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靜 胡蓉 陳婉麗 趙若涵
[摘 要] 大數據已經成為時代背景。文章從會計核算的角度著手,根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定義,探究數據能否成為企業的資產,指出數據資產核算存在著無形資產確認范圍過窄、數據資產計量方法不適用,以及數據的快速更迭加劇了其價值衡量難度三個方面的困難。面對這些困難,需要擴大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并明確數據資產評估標準、增加數據資產的會計信息披露,并建立對數據資產的風險評估。以區域醫療協同平臺為例,對研究結論進行應用。
[關鍵詞] 大數據;數據;資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19
[中圖分類號] F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1- 0043- 03
0 前 言
大數據已經成為新的信息化浪潮,其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樣(variety)和價值(value)的特征,使得企業重新審視數據的地位。在肯定數據價值的同時,從會計核算的角度來看,數據能否成為企業的資產,作為資產計量又存在怎樣的困難以及如何面對這些困難,成為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1 數據核算的歸屬
按照會計準則的定義,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其中,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是指購買、生產、建造行為或其他交易;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是指企業擁有該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擁有該資源的所有權,但該項資源能被企業所控制;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指直接或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符合這三項特征的資源,在同時滿足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且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時,確認為資產。
數據,是事實或觀察的結果,是對客觀事物的邏輯歸納,是用于表示客觀事物的未經加工的原始素材。企業所擁有的數據,包括日常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客戶檔案、供應商檔案、存貨周轉天數、產品價格等各種信息。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所擁有的數據,既包括內部信息系統運行所形成的數據,也包括廣義社會經濟活動中所購買以及積累沉淀形成的數據。對照資產的概念,數據在一定的交易或事項活動后形成,為企業所擁有,通過數據的分析利用可以優化企業的決策從而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因此,數據符合資產的定義,應該將數據作為企業資產的一部分。
而從傳統的資產視角來看,數據這種資產往往被資產負債表所忽略。以百度公司為例,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在NASDAQ上市的百度公司市值512.554億美元,同期總資產僅為227.694億美元。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同樣存在市值遠超過資產數的狀況,在2016年6月,Facebook市值達到3 670億美元,同期資產總額為557.39億美元,其市值也遠高于資產總額。Facebook的月活動用戶數17.1億,是市值遠高于資產總額的原因,而月活動用戶數這一數據是否納入資產核算,應該如何納入資產核算,至今尚不明確。
資產從內容上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幾個類型。從形態來看,數據更接近無形資產的范疇,因此進一步剖析無形資產的定義。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六條——無形資產》定義,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準:①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并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于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②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確認:①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②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從定義來看,數據為企業所擁有或控制,沒有實物形態,屬于非貨幣性資產。其是否具有可辨認性,從辨認性標準來看,數據能否從企業中分離或劃分,能夠單獨出售,例如百度、Facebook的用戶數據,如果進行交易,將可以換取高額利潤。京東以當前的利潤虧損換取用戶數也是看重用戶數據背后的價值。在大數據成為時代背景的前提下,利用用戶數據分析用戶行為,抽取用戶行為特征并進行精準營銷,已經成為這些企業的不二選擇。因此數據符合辨認性標準的第一條標準。針對第二條標準,數據具有來源于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的特征,用戶注冊為百度、騰訊或者Facebook的用戶時,企業提供相關權利的告知書,用戶也需要勾選“已閱讀”選項,方可稱為注冊用戶,用戶與企業之間具有相應的法定約束。因此,數據滿足可辨認性的兩項條件,從而具備了為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無實物形態、可辨認以及非貨幣性資產的特征,因此數據應該納入無形資產核算。
