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超
摘要:《邊城》是沈從文最為人所熟知的小說作品,長久以來,其中蘊含的人情美、人性美一直為人所稱道,對于小說中現代性與民族國家意識的討論也不在少數。本文對比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出的概念,探尋《邊城》中模糊化處理的鄉土中國,及沈從文面對近代中國社會走向現代過程中的“尋根”。
關鍵詞:邊城;鄉土中國;尋根
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得出了人類通過藝術來拯救生命的結論,《邊城·新題記》中提到小說的創作是因沈從文在青島嶗山北九路上被一個小女孩奉靈幡引路的情景觸動,生者多已成塵土,死者在生人記憶中亦淡如煙霧,生死之間,沈從文寫下邊陲小城茶峒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并有意對茶峒的社會結構和禮俗秩序進行了模糊化地處理,形成一個烏托邦般的存在,但既然以現實為藍本勾勒而成,那么就會有跡可循,撥開文學創造出的世外桃源的浪漫面紗,那些《邊城》中有意淡化和改造的現實鄉土中國的痕跡反而更有韻味,并有不少可與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出的一些概念相關聯。
第一,差序格局與私人道德。所謂差序,即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有順序的,西方社會受宗教影響,崇尚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無差別,但中國的社會結構受儒家影響,是講究差別與順序的?!捌鋵嵲谖覀儌鹘y的社會結構里最基本的概念,這個人和人往來所構成的網絡中的綱紀,就是一個差序,也就是倫?!抖Y記·大傳》里說:‘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意思是這個社會結構的架格是不能變的,變的只是利用這架格所做的事?!保?)這種講究人倫的差序格局是中國鄉土社會的基本結構,在邊陲小城茶峒也沒有例外,雖然《邊城》中淡化了這一點,但我們還是能夠在隱約中發現“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絡?!保?)這種私人網絡就構成了一個圈子,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這個圈子就會是固定的,人們在劃定的范圍內活動就足夠,所以“中國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掙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遠不會為這邊城人民所感到”(3)。順順父子有德行,掌水碼頭,受人尊敬,翠翠的祖父撐渡船幾十年也受人尊重,這種對于賢能者與年長者的尊崇也是差序的體現。而“孝、悌、忠、信都是私人關系中的道德要素?!保?)翠翠守孝,關心照顧祖父;天保儺送守悌,兄弟相親,即便愛上同一個女孩也不想傷害對方;老船夫忠于職守,幾十年如一日渡船做事;順順守信,深受茶峒民眾愛戴。這些都是社會差序格局下的約定俗成,不是現代社會中法律強制要求的最低行為標準。
第二,家族。“中國的家是一個事業組織,家的大小是依著事業的大小而決定的?!保?)顯然龍頭大哥順順家要比老船夫家大,也更加有秩序,天保與儺送繼承了父母雙方的性格、外表與能力,和父親一起將碼頭的事業做得紅紅火火。但同時費孝通還提到“在中國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妻間得相敬,女子有著“三從四德”的標準,親子間講究負責和服從。這些都是事業社群里的特色?!保?)《邊城》中親子間的負責與服從,在順順父子、老船夫與翠翠的相處中均有體現,但女性角色與夫妻關系是缺失的,整部小說中真正的女性角色只有翠翠一個人,順順的妻、翠翠的媽都是一筆帶過的,對于妓女群體的刻畫也是簡要勾勒?;蛟S是因為一旦呈現出完整的中國家庭結構就會連帶暴露出傳統中國社會結構的弊病,與沈從文想要主要表現出的烏托邦氣息向矛盾,故而有意以不完整的家庭結構進行敘事,進行一種陌生化處理?!哆叧恰穼τ诩易宓牡浅晒Φ模一ㄔ粗允翘一ㄔ矗吧a生的一定距離感是必要的,真實的細節堆砌得越多,文本就越接近日常,越接近日常就會缺乏藝術凝練的美感。
第三,男女無別。“‘男女有別是認定男女間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離。這隔離非但有形的,所謂男女授受不親,而且是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為上按著一定的規則經營分工合作的經濟和生育的事業,他們不向對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7)在這一點上,沈從文對傳統中國鄉土社會是進行了改造的,翠翠和儺送之間萌發出的愛情是尋求心理契洽的,盡管授受不親,但不涉及在經濟與生育事業上的分工,是質樸的、原始的愛情,不是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帶有合作性質的婚姻關系?!皯賽凼且豁椞诫U,是對未知的摸索。這和友誼不同,友誼可以停止在某種程度上的了解,戀愛卻是不停止的,是追求。這種企圖并不以實用為目的,是生活經驗的創造,也可以說是生命意義的創造,但不是經濟的生產,不是個事業。”(8)在邊城中,在懵懂的愛里,男女無別,翠翠、天保與儺送都沒有實用性的企圖,僅僅是為了一份萌動的愛,而不是循著封建鄉土中國既定的程式明顯地區分性別分工,沒有事業性的因素弱化了傳統鄉土中國逐漸僵化的一面,淳樸、美好和自由的因素得到加強。
