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金融管理的作用不容忽視。在金融管理中風險防控作為重要。對金融風險類型進行識別,并有針對性的采取風險防控方法,使境地金融風險,促進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就以金融風險防控為內容,對其理論以及防控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金融風險 認識 方法
一、引言
通過多金融風險防控認識論的研究,掌握科學的風險防控方法,并能夠采取積極的措施對風險進行預防,這是當前我國金融風險防控的關鍵。
二、防控金融風險的“認識論”
(一)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1.金融亂象普遍應當合理治理進行循序漸進的統籌規劃。在亂象叢生的金融領域,應當在保證金融經濟可承受的范圍內,控制監管套利;注意對金融犯罪率的控制,做好對層出不窮的非法集資案件的合理應對;對于大風險的高企金融杠桿,應當進行科學嚴謹的金融管理等等。可見在金融市場,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主要是多年的監管不力、累積的監管寬容導致的亂象叢生,對此應當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對于可能出現的監管不當引發的市場亂象、市場主體不適應導致的系統化金融隱患及時避免,作為管理者應當避免杠桿問題可能導致的“債務-通縮”等風險問題的發生。并且實時做好貨幣與監管部門、政策之間的有效協調,防止因監管賽事導致的政府性央行流動投放,防治政策對中性貨幣的影響。
2.合理確定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良性關系。對現代經濟的發展過程是虛擬經濟的黃金時代,對于此問題就有言論曾指出,虛擬經濟取代實體經濟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侵害。這種觀點不無道理,但是仍舊需要商討。金融在市場中的作用是直接為擴大再生產進行服務,并在二級市場中起到監管風險,調控價格的作用,并切還會有效的控制資源的利用率。而對于虛擬經濟的認知也應當有所改變,不能狹隘的理解為僅僅是對實體經濟相對的經濟形式,而是應當將其理解為對經濟運作的炒作、拉長資金鏈條、增加過度的杠桿、致使資金出現泡沫問題的行為。可見對于虛擬、實體經濟的劃分不能單純用“零和思維”的方式進行金融與實體之間的衡量。
3.應得合理的確定金融的作用,為其去污名化。近些年來金融市場亂象頻生,對于公眾來說市場出現巨大挑戰,使得公眾對于金融的理解常常與泡沫、風險、亂象進行掛鉤。在市場變動中,資金的秉性始終是追逐利益的,因此在規定的范圍內其始終是趨于高利益的方向。在諸多利益鏈條的競爭下,資管亂象、同業亂象的主要問題是監管套利,并不能確定其具體事對某項監管制度的違規,此情況下過分的強敵資本的運行反不如監管部門進行制度的嚴格監管。可見,在金融市場內監管和制度的良性配合才能促進實體經濟走向繁榮,一旦制度與監管出現缺失,將會導致亂象疊生并發生脫實向虛。
(二)不能低估金融風險的嚴重性和復雜性
1.對于不良風險可能導致的資產受損必須予以重視。自上一年的有關數據顯示來看,不良金融機構貸款率與銀行業的金融單位不良資產都有所下降,但是不良資產依舊保持上升的態勢,連續上升的不良指標,使得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隱藏率上升,并且在全國貸款的大約3.77%為關注類貸款余額,經過核實可知,在業務設計和復雜產品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隱藏諸多風險隱患。對于遼寧輝山乳業等重大客戶,銀行方面依舊缺乏主觀的貸后檢查力度,使得信息存差性較大,因此即使貸款是正常的,也可能會發生突然的不良風險。
2.必須要重視“影子銀行”的復雜性,了解互聯網金融的繁復。銀行表外理財主要是在金融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繁衍的,并由非銀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組成了相關的“影子銀行”系統。此運行體系,在制度宏觀調控之外,不在金融監管范圍內,實行自我資金循環、空轉套利、并將金融杠桿不斷的放大。而在互聯網背景影響下出現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其中常見不持金融性牌照但從事金融業務的公司機構,使得非法集資案件頻繁爆發,難以保障消費者額的合法權益。
3.對于金融道德存在的風險危害進行全面系統的認識。近期內,出現了民生銀行單飛、假黃金騙貸等等屢見不鮮的金融違法犯罪類案件,一般都表現為犯罪金額巨大、員工自我犯罪,內外監管制度并無實效,致使消費者利益嚴重受損,增加了金融機構的危害嚴重性,使得風險隱患巨大,可見當前金融行業的內部整治與反腐監管迫在眉睫。
(三)防控金融風險既要打好“突擊戰”更要打好“持久戰”
1.當已經出現金融風險時,需要做好風險的把控并采用合理的力度進行風險處置。例如,縱觀“泛亞”非法集資、“e租寶”等事件,對金融行業來說其外部可面臨風險極大,若處理的不及時處置方法不妥善,必然會對社會的穩定性造成影響。因此,當出現可察覺的風險萌芽時,必須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及時處理,將“突擊戰”準備做充足。并且要嚴格的對風險擴張事件進行預測與防范,對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發生進行遏制。
