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陳麗萍 粱桂英
【摘要】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辨證施護及整體護理的統一,繼承了我國歷史中醫學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但其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發展遇到較難突破的瓶頸。因此,根據中醫護理的發展現狀,結合相關文獻調查研究,從中醫護理要求、技術水平、人才結構及科研素養等各個角度分析中醫護理發展的難點,主要包括中醫護理研究水平較低、臨床中中醫護理的實施受到多種因素限制、現代人難以理解及適宜中醫護理等。這些因素制約了中醫護理的發展,使其不能夠適應新時代的醫療背景及要求,通過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強中醫護理專業化人才培養、定期開展中醫護理人員培訓,加強中醫護理執行力度及宣傳力度,借鑒循證護理發展中醫護理等,完善中醫護理體系,有助于促進中醫護理全面、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 難點; 發展; 護理; 分析; 中醫; 對策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3-0186-03
中醫護理主要以中醫基本理論為主,通過整體理念對疾病辨證后進行護理,在臨床上主要結合預防、保健、康復、醫療等將傳統的護理技術應用在不同疾病患者上,是一門相對獨立臨床應用性學科[1]。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與提高,中醫學在臨床疾病的治療應用越來越廣泛,這就使得臨床對中醫護理要求也有所提高。中醫護理是我國所特有的護理類型,它即包含我國中醫學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又融合了現代醫療科學文化,這也就意味著對中醫護理體系不僅需要有選擇的繼承優良的中醫辨證施護,同時要適應當下醫療環境的時代背景,這對中醫護理體系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2-3]。調查研究發現,如今中醫護理體系發展存在不穩定因素,主要變現在中醫護理體系不夠完善,護理人員對中醫相關知識掌握不足,不能夠適宜地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等方面[4]。因此,如何改善制約中醫護理發展的因素,完善中醫護理體系,對促進中醫護理發展尤為重要。本次研究,重點分析中醫護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對策,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中醫護理發展難點
1.1 中醫護理科研水平較低
中醫護理模式發展范圍僅局限在國內,并沒有融入全球化的國際大舞臺,主要表現在中醫護理科研水平發展較慢。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所衍生出來的護理模式,其護理內容及技術要求多數源于歷史的傳承,缺乏現在大量研究樣本的調查及證實,其科研文獻缺乏前瞻性,內容層次缺乏深度[5]。特別對于現代要求更為科學、嚴謹的醫療環境來說,中醫護理科研缺乏創新性、科研意識較弱,更加不利于中醫護理在國際化醫療環境中立足,限制了中醫護理的發展。
1.2 中醫護理實施受到限制
中醫護理實施受到多種因素顯著,不能夠較好地體現出中醫特色,主要表現在受到醫囑限制[6]。相關調查顯示,臨床醫生較少開出中醫護理醫囑,如對發熱患者來說,臨床醫生經常開出物理降溫的醫囑,很少有醫務人員會使用中藥泡腳的醫囑來替代,同時中醫護理具有簡便、廉價的特點,受到資費、收入等因素限制,這也會影響醫務人員實施中醫特色護理的主觀性,不利于中醫護理在臨床工作中開展,限制護理人員中醫護理技術的發展[7]。中醫院校畢業的護理人員相對較少,其對中醫基本理論及內容了解不夠完善,不能夠靈活、適宜、準確的實施中醫護理技術,同時不能夠做到更好的辨證施護及整理護理的結合,影響中醫護理效果[8]。中醫護理體系內容較為隱晦難懂,不利于護理人員理解,同時使得其在書寫護理文書時無從下手,不利于廣泛發展中醫護理。
1.3 現代人難以適應中醫護理體系
中醫護理體系是從整體出發,由表及里,由內向外,調理機體,由于當今社會發展節奏較快,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發生較大轉變,生活也進入快節奏模式,難以適應中醫護理內容及要求,不利于中醫護理的順利實施,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只注重前期的自我中醫護理,在相關表征消失后,忽視了中醫延續、長期護理的重要性,使得機體內邪氣不能夠徹底消失,影響機體預后,會造成惡性循環,對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一定影響[9-10]。
1.4 中醫護理隊伍結構不合理
中醫醫院的護理隊伍結構存在著嚴重的不合理,中醫院護理人員大部分存在缺乏中醫護理教育的背景,主要是來自西醫院校,在西醫院校學習的護理人員缺乏系統性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操作技能教育[11]。因此在臨床上,一線護理人員對中醫基礎知識普遍薄弱,辨證施護的能力也比較低下,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水平也有待提高。
1.5 中醫護理人員職稱層次偏低
