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鳳丹 樊坤
摘要:經過對浙江省武術比賽的規程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近況的調查,特別以2015年浙江省大學生運動會武術比賽、2016年浙江省大學生武術錦標賽為例,發現浙江省高校武術比賽規程較為固定且存有不足之處,武術人才的培養模式相對其他省市較為落后等結論。因此提出以下改革措施:優化競賽內容,將輪競制逐漸變化成到淘汰制;增加武術比賽的集體項目、增加不同類型的武術比賽;加強各高校領導對武術的重視通過形式多樣的武術,增加武術相關內容的開課率,激發學生對武術運動的興趣,擴大參賽學校和運動員數量;借鑒其他省市的訓練模式,結合自身發展浙江省特色武術文化等建議,旨在為更好地開展武術比賽,運動員在全國武術比賽中運動取得更好的成績比賽提供參考。
關鍵詞:百色市 散打運動 現狀分析 研究
1前言
浙江省武術比賽經過多年發展,共有兩項比較大型的武術賽事:大運會、錦標賽,兩項賽事交替進行。近幾年浙江省武術比賽的規程和賽制的不斷完善,參與浙江省武術比賽的隊伍日益龐大,比賽規模不斷擴大,已然形成一個穩定的發展模式。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武術比賽賽制較為落后;武術競賽規程變動小;高校頂尖武術隊不多等。
近些年來,每年都通過大運會和錦標賽來培養和選拔優秀的人才來適應全國比賽的需要。浙江省高校武術競賽平臺進行有效競爭,使競賽呈現出百家爭鳴之態,但仍存在省內高校武術發展不平衡的態勢。
2結果與分析
2.1浙江省高校大學生武術競賽規程的現狀分析
2.1.1對參賽代表隊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根據調查,浙江省高校共有72所,但每屆比賽中參賽隊伍僅占28%左右。歷年的參賽隊伍分為甲乙丙三個組別,甲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乙組:普通高等專科學校與職業技術學院;丙組:普通高等院校體育院系。而2016年浙江省大學生武術錦標賽參賽分組為甲乙丙丁四個組別,甲組:全省各普通本科類高等院校;乙組:全省各高職專科類院校;丙組:全省各普通高等院校體育院(系);丁組:全省各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三位一體、特招生、自主招生、單考單招、提前招生等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這體現了浙江省武術比賽規程正在改革,將高水平和中低水平的運動員分類進行競技,一方面加強了各類運動員的比賽積極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同類比賽的觀賞性和競爭性。
2.1.2參賽項目獎項設置現狀及成績分布的調查與分析
2.1.2.1項目設置與報名人數的調查分析
項目設置以甲、丙組項目為例,從歷年的競賽規程了解到兩者項目的設置是相同的,設有:(1)自選拳術一項(長拳、南拳、太極拳任選);(2)短器械一項(劍術、刀術任選);(3)長器械一項(槍術、棍術任選);(4)42式太極拳競賽套路;(5)42式太極劍競賽套路;(6)集體項目(男女六人以上,不含歌詞的配樂)。而2016年浙江省武術錦標賽分別在長短器械添加項目,另外還設置了傳統拳術項目、傳統器械項目和規定套路:南拳等,這類規程項目設置同類“合并”、增加項目等方面體現了武術比賽規程的改革。從項目設置上可以看出,武術比賽是以競技套路為主,傳統教學套路為輔,力圖到達普及與提升相結合的階段。
從報名人數來看,武術比賽丙組運動員人數相對較少,且競爭并不激烈。甲組參賽的人數較多,競爭激烈,而且甲組初級教學水平的人數偏多,參賽的運隊員大多是武術愛好者、沒有武術功底的普通大學生。這種形式的比賽一直以初級為主,因此不能體現各高校武術運動的發展特色,從而促進對武術課程的改革。還有就是42式太極拳類的項目比賽中人數很多,有時會達到20人之多,甲組上場比賽一次最少3、4個人,在規則的評定判斷上對于區分度不好把握,容易造成名次上判斷的誤差,學生積極性受到影響。應以突出太極拳獨特的健身價值和文化價值為主調,組織形式多樣的競技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促進太極拳運動的普及。
