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
摘要:本文以黃庭堅的書學思想為論題,探求其內(nèi)心世界。挖掘其作品的精神意意韻,黃庭堅注重道德與學問的雙重修養(yǎng)。繼承古人師法造化。是北宋尚意書風的代表人。
關鍵詞:黃庭堅;禪宗思想;尚意;重韻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對中國書法史有著突出的貢獻。黃庭堅與蘇軾齊名,合稱”蘇黃”,黃庭堅書法造詣過人,其書法書學思想中滲透著禪宗意味,是情感和美感的完美結(jié)合。
一、注重道德與學問的雙重修煉
貝爾指出:“藝術(shù)即有意味的形式”。書法也不例外,因為書法家的學識修養(yǎng)等因素,決定著藝術(shù)水平的高低的。只有思想不俗的書家其作品才與眾不同。‘唯俗最難醫(yī),書俗則無韻。只有書家主體褪去了俗,作品才能夠超凡脫俗,古今書家都以學識修養(yǎng)為根本,不斷提升,升華思想境界,進而擺脫“俗”的束縛。蘇軾認為書法能夠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才華涵養(yǎng)等特征。黃很贊同蘇的觀點,認為只有提高道德修養(yǎng),人品與作品才能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歐陽修認為,只有道德高尚的書法家其作品才能夠流傳于世。黃庭堅說:“學書要須胸中有道”。他認為書家具有胸懷道義至關重要,唯有樹人立藝創(chuàng)作才能有所突破。書家心境要超凡脫俗。俗氣是書家大忌。可見,黃庭堅在藝術(shù)追求上,講究技法的同時更注重品德修養(yǎng),將道德修養(yǎng)融入作品之中。黃庭堅初以周越為師,三十年抖擻不可脫。俗氣難改,唯有胸懷道義可救。可見,道德學養(yǎng)對作品韻味的影響。黃庭堅以品德高尚、深厚學養(yǎng)為書法審美的核心內(nèi)容。首次將書作神韻與人品修養(yǎng)相結(jié)合,開創(chuàng)書法審美的新思路。
二、以古為徒和師法自然
學書應追根溯源繼承傳統(tǒng)。學習傳統(tǒng)技法繼承古人精神內(nèi)涵,做到有取法有來源,師古而化。不僅要繼承傳統(tǒng)學習古人,更要貼近現(xiàn)實生活,進而才能達到道法自然。做到師古人師造化。在繼承傳承的基礎上追求創(chuàng)作。將繼承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生活向結(jié)合,才能做到有古有新。黃庭堅在《書贈福州陳繼月》中就指出,若要練就超凡脫俗的書法技法,要做到刻苦臨摹維承古人傳統(tǒng),多觀古人佳作,用心揣摩。黃庭堅信奉佛教禪宗,熱愛生活,親近自然,每到一處地方,都會細心觀察,并將自身對生活的感悟融入作品之中。黃庭堅在其文學作品《山谷題跋》中說,其在黔中為官期間,筆法仍舊隨意曲折,達不到脫俗之境。后期回歸自然將對自然生活的體會融入筆法之中才有所改進。這所謂‘師造化。在欣賞其書法作品過程中,不僅能夠體會到其書法維承了傳統(tǒng)藝術(shù)審美觀,其行云流水之勢,使人心曠神怡。而這些美的元素除了繼承傳統(tǒng)精髓之外,更是融入自然的真實寫照。
三、極力倡導尚意的審美思潮
北宋時期的書壇徹底改變了晚唐以來的頹廢局面。以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為代表的書法家推動了北宋書壇的革新。北宋時期極其注重“意”的表現(xiàn)。當然,這種“意”并非隨意,而是一種新的審美觀念,代表了北宋時期的書法審美思想。從黃庭堅的書法作品何書論中都充分體現(xiàn)這種極具時代特色的書法審美觀。可見,黃庭堅非常推崇富含意韻的書法作品。在其《跋法帖》中,黃庭堅認為西晉索靖的書法意韻十足,認為北宋時期大多書法家的作品缺乏意韻。黃庭堅做所以形成崇尚意韻的審美觀,受但自唐以來以崇尚“法度”為審美標準的束縛,以意韻為標準的審美觀能夠擺脫唐以來的保守思想,能夠使人與作品達到天人合的境界。黃庭堅認為,流傳千古流傳的書法名作基本上都是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而成,書法創(chuàng)作對自然的再現(xiàn)。古人講“書肇于自然”。并不是直接從嘔心瀝血的長期書寫訓練中得來的,是對自然的深刻體會。黃庭堅在《書家弟幼安作草書后》中說,其弟黃幼安酷愛草書,常在別人家的墻上練字,幾乎都寫得沒空白之地,在當?shù)仡H有影響。而黃幼安并不滿足于此。常向黃庭堅求教學書的訣竅。黃庭堅認為,練字不需什么訣竅。就好比世間萬物紛繁錯雜,書法也是如此。書法肇乎于自然,與自然界相同。書法學習想要有所提升既要繼承傳統(tǒng)師法古人,更要親近自然師法造化。黃庭堅的書法美學觀與蘇軾所提及的“我書意造本無法”的觀點相契合,都注重自然。都充分體現(xiàn)了以追求‘意韻為主的書學思想。
四、結(jié)語
黃庭堅在文學領域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名流千古。是中國書法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是北宋尚意書風的代表人。黃庭堅書學思想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以重韻、脫俗為核心,尚“意”、重“韻”成為其書學的思想靈魂。首次提出“韻”是書法審美的主要標準,把“韻”作為書法審美范疇并加以追求。“韻”成為他書法審美的標準,而取“韻”、求“韻”則成為他的書法審美理想精神與追求。
參考文獻:
[1]黃庭堅.黃庭堅書法全集[M].江西:江西美術(shù)出版社,2012.12.
[2]趙振乾.大學書法[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3.
[3]朱天曙.中國書法史[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9.1.
[4]上海書畫出版社編.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10.
[5]劉尚榮校點.黃庭堅詩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5.
[6]蔣方選編.黃庭堅集[M].江蘇:鳳凰出版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