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
【摘要】 目的:探討研究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的效果。方法:隨機抽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60例展開研究,按入院順序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包括研究組30例和參照組30例,參照組僅接受基礎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放松練習和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后的效果。結果: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肢體運動功能(FMI)評價量表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實施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能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提高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 偏癱; 護理; 早期肢體康復訓練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07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3-0182-02
高血壓在臨床十分常見,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腦內小動脈發(fā)生病理性改變,進而破裂出血,形成高血壓腦出血,在各類非損傷性腦出血中,由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占60%左右,是高血壓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1]。高血壓腦出血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率,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偏癱,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護理干預是目前輔助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偏癱的重要措施,可促進其療效及預后效果的提高,不過基礎護理措施具有一定局限性,護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研究顯示在護理中聯(lián)合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可促進患者恢復,改善預后,不過相關研究報道不多,還需更多隨機對照研究去證實[2-3]。本研究就此展開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60例展開研究,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會議通過的相關診斷標準[4],本次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展開。納入標準:(1)符合高血壓腦出血偏癱相關診斷標準;(2)出血時間在24 h內;(3)意識清楚,能夠將自身狀態(tài)準確表達出來;(4)無其他影響觀察的疾病。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2)病情呈進行性加重;(3)合并腫瘤、腦外傷;(4)合并嚴重全身性慢性疾病。按入院順序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包括研究組30例和參照組30例。研究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7~76歲,平均(60.4±3.7)歲;偏癱分級包括0級2例,Ⅰ級6例,Ⅱ級16例,Ⅲ級6例。參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5~77歲,平均(60.1±3.2)歲;偏癱分級包括0級2例,Ⅰ級7例,Ⅱ級15例,Ⅲ級6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在抗凝、清除腦水腫、提高灌注壓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控制患者飲食,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進行調理,并施以相應的基礎護理。研究組在參照組護理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放松練習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心理狀態(tài),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指導患者傾述內心感受,根據(jù)患者心理問題誘發(fā)原因實施針對性的心理指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樹立患者康復信心。(2)放松練習。每日定時指導患者進行全身放松練習,對患者各個部位進行全身按摩,并播放音樂舒緩患者身心。(3)早期肢體康復訓練。護理人員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之后開始對患者實施床上肢體被動訓練,包括按摩、抬高患肢、屈伸等,并逐漸向主動訓練過度。患者有一定恢復之后護理人員開始對患者實施坐立、站立訓練。坐立訓練時將床頭抬高,以30°角引導患者進行坐起練習,并逐漸加大角度;站立練習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保持站立,將重心放在健側,并逐漸將重心向患側進行轉移。根據(jù)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逐漸加大訓練強度,并逐漸向行走練習、日常生活訓練過度,剛開始可指導患者原地踏步,然后拄拐行走,在患者能夠行走之后指導患者進行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練習。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及生活質量進行觀察。神經功能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價量表(NIHSS)進行評價,分數(shù)越低說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越好。肢體功能評分主要采取肢體運動功能(FMI)評價量表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生活能力越好。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測評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主要測評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及社會功能4個維度,分數(shù)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通過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A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FMI及ADL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FMI評分及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常見嚴重病癥,該類患者生命體征逐漸恢復平穩(wěn)之后容易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部分嚴重的患者會出現(xiàn)偏癱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實施有效護理以恢復患者功能障礙、改善預后是臨床一直以來重點關注的課題[5-6]。以往認為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宜更多地臥床休息,而近年來相關研究表明,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1~3 d內實施康復干預對患者恢復有利,可使患者中樞神經的功能、結構的代償性和可重塑性恢復[7-8]。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多為高齡患者,常由于疾病等因素出現(xiàn)負性情緒,心理護理有助于樹立患者康復信心,減輕負性情緒帶來的應激反應,促進患者配合治療與護理;放松練習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身體狀態(tài)同樣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早期肢體康復訓練主要是通過再早期對患者肢體進行被動、主動訓練,達到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效率提高的目的的一種護理治療方式,肢體訓練包括從床上被動訓練逐漸過渡到床上主動、坐立、站立、行走及日常生活訓練,逐步增加訓練強度及時間,實現(xiàn)肢體運動功能更快地恢復[9-12]。
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治療后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參照組,F(xiàn)MI評分及ADL評分改善程度均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且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也顯著高于參照組,充分印證了上述護理的確切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實施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能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提高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崔翱,林容旭,張寶月,等.結合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yī)學,2016,27(3):506-509.
[2]李延萍,景蓉,李水清,等.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6):844-846.
[3]何庭槐,彭景程.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早期肢體康復訓練的效果[J].吉林醫(yī)學,2015,22(1):170-172.
[4]張靜.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偏癱患者康復護理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6):120-121.
[5]修曉青,龐恒元,劉曉娟,等.高血壓腦出血偏癱術后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5(12):140-141.
[6]鄧燕婷,楊露寧,左杰,等.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早期肢體康復鍛煉效果觀察[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5,21(5):572-573.
[7]陳佳.高血壓腦出血偏癱60例患者的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32(1):151-153.
[8]張連瓊,沈儒霞.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7(36):71-73.
[9]萬秀麗.早期康復訓練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5,12(13):98-99.
[10]陳凱玲.綜合康復護理在針灸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后肢體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7):11-13.
[11]萬寶珍,徐雪梅.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及護理效果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33):45-46.
[12]王天舒,謝玉環(huán),相艷艷,等.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早期康復訓練介入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6,20(9):1797-1800.
(收稿日期: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