2.1.2.2項目獎項的調查分析
從近幾年的競賽規程中了解到,大部分武術比賽均采用淘汰制和積分制。單項比賽中,甲組每一單項男女分別錄取前8名,分別按9、7、6、5、4、3、2、1分計入團體總分;丙組每一單項男女分別錄取前6名,分別按7、5、4、3、2、1分計入團體總分;但是在單項人數不超過8人(含)或者丙組不超過6人(含)時,按實際報名人數減一的方法來錄取名次:如果報名人數少于2人時,可申請更改項目,若不加以更改只作表演不錄取名次;集體項目的成績不計入團體分;錄取名次減少的話仍按照之前的計分方法。團體比賽中,團體的名次是由運動員各單項名次的得分之和來判定,積分多者名次在前;要是遇到積分相等時,第一名獲得最多的團隊名次靠前,再相等,以第二名多者名次靠前,以此類推,總分前8名的單位頒發獎牌。此外還設有個人獎、體育道德風尚獎。這極大地體現了武術比賽新賽制的先進性,優勝劣淘,解決了規則復雜和裁判員操作困難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武術比賽的可比性和觀賞性。因此,急需加快改善浙江省武術比賽規程,優化競賽內容,將輪競制徹底變化到淘汰制。
2.2浙江省大學生武術比賽規程改革的措施
2.2.1改變浙江省大學生武術比賽的賽制
以往浙江省大學生武術比賽采取的輪競制是競爭性項目競賽的基本賽制之一,存在落后,且公正、公平不鮮明的問題。近年來,淘汰制開始出現在浙江省武術比賽中,淘汰制作為先進的競賽賽制,采取減一錄取末位的方法,加大了比賽的激烈性,適當地解決了裁判判決公平的問題。因此要加快浙江省大學生武術比賽從輪競制過渡淘汰制的步伐。
2.2.2對比浙江省大學生健美操比賽模式的借鑒與分析
浙江省大學生健美操項目對比武術項目呈現更蓬勃發展的現狀。浙江省大學生健美操比賽除了大運會、錦標賽還有體育社團運動會健美操比賽、全民健身操舞大賽、大學生操舞錦標賽,基本保證一年兩次健美操賽事。浙江省健美操比賽競賽類型包括啦啦操、有氧舞蹈、競技健美操、大眾健美操等,以集體項目為主。
浙江省大學生武術比賽可借鑒健美操比賽模式,不斷增加不同類型的武術比賽,比如武術挑戰賽,趣味武術比賽等;優化競賽項增加小集體項目的武術比賽,適當的加入音樂元素。不但可以加強觀賞性,也輔助武術動作增添古風元素,有益于傳播浙江省的傳統武術文化。
2.2.3浙江省武術比賽的市場化應用
經濟是各方面建設的基礎,當今的體育運動不免俗也已步入市場。近年來,多項體育項目舉辦豐富活動,獲得了大量的觀眾熱情和積極性。但是浙江省大學生武術套路運動市場化形勢并不樂觀。套路比賽之所以不能吸引觀眾的原因主要如下:其一,浙江省大學生武術比賽競賽規程變化細微單調;其二,2015年浙江省大學生運動會和2016年浙江省大學生錦標賽的賽情顯示,武術套路運動員參賽完成動作的質量、難度相差不多。編排布局缺乏創意,沒有突出個人特色。其三,比賽的宣傳力度不夠。在提前介紹比賽規則之外,還可向大眾介紹奪冠熱門及其的擅長招數,以提前吸引觀眾為選手加油。
為此,需加強武術比賽的觀賞性,激發觀眾的興趣。如:可減少武術套路運動的框架規定,多增加運動員自選套路;可加入地方特色武術元素,如:浙江省可發展的地區特色武術有溫州金水門拳法體系、紹興市諸暨酈家螳螂拳、臨海市縮山拳等。
2.3浙江省大學生武術比賽人才培養模式借鑒與分析
2.3.1浙江省大學生武術人才培養模式
浙江省各大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中大多數學生經體育高考進入大學,其缺乏專業的武術基本功底和系統的訓練及專項素質。因此招生方案對于武術專項人才的培養沒有顯著促進作用;各高校武術訓練表現出不連續、常間歇的特征。絕大多數武術教練將武術訓練的時間安排在晚上或者節假日,因為學生白天都有其他課程,沒有時間進行訓練。然而這種間斷的訓練安排很難使學生的基本功練扎實,體能也難以維持,從而加大了教練設計訓練計劃的難度。浙江省高校武術隊的資金支持有限、場地器材設備不足。這不利于訓練隊日常訓練的開展,容易打壓武術人才參與武術訓練的積極性,同時不益于激發其他同學參與武術運動的興趣。
