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燕茶 錢濤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在社會分層視閾下對社會各階層體育行為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旨在為我國體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研究結果表明:各階層在鍛煉的目的以及所處的鍛煉階段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各階層運動項目參與情況大體相似,各項目的喜歡趨勢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各階層參與體育活動的形式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關鍵詞:社會分層;體育行為;調查研究
社會分層(social stratification)既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分析和研究社會現象與結構的方法。如今社會的分層并不明顯,但行為活動分層傾向日趨顯著,也引起了大眾體育活動的階層化傾向。社會人群中有著不同地家庭出身、文化背景、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體育意識、消費水平等,其體育行為也會存在較大的區別,即不同社會階層人們的體育行為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從而可以看出這種階層化的體育行為。為此本文通過對江蘇省南通市不同人群的調查,按照分層理論分析不同社會階層人群的體育行為現狀,對南通市不同社會階層人群體育行為的發展特點進行探索,為改善居民體育鍛煉活動的條件和環境、更好的開展體育鍛煉活動提供決策依據;為我國體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也可為各級體育政策的制定和更進一步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江蘇省南通市不同階層的體育行為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南通大學圖書館及中國知網以“社會分層”、“體育行為”作為關鍵詞檢索相關文獻資料為本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所獲取的數據進行數據統計處理分析。
3.問卷調查法: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在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本研究設計了《不同社會階層人群體育行為現狀調查問卷》。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階層人群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分析
調查發現:五個階層的首要鍛煉目的是增強體力,增進健康,次要鍛煉是減壓、調節情緒。上層鍛煉目的中排在第三位的是消遣娛樂,第四位是減肥健美;中上層的鍛煉目的處于第三位則是減肥健美,第四位是消遣娛樂,中中層鍛煉目的位于第三位的是減肥、健美,第四位是提高運動能力;中下層和底層鍛煉目的中處于第三位的是提高運動能力,第四位減肥與健美。經過對各階層鍛煉目的差異性的檢驗,得到χ2=68.255,P=0.000<0.05,認為五個階層的鍛煉目的確實存在不同。
五大社會階層參與體育活動的最主要目的均是增進健康和減壓放松,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生活的質量,而體育活動作為保持運動能力和增進健康的重要手段也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同樣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來的還有生活節奏的快速運轉,人們要時刻應對來自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而體育在此刻再次作為一種手段能夠很有效的讓人們保持旺盛的精力,卸掉忙時的壓力,放松心情、愉悅身心。調查數據中中層以下三個階層的鍛煉目的中排在第三位的是提高運動能力,而上層和中上層則更傾向于消遣娛樂和減肥健美,這可能的原因是上層和中上層人群的文化程度較高,收入也較高,使得他們更傾向于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而中中層以下人群則更多的忙于應對來自生活的壓力而無暇追求享受。體育作為社交手段在上層和中上層人群當中應用的比較普遍,但是中中層和中下層作為社會中最為龐大的階層承擔著社會的很大部分工種和崗位,并且有著積極向上層和中上層靠攏的意愿,因此在他們的鍛煉目的中,除了增進健康和減壓放松以外社交目的也同樣占據著一部分比例。而有著陪子女參與體育鍛煉的這一目的的人們多為小孩(還未成年),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需要父母陪同和監護,各階層并無實質性區別。
(二)不同階層人群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段分析
調查發現各階層的鍛煉時段清晨是人們選擇最少的鍛煉時段,上層、中上層、中中層、底層最多人選擇晚上進行體育鍛煉,只有中下層最多人選擇時間段是不固定的,而不固定時間段是上層、中中層、底層第二人多選擇的體育鍛煉時間段。上層人士中第三多人數選擇清晨,而下午直接沒有人選擇進行體育鍛煉,這可能是因為上層的工作時間相對非常固定,也非常繁忙,只有下班以后才有時間進行鍛煉,或者選擇周末某個時間段去鍛煉。中下層中,包含的職業類型較多,工作時間相對比較靈活,生活也很可能沒有很好的規律,多以選擇鍛煉的時間段不固定的人數居多。
(三)不同階層人群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分析
有學者曾研究指出,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跟人的性別、年齡、職業、收入狀況等有關系,那么階層的劃分也受到職業、收入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活動場所有可能帶有一定的階層特性。
調查顯示,從總體來看,有31.1%的人選擇在健身會所或收費的體育場館,有21.5%人選擇在公園或廣場進行體育鍛煉,又有16.4的人選擇在自家庭院或者室內進行體育鍛煉,此三個活動場所有接近70%的人會選擇。而公園或廣場只有5.6%人會選擇進行體育鍛煉,選擇在單位的體育設施、住宅小區的空地進行體育鍛煉的有23.9%,其它鍛煉場所的只有不到2%。同時調查還顯示男性和女性在選擇體育鍛煉場所上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男性和女性選擇鍛煉場所前三位的是健身會所或收費的體育場館、公園或廣場、自家庭院或室內,這與部分學者的研究并不相同,可能原因是,南通健身會所或收費的體育場館體育鍛煉條件和環境非常具有吸引力,再加上南通人收入水平允許,所以多數會選擇好的體育鍛煉環境,男性和女性沒有區別,可能是因為現在的體育鍛煉要么是家庭組合要么是情侶組合一起參見體育鍛煉。
結合總體來看各個階層的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不難看出上層的人沒有到公共體育場所去參加體育鍛煉的,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公共體育場所的條件和環境不好,也可能是上層人士的活動范圍不在公共體育場所。而中上層人士中不在住宅小區的空地或者其它地方進行體育鍛煉,可見中上層進行體育鍛煉的場所相對較為固定。其它各階層并沒有很特殊的進行體育鍛煉的場所。
(四)不同階層人群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項目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每個階層選擇的第一運動項目均為跑步,從第二運動項目的選擇可以看出,羽毛球同樣受到五個階層的青睞,可見南通市居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還是跑步和羽毛球,跑步因為技術要求簡單且受場地、服裝、器械等影響較小而便于開展,而且跑步對于加強心血管功能的呼吸機能均有很好的效果而備受各階層群眾的青睞。同樣的南通市的羽毛球項目開展的也較為紅火,市內羽毛球場館林立,僅崇川區就有七家羽毛球俱樂部,平均占地面積超過1000平米,另外各大學校也有場館在節假日對廣大市民開放,對青少年的羽毛球培訓機制也較成熟,曾培養出的羽毛球世界冠軍就有趙劍華、吳建秋、趙婷婷、馬晉和葛菲。整個五個階層中,對各個運動項目參與大概相似,整體的喜歡趨勢沒有很大的差異。
三、結語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遷。眾多研究表明,社會分層是今日中國關乎社會安全、社會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研究領域,為此本研究從社會分層的視角對社會各階層的體育行為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發現目前各階層在鍛煉的目的以及所處的鍛煉階段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但各階層運動項目參與情況、各項目的喜歡趨勢以及各階層參與體育活動的形式都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參考文獻:
[1]陸學藝,蘇國勛,李培林.社會學[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1.152.
[2]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流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3]盧元鎮主編.體育社會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吳增基,吳鵬森,蘇振芳.現代社會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91.
[5]鄭杭生主編.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6][法]讓·卡澤納弗.社會學十大概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7]朱光磊.當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M].天津:天津人們出版社,2007,(4).
[8]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