在數據這項無形資產進行確認時,對于確認條件①“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可以看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于數據資產的有效利用可以為企業帶來顯著的經濟利益流入。當用戶的行為習慣(購買物品歸屬、對促銷的敏感程度、點贊對象等)都成為企業可分析的數據時,“經濟適用男”、“茶娘”、“熱情奔放”等詞匯已經可以用于為用戶貼上標簽,相關的廣告即可精準推送,從而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對于確認條件②“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數據形成依靠信息系統建設、依靠網絡平臺,平臺的前期建設成本是數據形成的沉沒成本,而當平臺建設完成后,廣告促銷等用于發展用戶、促進用戶活躍程度提高的成本則作為數據形成的成本。因此,數據這項無形資產的成本也可以可靠計量。當數據對企業而言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隨著內部信息系統的應用、外部網絡平臺的推廣,相關數據既沉淀積累,要將數據進行切割細分、針對不同的細分數據探究相關的成本進行可靠計量則存在難度。這也是在傳統觀念下數據資產往往被無形資產忽略的關鍵原因。
2 數據資產核算的難點
2.1 無形資產確認范圍過窄
在傳統會計準則中,對無形資產的確認有明確的規定。狹義的無形資產有: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以及商譽。但是知識經濟的到來,大量信息行業的出現使得知識、數據、高新技術都成為資產。但什么樣的數據能夠成為資產,與其他有經驗可以借鑒的知識產權相比,數據所有權問題還比較模糊。從擁有和控制的角度來看,數據可以分為第一方數據、第二方數據和第三方數據。
第一方數據也可以稱為甲方數據,主要來自數據的生產者。例如,百度在為個人客戶提供搜索服務或進行定位的同時,采集和整理了大量的用戶行為數據和IP數據。有時還能收集到諸如用戶真實姓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這些一手數據被其生產者擁有和控制,并借助于數據挖掘或出售等方式不斷給數據擁有者帶來經濟收益。
第二方數據也可稱為乙方數據。從擁有和控制角度看,第二方數據的所有者的確擁有對數據的掌控權,但這部分數據受制于獲取路徑(為甲方服務獲取),在使用、交換或交易的過程中會有一些限制,需要采取一些手段進行處理后,才能實現有效控制和使用。
與第一方、第二方數據相比,第三方數據的產權問題更加復雜。出于對第一方數據和第二方數據的保密工作的考慮,以及面對這兩種數據定價困難的局面,很少有第一方數據和第二方數據的擁有者直接對手頭的數據進行交易的情況。相反的倒是有很多因為人力資源流失之后,公司的內部數據也跟隨流失的人力資源一起從公司內部流向外部,流向互聯網,流向全世界。這是數據之所以還不能和資產一起畫上等號、一起被評估被衡量的很大一個原因。由于無法通過交易授權通過正常的渠道取得這些數據,目前很多第三方數據的取得很多都是通過非法或是不道德的行為取得的,所以這些數據即便是暫時擁有也沒有辦法計入資產,不能構成資產要素在資產負債表中披露。
2.2 數據資產計量方法不適用
雖然從擁有和控制的角度來看,大多數據都符合資產要素要求,但是如何用貨幣對這些數據進行計量目前還是個大問題。傳統會計準則的貨幣計量假設是假設在這個企業眾多的計量單位中確定一種貨幣為單位進行統一計量,其核心是確定其以貨幣計量的價值,數據的價值確定則存在難度。現行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方法有三種:成本法、市價法、和收益法。
成本法是計算那些替代或是重建某類無形資產所需要的成本。成本法適用于可以被替代的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也可以估算因為無形資產導致生產成本下降,原材料的耗費減少或是價格降低,從而評估出這一部分無形資產的價值。但是由于受到無形資產的替代技術和產品的生產周期的影響,成本法無法準確衡量數據資產的價值,因此使用成本法來衡量評估數據資產是不可取的。
收益法是根據無形資產的經濟利益或未來可能流入的現金流量的現值計算無形資產的價值。使用收益法的關鍵是確定合適的折現率。但是收益法存在著無形資產的經濟收益難以分離的困難,而且當某項技術還在開發期,它可能也不存在經濟收益,實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數據資產,很多時候都不能通過正常的交易或者授權等正常渠道取得,尤其是在通過黑客、網絡爬蟲等非法的手段盜取數據進行非法交易取得的前提下,這樣的資產雖然可能會給公司帶來一定的收益,但是這些數據是通過非法途徑取得,即便是暫時擁有也沒有辦法計入資產,不能構成資產要素在資產負債表中披露。而且小部分正常交易授權的數據大多數情況下也是伴隨其他資產一起出售交易,存在經濟效益難以分離的情況。所以用收益法來衡量數據資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市價法是根據市場交易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比較適合專利權、商標權和版權的評估。一般根據交易的雙方形成協議以收入的百分比來計算無形資產的許可使用費。但是實際上很多無形資產是不具備市場價格的,有些無形資產是市面上沒有的,確定它的市場價格是比較困難的。而且無形資產大多都是同其他資產一起交易,也存在無形資產經濟效益很難分離的困難。對于數據資產而言,確定其市場價格相對困難,因此采用市場法確定其價值也存在難度。