2.3.2借鑒大學生武術比賽發展好的省份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廣東省大學生運動員人才培養體系為例:首先,其具有廣大的學生基礎,有利于武術項目后備人才涌現;其次,著重建設良好的運動損傷治療機制,不斷提高治療水平,對于運動員傷病問題的解決發揮了極大作用;最后,將優秀的本地武術運動員輸送到國外進行深造與推廣。
以山東省大學生運動員人才培養體系為例:從根源上控制武術運動人才的規模。山東省以人才市場需求為依據,對招生專業的規模進行控制。山東省各高校招生名額根據各學校每年的實際就業率來解決分配,同一階段就業比率低的,相對減少分配名額,嚴重者甚至停止該學校該專業下年的招生資格。
2.4浙江省大學生武術比賽規程的未來發展
優化浙江省武術比賽競賽內容,將輪競制逐漸變化成淘汰制;在現有的浙江省大運會和武術錦標賽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比賽的集體項目,比賽分組精細,賽事項目設立廣泛,涵蓋武術套路的基本動作;增加不同類型的武術比賽,基本達到學生每年都可參加省級武術比賽。
2.5浙江省大學生武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2.5.1各高校對校園武術的重視
加強各大高校領導對武術的重視,嚴格把控特招生的各項素質,增加武術必修課和有無數衍生的各類選修課程,如太極拳、養身氣功等,擴大武術的教學范圍。在校內成立武術協會、武術社團、武術俱樂部等組織,擴大習武人員基數。可多次舉辦本校的各級學院系的基層武術比賽和各類型武術比賽活動,提高大學生武術比賽的重視和普及。多開展武術論文報告會或者武術比賽經驗交流會,促進習武運動員間的交流,提高武術比賽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
2.5.2高校武術團體訓練的系統化
武術動作的練習不能運用直接、粗暴的方式,短時間練成,拔苗助長會對運動員心理生理產生極大的傷害,甚至減少他們對武術訓練的積極性。教練員區分專業運動員和普通武術愛好者相對應地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達到競技訓練兼顧培養新生競技運動員。一天多練,曠訓機制嚴格,嚴禁出現訓練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影響訓練效果的現象。以教練員為主展開定期開會統一討論總結階段性訓練心得,為下階段訓練方案的制定做參考。對于武術比賽參與的運動員名單可由運動員在比賽前半年至一年的時間里進行自愿報名、教練選拔篩選后進行集訓產生。
高校可引進國家級武術退役運動員到校任職,與學生分享比賽經驗和訓練心得;加強武術教練員團體的整合優化,積極組織和展開武術教練員在職武術知識與教學培訓,提高師資力量。
完善高校武術配套建設,增添運動一恢復一體化的運動器材,使運動員的訓練成果最大化,且降低武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危害。
3結語
在各省武術競相發展的社會環境下,改善浙江省大學生武術比賽賽制,優化競賽內容,將輪競制逐漸變化成到淘汰制,是為首當其沖;借鑒浙江省大學生健美操比賽的獨特風格為次要:借鑒其他省市的訓練模式和方向,發展本地武術文化特色,提高浙江省大學生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提升運動員的競賽水平和心理素質能力,培養比賽型人才,是為重;加強師資培養,擴大武術教師隊伍,完善武術教學與后勤設備,構建規范科學的武術教學體系,是為輔;最后增加運動員人數和參賽學校,激發鼓勵各地方院校參與武術競賽活動,加強各高校領導對武術運動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