目前各個中醫醫院在崗的護理人員專業技術職稱層次相對偏低,大部分中醫護理人員為初級技術職稱,中、高級護理技術職稱人員比較少,年輕的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不充足,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及臨床糾紛[12]。
1.6 中醫護理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在我國的各種法律法規中均未明確規定中醫護理相關問題,使中醫護理人員從業資格、執業范圍及應履行的義務、權利等,不能受到法律法規的保護[13]。另外我國尚未對中醫護理操作范圍權限進行明確規定,使醫護人員的工作職責界限不明確,大大限制了臨床護理人員對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積極性,阻礙了中醫護理特色優勢的凸顯[14]。
2 中醫護理發展應對措施
2.1 加強中醫護理專業人才培養
增加中醫院校護理人員招聘,對于西醫院校的護理人員增加中醫護理內容教學,加強對中醫護理專業知識型人才培養,對中醫護理未來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15]。同時對醫院實施中醫護理的相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主要包括中醫學基本理論內容、中醫藥配伍及應用、中醫護理操作技術等內容,加強中醫護理人員對中醫護理內容的了解及技術操作水平[16]。定時開展培訓活動,通過中醫護理操作技術競賽等趣味活動吸引中醫護理人員參加,同時能夠培養護理人員對中醫護理的興趣,使其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在工作及生活中開展中醫護理,能夠顯著提升中醫護理人員相關專業技術水平[17]。
2.2 增加中醫護理的執行力度
國家醫療機構、以中醫治療為主的醫療單位及科室應該積極鼓勵中醫護理的實施。國家醫療機構應該健全并完善相關法律及中醫護理理論體系,使得中醫護理體系更加完整、具體,使得護理人員能夠更加流程化實施相關中醫護理措施[18]。中醫特色醫院及科室應該注重中醫護理人員專業化培訓,同時建立中醫模式的護理文書及護理記錄,使得護理人員更加中醫護理規范化流程的同時,更加積極廣泛的傳播中醫特色護理[19]。
2.3 加強中醫護理宣傳
醫院定期開展中醫護理講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中醫護理基本知識、內容、措施以及護理目的,加強人們對中醫護理的了解,使其意識到中醫護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護理時間相對較長,需要配合飲食起居,生活行為等同時進行,使其了解到中醫護理欲速則不達的原則[20-21]。將中醫護理講解宣傳內容記錄成冊或者錄制成卡通視頻,在醫院LED顯示屏及網絡上加強宣傳,使得人們對中醫護理更加了解及理解,只有增加了患者機家屬對中醫護理模式的信任,才能確保臨床工作中可以順利、有效的實施中醫護理[22]。
2.4 加強中醫護理知識型研究
相關調查發現,中醫護理相關學術期刊較少,以發表的中醫護理文獻主要以護理技術為主,研究內容較為淺顯及局限,缺乏創新性及前瞻性,因此,加強中醫護理知識研究尤為重要[23]。通過加強中醫護理人員培訓,增加其對中醫護理內容的了解,使其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中醫護理,有助于改善中醫護理知識研究的局限性。同時,要求參加培訓的護理人員定期上交培訓內容總結以及字數較少的中醫護理方面綜述,鼓勵中醫護理人員發表相關文獻,不僅促進我國中醫護理的發展,而且有助于中醫護理模式在國際醫療體系中傳播[24]。
2.5 借鑒循證護理發展中醫護理
循證護理是近幾年發展期起來的護理模式,是將經驗為主護理內容,發展為有科學根據的現代護理,循證護理的發展模式更加適合中醫護理,主要體現在中醫護理多以經驗為主,沒有經過現代大數據的研究及考察,缺乏科學根據,對中醫護理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限制[25]。護理人員可以通過網絡調查,借鑒循證護理,篩選出適合中醫護理的研究課題,通過隨機選取大量研究樣本,設立研究對照組,通過比較護理效果,總結出有科學理論依據的中醫護理理論體系,使得中醫護理能夠與整體護理更加完美的結合,促進中醫護理體系發展,使得中醫傳統理論得到系統整理及科學證明[26]。
2.6 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
期望中醫護理管理機構以及臨床專家,從中醫護理學科定位、執業權限、患者的需求等多方面分析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上的適用范圍[27]。主管領導及相關部門要建立、完善中醫護理相關的規章制度,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維護中醫護理人員執業權利、義務和責任,維護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知識,規范護理執業行為,讓中醫護理有法律可以依靠、有規章制度可以遵循。
中醫護理的人類文明發展的傳承,中醫護理正處于發展階段,其在順應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些許不足,需要進一步予以完善。因此,應該將中醫護理與現在醫療發展技術水平做到完美結合,建立有科學根據的中醫護理體系,使得中醫護理適用的范圍更加廣泛,有利于積極促進中醫護理發展及傳播。
參考文獻
[1]王浪,趙麗,李紅,等.循證中醫護理國內外發展現狀的文獻計量學及關聯度分析[J].護理研究,2018,32(1):94,98.