從現有的幾種價值衡量方法來看,對于衡量數據資產價值都存在不適用性。
2.3 數據的快速更迭也加劇了其價值衡量難度
數據本身快速的更迭使數據貶值的速度明顯加快,這樣一來,可能導致忽視數據資產的價值或者加大數據資產衡量的難度。
3 應對數據資產核算困難的建議
面對數據資產核算的困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盡快全面反映數據資產的價值。
3.1 擴大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并明確數據資產評估標準
將傳統會計中未被納入無形資產確認范圍的數據資產納入無形資產確定范圍,將數據資產列入無形資產的確認中。同時,需要盡快在會計準則中增加數據資產價值確認和衡量評估標準,增加數據資產的衡量評估標準。
3.2 增加數據資產的會計信息披露
在現有的數據資產核算方法不明確的前提下,只有通過會計信息披露呈現企業的數據資產規模及價值,例如反映用戶數、活躍用戶數以及其他相關數據信息,使投資者不僅清楚企業傳統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狀況,同時也清楚企業數據資產的相關狀況。
3.3 建立對數據資產的風險評估
數據資產的變化太快,假若經過無形資產確認并且已經調整入賬后數據資產因為數據落后使得該項無形資產的價值明顯貶值或是一文不值,若是不重新對其價值進行評估,毫無疑問這會影響到整個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的份額,同時會影響投資者和管理者的決策。因此,對于已經確認并且入賬的高風險數據資產還要進行定期的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結果調整入賬的賬面價值。
4 區域醫療協同平臺應用
區域醫療協同平臺是以信息網絡、電子支付、遠程圖像傳輸等現代服務支撐共性技術為基礎,對傳統醫療服務模式進行改造創新,建立新型數字醫療的區域整合醫療平臺。該平臺建設是《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所強調的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建立“健康中國”的重要舉措,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實現人民群眾便捷就醫、人文就醫、安全就醫、明白就醫、智慧就醫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革民生,實現病有所醫”的重要內容。
隨著平臺的建設應用,患者健康檔案、就診記錄、檢測記錄等與醫療健康相關的信息在平臺范圍內存儲與共享。這些數據能否作為資產、如何衡量這些數據的價值,以及數據資產歸屬成為平臺運行中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問題。從目前平臺運行情況來看,患者醫療健康信息更多地歸屬建設平臺的單位,如大醫院,平臺范圍內主體在權限范圍內查看使用數據。但這種運行狀況存在以下問題:
(1)數據資產歸屬主體不夠全面。平臺建設投資方一般為區域范圍內的衛生局或者大醫院,但平臺采集的數據是基于患者的健康檔案、就診過程、診查過程,并且這些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是患者付診療費后形成的數據,作為信息的提供者,患者目前并不享受數據資產的所有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欠合理的。患者作為信息提供者應當對這一數據資產享有所有權,在跨平臺使用健康診療信息時,有查詢調閱權;在平臺相關機構使用健康診療信息開發增值服務時,有知曉權、否決權與利益分享權。
(2)平臺范圍內除了大醫院、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可能有藥品供應企業、商業保險企業,有關醫療健康的數據可以為藥品供應企業、商業保險企業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務,這一過程即是數據資產價值體現與增值的過程。目前這一數據資產使用主要由醫療機構作為信息使用,并為納入無形資產范疇。隨著平臺運行,這些數據需要在無形資產中予以體現并進行相關的風險評估。
(3)平臺內主體對數據資產的使用目前僅重點考慮隱私保護等數據使用權限,從數據資產這一視角來看,數據資產的使用成本被忽略了。對于患者的醫療健康信息,醫療機構以及其他相關單位在使用時是否需要為數據資產的價值進行肯定和彌補,尤其是在病情分析之外,使用平臺內的數據資產是否需要價值彌補,這一問題值得商榷。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廷萍.無形資產核算及會計相關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08(9):18-19.
[2]陳巖.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會計確認與計量問題研究[D].蘭州:蘭州商學院,2008:59-61.
[3]張賢蘭.探討無形資產會計核算的問題[J].中國城市經濟,2011(23).
[4]李亞軍. 加強無形資產核算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J].中國商界,2010(9).
[5]姜松濤.知識經濟環境下的會計新理念與會計創新[J].經營管理者,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