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芝
摘 要:文章認為與企業零距離對接模式是提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探索了建立該模式四個方面的途徑:在學校層面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與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將教師與企業資深人員進行輪崗交流和實施“訂單式”培養模式,最后探討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企業;零距離對接;途徑;問題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旅游業經歷了起步、成長、拓展和綜合發展四個階段,實現了從旅游短缺型國家到旅游大國的歷史性跨越,奠定了以國民大眾旅游消費為主體、國內與國際旅游協調發展的市場格局,在開拓了大量旅游市場的同時,也對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培養高質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成為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的必要條件。近幾年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很多學校形成了形式多樣的實踐培養模式,效果不一。
在旅游管理人才培養中,與企業零距離對接作為一種有效模式,是指在培養的各個環節都與企業進行合作,使企業參與到專業學習、思想教育、實踐教育乃至就業等各個環節,貫穿人才培養的始終。就學校來說,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途徑來著手。
專業指導委員會是對整個旅游管理專業發展方向性的指導,它的成員應該由企業老總、業界專家以及骨干教師組成。該委員會的職責在于為學校提供行業內最新的國內外信息,幫助學校在適當的時候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對其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計劃以及職業能力進行確定。學校根據委員會的意見,在其幫助下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
比如,專業指導委員會認為在旅游活動過程當中,游客對旅游服務有相對更高的要求,在旅游過程中發生突發事件的幾率相對更大,所以會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精神以及道德修養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在專業培養中側重其肯學肯干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鍛煉他們抵抗挫折的心理素質。在培養計劃中就要專門設計這些培養環節,如軍訓、思想教育或者參與時間等,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成立可以促使校企之間的聯系得到加強,促進校企雙方的進一步合作共贏。
就具體的企業種類來說,旅游管理專業可以與賓館飯店、旅行社、旅游景點以及旅游行業協會等進行合作,建立包括旅游領域各個環節的系列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操作平臺以及實踐機會。在基地的建立和建設過程中,要尊重企業以及行業的習慣和意見,聘請相關領域的資深人士來對學生的實踐進行指導,使專業教學能夠與行業實際的需求充分接軌,使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能夠滿足行業和企業的需求。
以在賓館建立實習基地為例,賓館英語課程是在學校課堂上完成的理論教學,在這一環節結束之后,立即進入實習基地所在賓館進行實習,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由賓館的資深人員進行現場的指導和講解,這樣就能夠達到活學活用,隨學隨用的目的,提高教學的效果。對于其他理論課程如導游服務、導游基礎以及旅游英語等都可以以此模式進行,組織學生進行現場實習,對教學質量具有較好的提高效應,也是對學生崗位適應能力的一個有效培養。實習基地的建設使學生在專業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鍛煉實踐操作技能,在培養一專多能,具有良好的職業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的旅游管理人才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雖然教學最終是為了企業使用,但是教學總有一定的滯后性,教師在相對封閉的教學環境中不能及時地掌握最前沿的業內情況。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都不能掌握業內最新情況和最新動向,學生就更加不能接收到最新的知識,不能適應實際需求。這就需要充分地與企業建立輪崗交流制度,使教師對現實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將這些現實情況和問題帶入教學中來,增強教學效果。因此應該制訂學校認可教師“走出去 引進來”戰略,制訂長期制度,將學校承擔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任務的一線教師派到旅行社、旅游點、旅游協會以及酒店等相關行業,將企業高層管理者、自身成員以及相關專家吸引到學校,開展交流工作。這里的外派或引進并不是只有幾天或者幾周的經驗交流,而是進行工作的交流,讓學校的教師在企業交流工作半年或以上,使企業的這些相關人員在學校進行半年以上的教學工作,通過切身感受和體會,提高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效果。
“訂單式”培養模式是旅游管理專業在就業環節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的有效方式,其主要從三個步驟來實施。首先,學校要深入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這是“訂單式”培養的基礎。通過調研,學校要明確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數量、結構、類型以及相關素質、技能和知識的具體要求。同時向企業發出合作邀請,了解企業意向,增強之間的了解和互信。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訂單式”培養就可以有效實施。其次,在確定了培養模式之后,學校要與企業進行充分的溝通和磋商,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既達到學校教學要求,又達到企業使用要求。最后,在以上環節都完成的情況下,與企業簽訂“訂單式”人才培養的相關協議,協議要對校企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學校須按企業的要求培養人才,企業則要按照協議接收合格的訂單人才。協議上要凸顯“訂單式”培養的特征:校企合作的規范性、教育資源的互補性、培養目標的針對性和畢業生就業的定向性。
對于旅游管理專業來說,與企業進行零距離對接在提高教學效果,加強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和困難,比如,在實際合作過程中,學校的主動性較高,企業方面則比較低,很多企業認為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愿積極投入。校企合作辦學給原先的教學日常管理和評估帶來新的挑戰,要求建立一整套新的符合校企合作辦學特點的教學管理和評估體系。有些畢業生由于各種原因,在就業初期習慣不斷地跳槽更換工作,使企業的利益得不到保證,這也是一些企業不愿積極投入校企合作辦學的原因。
要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學校要加大對外聯系交流力度,擴大自己的合作伙伴領域,依靠各種資源如校友等的影響力,與企業建立良好的關系;另一方面,學校要在與企業零距離對接中探尋雙贏的機制,使學校和企業在這個機制下都能夠直接看到自身的利益所在,這樣才能提高雙方的積極性。
[1]廖文碧.淺談高職涉外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5).
[2]王翠清,陳 敏,張巍巍,等.涉外旅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唐山學院學報,2010(6).
[3]劉曉杰.高職涉外旅游專業人才共育模式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