[2]黃雪燕,葛芳,林曦,等.泰勒模式下社區護士中醫護理技術培訓需求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8,33(3):50,54.
[3]范東英,王穎,崔宇紅.中醫護理門診發展的SWOT分析[J].西部中醫藥,2017,30(9):117-120.
[4]李莉,郭敬,陳揚,等.中醫護理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6):645-647.
[5] GBD 2013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 sex specific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of death 1990-2013: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Lancet,2015,385(9963):117-171.
[6]侯慶梅,楊麗華.某中醫院腫瘤科中醫護理操作技術應用回顧性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6,23(10):34-37.
[7]武秋娣.影響中風患者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實施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19):58,61.
[8]楊玄,王玉玲,白秀麗,等.新醫改形勢下中醫護理專業化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8):542-544,552.
[9] Rimal J,Paudel B H,Shrestha A.Introduc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dentistry program in Nep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 Basic Medical Research,2015,5(4):45.
[10]林美珍,劉惠,王娜.中醫護理方案臨床實施的難點分析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5,30(6):34-35.
[11]杜世正,徐桂華,金勝姬,等.發展循證中醫護理的SWOT分析[J].護理學報,2017,24(8):44-47.
[12]羅云婷,王芳,宋靜,等.我國社區中醫護理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四川中醫,2016,34(5):216,218.
[13]蘇秋菊,孫麗雙,邢建偉.中醫護理管理中的難點及對策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2):146.
[14]蔣玲.心腦病科中醫護理方案實施的難點分析與對策[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11):269-270.
[15]段丹,萬長秀,趙瑜,等.關于中醫護理學學科定位問題的探討[J].中醫藥導報,2017,23(11):15,18.
[16]林美珍,魏琳,張小培,等.我國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的應用及研究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5):4335-4337.
[17]丁玉芬,王穎,張麗平.新醫改下中醫護理工作現狀、存在問題及相應對策調查[J].西部中醫藥,2017,30(5):67-71.
[18]林小軍,陶紅兵.醫院服務量與醫療質量的相關性研究及其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6,32(2):108-110.
[19] Kim P Y,Allbritton D W,Keri R A,et al.Supplemental Online Pharmacology Modules Increase Recognition and Production Memory in a Hybrid Problem-BasedLearning(PBL)Curriculum[J].Medical Science Educator,2015,25(3):1-9.
[20]朱嬰.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對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影響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7,23(14):12-14.
[21]余優琴,張軍,杜莉,等.優勢病種中醫護理方案實施難點分析與改進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0):82-84.
[22]梁春利,年文靜,魏偉,等.護理學研究領域的發展動態與可視化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1):3-8.
[23]趙雯.中醫護理管理的難點與對策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7(7):129-130.
[24]張雪晶.淺談中醫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7,5(20):112-113.
[25] Forman-joffman V L,Ault K L,Anderson W L,et al.Disability status mortality and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munitypopulation[J]Med Care,2015,53(4):346-352.
[26]徐霞,李躍.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9(23):47-48.
[27]周寧,馬小琴.中醫護理技術臨床應用現狀與思考[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2):1629-1633.
(收稿日期: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