,主要還是研究如何應用數學科學對體育科學進行定量的分析和評估,缺乏有效的實際教學模式。在基礎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摸索出一種行之有效的體育數學教學模式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及對體育數學教學相關研究,從小學生生理發展規律和心理特點出發,發揮小學生好玩、好動、好奇的天性,依托小學體育活動和數學教學的內容,探索小學體育數學教學的新模式,在體育活動游戲中激發數學興趣,在生活實踐中體現數學價值,實現小學體育數學的趣味化、生活化,從而使學生愛上數學。
關鍵詞:體育數學;活動;游戲
當下,基礎教育改革持續推進,素質教育浪潮不斷涌來,新課標背景下,學生“主體”地位日益凸顯,小學體育數學趣味化、生活化的探討,既是對體育數學教學上的一個創新和發展,也應和了新“課標”對小學數學的要求,充分體現學生主觀性能動性在小學教學中的價值,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實踐素質教育。
一、精心策劃,在體育游戲中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單獨就學科特點而言,對于思維簡單、好玩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既抽象難懂,又枯燥無味。而如果經過教師教學組織,則可以把數學知識融入體育游戲,從而使抽象枯燥的數學變得直觀有趣,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游戲的快樂中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進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時,我策劃了有趣的體育游戲,使學生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數學知識。例如,我以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為游戲主題,設計了跳“螞蚱”游戲和不倒翁游戲,所謂跳“螞蚱”游戲就是,我先設定一個起跳線,然后讓學生兩人一組,在起跳線面對面蹲下,握緊對方的手,在快速計算出我出的數學計算后,比如“3加2等于多少?3乘以2等于多少”,快速地將與計算結果相等的小沙包送到一個指定的沙坑,游戲還有一個規則就是在運動過程中同組之間不能分開,否則算輸。通過這個游戲,既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反應能力和跳躍能力,還增強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
二、巧妙設計,在數學課堂中滲透體育知識
有些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在數學課堂上借助體育場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例如,給學生講解距離、長度的概念時,如果單純地在教室里描述,是無法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具體概念的,而在體育場就可以輕松解決,因此我把學生帶到體育場,在講解了“距離”的概念后,讓學生用跑步的方式實地感受50米、100米長度。而且學生還在體育老師的幫助下,了解學校足球場、籃球場中各種標線的長度,拓展了教學內容。
三、遵循規律,讓小學體育數學回歸生活
1.生活材料體育數學化
生活中到處都是學習體育數學的素材,捕捉生活中的素材,能夠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動化,便于學生理解。比如,在教學“追擊和相遇問題”時,我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實地模擬什么是同時同向,什么是同時同地反向,什么是相遇、追上等,通過這種直觀的實踐,學生對這些抽象的數學術語有了直觀的認識,從而方便了解題。
2.體育數學教學生活化
學會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其實,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教師要善于從實際生活中尋找素材,創設場景,用具體的生活素材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讓學生覺得數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從而感受實實在在的數學,消除對數學的畏懼心理。
四、及時反思,構建體育數學完善的實效性教學體系
教師要加強反思和評價,吸取經驗教訓,不斷探索,不斷改進體育數學教學的教學模式;而學校也要重點關注,及時反思,構建完善的體育數學實效性教學體系。首先,注重創設教學情景的實效性,教師在踐行體育數學趣味化與生活化時,要注重所設置場景能切合教學目標,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目標。其次,緊密聯系生活,注重在生活中培養數學思維,實現學生的數學化過程。學生只有經歷了“數學化”的過程,才能培養起數學思維,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學校也要及時組織體育數學教學的相關研究,建立相應的監督和評價機制,從硬件和軟件上為體育數學完善的實效性教學體系建設保駕護航。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育的創新離不開教學方法的創新,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我們立足小學生的生理發展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和方法,積極探索適合于小學教學實際的更新、更好的教學方式,同時加強教學評價和思考,在實踐中反復改進,從而推動我國基礎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2]徐國華,胡敏.淺談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途徑[J].教育與職業,2007(35).
[3]劉永保.體育中的數學問題[J].高中數學教與學,2007(2).
[4]顧泠沅.有效地改進學生的學習[J].數學通報,2000(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