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進步,我國的農村金融的發展有明顯的改善,逐漸地適應于農村經濟發展并形成了新的農村金融發展體系。但是,農村與城市金融發展的差距卻慢慢拉大,城鄉居民收入問題也不斷浮現,造成城鄉金融發展嚴重不協調。而且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大系統,因此對于城鄉金融發展的研究是多向的。本文通過對比研究我國農村與城市金融現狀及發展之間的差異,分析了目前我國農村和城市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缺陷,以及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指出了城鄉金融統籌發展的好處,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 城市金融 統籌發展
近年來,我國金融體系在不斷改革,農村金融與城市金融的發展已經在城鄉發展中起發揮主導作用,一是農村金融是建設農村的經濟的主要支撐力,在解決我國農村問題上,農村金融起到了相當好的效應;二是城市金融發展在支持城市經濟上發揮著主要作用。二是城市金融發展是以占領城市的金融市場為主導,在支持城市經濟上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
一、農村與城市金融發展的差異對比
(一)區域環境差異
在我國,農村及農民經濟實體才是農村金融的主要對象,主要目標是通過農村融資來支持農村經濟建設及“三農”建設,然后再給予農村有效的投放用來支持農村的生產和發展。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發展處于普遍落后的狀態。由于城鄉金融環境的差別,不論是其生產效益還是其生產規模,農村的經濟發展遠遠比不上城市的經濟發展。因此,農村的金融發展主要還是以農村信用社的為主要支持的。另一方面,城鄉人員的社會素質,經濟狀況還處于落后狀態。農村金融發展的過程中,雖然在日常過程中加大優化社會信用環境的力度來清收不良貸款,但是仍有增加的趨勢,整體信用環境遠不如城市,這也使農村信用社在經濟欠發達的基層難以順利經營。而且農村金融機構也相對較少,農民對金融服務的選擇空間很小,而被動的接受金融服務的較多。
(二)戰略差異
農村金融發展的業務中,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發展中的重要主體,即便是農村信用社經過了很多次改革變化。仍然難以改變產權的不明確性。目前的狀況來說,農村信用社實行的股份制機構,它的政策制定及權利方面的運用要經過其董事會、監事會及理事會的共同實施,不足時在運營的過程中已經形成很多負債,且會出現運營資金不足的情況。在以前的農村金融發展體系下,我國政府比較偏向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信用社等銀行機構,解決農村農戶及中小型企業的資金和貸款問題。這些金融機構普遍的存在借貸款門檻比相對比較高,審批期相對比較長,成功率相對也比較低等問題,同時,農村信用社的門檻逐漸提升,這也使得大額出借的形式的資款普遍的流向有能力的大戶,普通的農戶在借款方面會變得更加的困難。
另外,對于農村,國有商業銀行的沒有派出機構很少很少,僅用農村縣城的幾個網點來支撐著農村日常經營的業務,而且這些業務吸收的存款大多數上存,發放貸款對象主要是支持效益比較好的企業和集團。而在城市,金融業務對象主要是城市圈,其業務對象大多是大、中型企業和城市居民,而且金融機構相對比較多,組織形式上更有優勢。我國農村金融在政策上依然存在著弊端。首先在國家政策方面:國內銀行中為農村提供金融資金支持的屈指可數,多數為各類農村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金融服務業務過于單一,金融服務的功能遠遠不能與城市銀行相比,這些農村信用社主要對糧食和其他農業龍頭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對象的范圍比較小,對其他一些中小型農村企業的扶持極度匱乏;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是限制了一部分想要得到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務的農民企業家。
(三)經營差異
農村村民從事的產業主要是第一產業,而城市居民主要從事第二、三產業,城市居民取得收入較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工作單位的性質、效益情況,城市金融機構只能預測至今流轉,但是無法很準確的預測具體收入情況。另外,在業務發展上,農村的金融機構主要吸收的是存款,向中型、小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城鄉的居民發放貸款,且貸款投放的額度比較小,上升的額度也不高,還具一定的風險。城市金融中主要以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等為主,而且,由于其權利的上收,農村信用社也趕不上其經濟效益的發展速度。城市金融發展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等,而且,由于其權利的都是上收,其經濟效益也比農村信用社要提升的快。在城市金融發展中,特此是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等,城市金融發展主要以這些為主,其管理水平要遠遠高于農村。而且,由于這些銀行權利上收,經營效益相對農村信用社強很多。
目前國內各大銀行在農村地區的業務主要是針對農村里面發展較好或者一些極具潛力的企業,各大銀行在改革初期制定的發展方向是以各大主要城市為發展核心,作為試點;然后向其他中小城市輻射,一點帶面,從而推動中國城市金融匯市場;先期將城市作為發展核心,放棄具有巨大潛力的農村市場已經隨著現代化社會的極速發展而逐漸開始呈現出所具有的巨大價值;因此,村鎮銀行的出現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各大銀行所忽視的短板,然而近些年來村鎮銀行雖然在各個省市的農村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是它在發展過程中存較多問題,目前的村鎮銀行中的業務的服務對象僅僅限于“三農”,對普通農民的生產經營所需要的經營資金卻鮮少能顧及;同時,看可以看出國家對一些村鎮銀行的建設的關注和支持明顯不夠。這些存在的各類問題依然限制村鎮銀行在農村的進一步發展,而普通農民得不到村鎮銀行的金融服務,不得不放棄原本的經營模式,回歸為零。
二、城鄉金融協調發展的好處