第四,禮治與長老統治。“所謂人治和法治之別,不在“人”和“法”這兩個字上,而是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據的規范的性質?!保?)在茶峒,顯然是以道德作為規約維持著社會的穩定的,所謂“大道之行也”,選賢舉能,講信修睦,一切全憑自覺,老船夫撐渡船不收客人的贈禮,甚至還要給坐船的人塞上一把東西,這份淳樸的人情背后是一套社會禮俗的支撐。此外,在茶峒的實際生活中,權力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掛名的,是無為的,但卻需要德高望重者存在?!八嫔细魇略炯捌浜唵?,一切皆為一個習慣所支配,誰個船碰了頭,誰個船妨害了別一個人別一只船的利益,皆照例有習慣方法來解決。惟運用這種習慣規矩排調一切的,必需一個高年碩德的中心人物。某年求同,那原來一個人死去了,順順作了這樣一個替代者。那時他還只有五十歲,明事明理,為人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故無人對他年齡懷疑?!保?0)順順就因為能力突出、品行端正,成為了茶峒水面上的長老,擁有了話語權力。
第五,血緣社會?!霸谟H密的血緣社會中商業是不存在的。這并不是說這種社會不發生交易,而是說他們的交易是以人情來維持的,是相互饋贈的方式。實際上饋贈和貿易都是有無互通,只是清算方式上有差別。當場清算時陌生人間的行為,不能牽涉其他社會關系的。”(11)就如老船夫同賣皮紙的過渡人之間,因為過渡人非要給老船夫錢而產生了爭執,老船夫把錢強塞了回去,還搭了一大束草煙,這是人情,若是老船夫收了賣皮紙的人給的錢,就成了貿易,雖然實際的得到物上并無什么大差別,但性質截然不同,老船夫心里有桿秤,不能壞了這份人情規矩。
第六,名實的分離?!拔覀儼燕l土社會看成是一個靜止的社會不過是為了方便,尤其在和現代社會相比較時,靜止是鄉土社會的特點,但事實上完全靜止的社會是不存在的,鄉土社會不過比現代社會變得慢而已?!保?2)茶峒盡管與外界有著貿易往來,但茶峒人的生活是相對靜止與隔絕的,就像人們每年大肆慶祝的端午節日是不變的,但也有例外,比如順順在考慮兒子的婚姻問題時,也開始注意到碾坊的價值了,這種物質性的考量隱隱具有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特點。
第七,欲望與需要。“現代社會里生活的人要依他們的需要去做計劃,鄉土社會是靠經驗的,他們不必計劃,因為時間過程中,自然替他們選擇出一個足以依賴的傳統的生活方案。各人依著欲望去活動就得了?!保?3)茶峒的人們還不用去專門計劃生活,可以依賴著隨時萌發的欲望去進行活動,去追求純粹的愛情,但這個社會并不是完美無缺的,茶峒也開始被現代文明和外界的動蕩侵蝕,翠翠父母的結合是愛情的欲望,而自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身為軍人的翠翠父親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有計劃的需要了。
在小說中,所有形式都是有意味的形式,《邊城》所展現的“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復古的,寄托于傳統的鄉土社會和民風民俗中,針對現代轉型過程中社會在“現代文明”遮掩下的種種問題與丑惡,是在對傳統的“尋根”中為現代文明和現代社會提供一個或許可行的方法。小說中有跡可循、若隱若現的現實鄉土中國特征,是根植于土地的力量,正如沈從文自己所說,也許能給予人們一些勇氣同信心。
注釋: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35.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40.
沈從文.邊城 湘行散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16.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45.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56.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58.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5.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4-65.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9.
沈從文.邊城 湘行散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15.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08.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10.
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25.
參考文獻:
[1]費孝通.鄉土中國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凌宇.從邊城走向世界[M].北京:三聯書店,1985.
[3]沈從文.從文自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4]沈從文.長河·題記[M].長沙:岳麓書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