2.對于“速勝論”與“悲觀論”采用正確的處理態度,對類似傾向進行避免。要堅決的回擊與抵制”下一次金融危機在中國發生“的觀點。對此我國早已做好充足的準備,對內,政府早已早好準備、政策手段完善,有系統的金融工具進行秩序的把控;對外,我國有強大的外匯儲備金保證匯率的平穩,因此對于國家的金融安全性不用懷疑,要有信息堅守系統性的風險防御底線。
三、金融風險預防的方法研究
(一)優化頂層設計,補齊防控短板
對于金融風險的有效防控必須要建立強大的檢查、監察、運行體制。首先,對于國家安全的相關機制需要完善其頂層機構與職能的設計,建立黨中央、國務院等部門直接領導的“金融安全委員會”,從國家政策、戰略等宏觀方向進行全局的把控,相機決斷;其次,要完善監管體系的構建,對于監管機制的設計不能只是分業監管,而是應當在設計機制時,就充分進行監管體系的整體方向把控,將管理機構逐漸向管理業務、行業、風險的方向與職能進行轉化;再次,要建立宏觀的監控機制,統籌協調各分機制。對于行業內部的風險、跨行業、跨市場風險加大防控風險的力度,做到各監管部門間的協同作業、高效監管、以嚴格的標準來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轉。
(二)摸清風險底數,加強研判預警
在金融風險防控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風險底數進行調查與了解,例如曾經發生過的股市股災,就是對股市風險底數掌握不徹底、不良貸款的掌握不全面,因此對于重點可能發生風險的領域需要進行信用風險管控以及對風險的變遷進行預測,將其表面的偽裝表皮去除。要看穿“影子銀行”的存在將監管落實到實處,對資金的動態與流向進行全方位的掌握。及時對金融監管機構進行相應的評估,保證其管理的系統全面化,技術水平的先進化,當發現缺點時要及時進行處理。定期進行相關金融管控機構的壓力監測,并對其可面對的、可演變的風險進行預測。保障高水平、嚴密度的監管類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等,嚴格控制非法集資的隱患。當金融市場出現新狀況時,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地方政府必須要對債務問題進行關注,監控地方融資的平臺運行,始終保持對待財政風險轉移為金融風險的警惕性。對于可能存在金融風險的重要領域如房地產進行定期監測,做到心中有數。
(三)找準風險癥結,分類施策處置
對于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類,分別采用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風險的預防和化解。關于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違法問題,必須要以監督作為主要行為的指導,進而保證市場的和諧運轉,合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對于違法行為必須要加大管力度并加大打擊懲罰力度,充分利用存款保險制度的安全性能,合理把控小型金融的可預測風險,并做到提前參與,對于風險及時處置,避免以小波大,有小機構導致的市場蘊含波及危險;充分發揮政府處理非法集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對全國金融市場進行統一化的防控管理;充分發揮金融市場中央行的核心作用力,使得對跨市場、跨行業的金融類業務進行系統監管統籌規劃,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控股公司的完善,保證金融業務的統籌統計。
(四)完善基礎設施,實現信息共享
對于金融風險的防控與預防,必須要做到以數據和信息作為依靠,及時在不同部門之間也要做的資源共享,保證地方與中央的順暢溝通。使得金融信息之間無障交流,防止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金融風險。并將金融信息數據作為安全保證的運轉基礎。通過構建適合人民銀行金融業綜合統計的法律制度,結合監管不同的分支行、不同業務線,使得監管有效且有作用;在監管部門之間建立有效的資源共享平臺,保證金融機構內外監管的協調性,防止信息閉塞;建立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信息共享渠道,保證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數據覆蓋具有全面性。
四、結束語
金融風險防控要符合自身現實,立足于根本,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本文從認識論的角度分析,對金融風險防控方法進行研究。相信在相關部門與機構的共同努力下,金融風險防控工作一定會有突飛猛進的變化。
參考文獻
[1]趙以邗.金融風險防控的認識論與方法論[J].武漢金融,2017(06):4-8.
[2]陳道富.新常態下金融風險防控[J].發展研究,2016(09):59-63.
[3]仇曉光,劉聞博.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論綱[J].江西社會科學,2015,35(09):166-171.
作者簡介:蔣鳳(1997-),女,江蘇丹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