(一)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在現代金融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核心,農村經濟的發展相對與城市金融發展比較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農村金融發展的滯后。統籌協調金融發展打好農業金融發展的基礎,對促進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城鄉金融發展一體化都有重大意義。因此,城鄉金融協調發展就是要結合農村自身優勢,加快步伐發展農村金融,用以城帶鄉的方式來拉動農村金融發展,進而使得城鄉收入差距縮小。
從城鄉要素方面看,城鄉金融協調發展對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相當有利。城鄉的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土地等等。城鄉金融發展過程中要素協調就是這些要素在城鄉之間協調發展,而且對目前的中國來說,適度的城鄉差距能夠促進城鄉金融發展;尤其是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發展的主力,應當充分發揮其金融主渠道的作用。
(二)利于城鄉經濟一體化
城鄉金融協調發展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城鄉經濟一體化,也就是說要發展農村經濟。農村和城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城鄉協調金融發展是針對城鄉關系及其要素來進行協調的基礎上發展的。城市要素上的協調也就是對城鄉生產要素之間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形成一個合理可行的有機體,使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發揮最大功能,最終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
三、促進農村和城市金融統籌發展的對策
在我國,統籌城鄉金融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力,也是金融深化改革的至關重要的發展方向。但是,深化金融改革,就必須做到當前的和長遠的都要考慮,可能性和需要也要考慮,既要能體現出我國市場基礎配置作用,又要求政府相關部門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作用。
(一)強化政府職能
強化職能就是指要強化我國政府在城鄉金融發展統籌方面的職能。在城鄉金融統籌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也只有政府來加強政策引導。做好城鄉統籌發展的實施工作,要完善金融建設方面有關政策。首先是要對農村的金融服務政策進行完善補充,第一,通過政策的鼓勵可以是相關的商業銀行主動地起服務農村及其發展的金融業務中去,以此增加信貸的投入。第二,因地制宜,針對區域特性改進銀行的貸款機制,以此來解決農民低壓難及其貸款難的問題。這樣一來,能夠有效保障農村金融市場內在秩序,以防農村運作過程中失靈現象。
(二)夯實統籌基礎
加快城鄉金融發展方式方法的創新,逐步建立起現代城鄉金額制度,夯實城鄉金融統籌發展的基礎。創新就是改革現有機制和增加新的工具,城鄉金融發展創新就是通過輸入新的金融工具來獲取之前金融體制和工具不能獲得的潛在的利潤,這是一個緩慢的、持續的發展過程,但是是以盈利動機推動的。因此要通過制度的創新來搭建城鄉金融統籌發展這個大平臺。中國金融制度是帶有政府色彩的,它是在政府在經濟轉軌或轉型的時期,對經濟改革中利益受損的企業給予利益補償的一種需要,致使中國的金融資源更多的傾向城市而非農村,農村金融資源則不斷外流。因此,我國必須要通過業務創新研發有效的城鄉金融統籌發展的新型產品。
(三)優化資源配置
與城市金融發展相比較來說,農村金融在發展過程中資源配置結構的不合理有很多方面,既有結構上的,還有區域上的。因此,優化資源配置結構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性的工程,不但要做好每一個結構的基礎性改善工作,還要建立多重相適應的均衡機制。一是要有適當的銜接和配套,這樣可以使得各項金融的職能可以持續并且穩定的發揮其最大作用;二是要創新新產品以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
四、結語
本文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和城市金融發展進行了對比研究,我國農村金融發展整體落后于城市金融的發展,并且這種滯后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功能上的錯位已經很明顯,同時這種落后受歷史與政策的雙層加持而導致的。農村金融與城市金融分別在其所在區域內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特別是鄉村振興發展中,農村金融的杠桿作用將特別明顯。因此農村和城市金融發展必須統籌起來,才能有效促進城鄉經濟一體化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促進城鄉金融統籌發展上,不僅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完善相關體系,也要夯實發展基礎,更要創新城鄉金融發展方式。
參考文獻
[1]魏雪燕.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河南省1985~2014年數據的實證分析[J].金融理論探索,2016(04):75—80.
[2]李泉,郝可貴.甘肅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發展研究,2013(07):23—27.
[3]中國人民銀行眉山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李玉輝.金融創新視角下的農村產權融資法律制度研究——基于農村“兩權”融資實踐引出的法律問題研究[J].西南金融,2018(02):1—7.
[4]樊向前,范從來.城市金融競爭力影響因素和評估體系研究——基于金融地理學的信息視角[J].江蘇社會科學,2016(02):37—46.
[5]張虎,周迪.城市群金融等別視角下的長三角金融資源流動研究——以城市商業銀行異地擴張為例[J].地理研究,2016,35(09):1740—1752.
作者簡介:丁曉宇(1992-),女,漢族,安徽滁州人,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金融、銀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