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毅彬 張應斌 袁天昂


【摘要】不同地區間發生著緊密的經濟聯系,以便捷的交通通道為依托,促進區縣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協作,帶動周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區縣之間只有形成協調、互補、有序的分形特征,才能有效發揮區域整體功能。各區縣經濟聯系強度的正確分析,對城市的整體規劃和長遠發展意義深遠。本文在前人關于區域經濟聯系強度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引力模型,對元蔓高速沿線地區各區縣的經濟聯系強度進行分析,弄清現有經濟聯系狀況,通過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加強各區縣的經濟聯系和促進各區縣經濟加速發展。
【關鍵詞】元蔓高速 引力模型 區域經濟聯系
一、元蔓高速項目背景簡介
2016年9月29日,由云南省建設基礎設施投資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的元蔓高速公路正式啟動開工。元蔓高速起點位于玉溪市元江縣與紅河州紅河縣交界處附近的南昏河與紅河交匯處,終點至紅河州個舊市蔓耗鎮與開河高速公路相交,橫貫紅河州中部區域,是云南省道網規劃(2014年-2030年)中的北南縱線S35重要路段,也是紅河州“綜合交通大會戰”與“縣縣通高速”目標規劃中的關鍵性和樞紐性項目。元蔓高速公路是一條政治路、民生路、致富路、脫貧路,是全省“五網”建設重點項目之一,對云南省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是順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定位,構建起我省對外輻射中心有著重要的意義。
元蔓高速公路的修建,必將完善云南省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區位優勢,推進全省在“一帶一路”中的建設性作用。在加強區域溝通中,促進資源整合時,最終反作用到全省自身的建設發展上,助力經濟增長,實現全省跨越式發展。按照云南省公路網規劃,2020年要基本完成云南省干線公路網建設,基本形成橫貫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省、連接所有周邊國家口岸的高等級公路網絡。
首先就公路建設來看,加速了沿線經濟資源整合、帶動產業發展,更進一步的完善著區域交通網絡,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是響應“十三五”號召建設全民小康的重大決策;其次從公路修建到完工周期來看,元蔓高速指揮部借鑒吸收了積累的經驗教訓,提高管理效率,加速資金運轉與回籠,加快道路的修建完工;最后從公路修建對整個云南省的發展來看,元蔓高速快速高效的建設,是促進沿線旅游業發展,進一步帶動沿線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體現安全至上、節約資源的重要舉措。
二、相關理論綜述
美國學者Zipf于1946年第一次將萬有引力定律引入地域空間的相互作用研究中,之后該研究也開始被廣泛使用,尤其是應用到區域經濟聯系強度的問題。在我國的學者中,王德忠,莊仁興(1996)是較早對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進行定量研究的學者,在上海、蘇州、無錫和常州地區的基礎上,進行區域間的經濟聯系分析。王德忠和莊仁興先對經濟聯系強度的系數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在此基礎上認為區域間經濟聯系與區域經濟要素基本都存在一定的關系,然后再通過前人的研究來引用引力模型對研究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進行了定量研究。劉濤(2015)認為當前城市聯系的研究一方面轉向城市間關系的研究,另外一方面從簡單的等級結構聯系開始走向復雜的城市結構和功能聯系研究。在這種趨勢下,基于前人提出的功能網絡分析框架,利用邏輯演繹的方法,剖析功能網絡的概念內涵、空間特征,構建城市聯系研究的功能網絡模型。功能網絡模型對珠三角區域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功能網絡分析框架對城市聯系強度測度具有有效性,進一步拓寬了城市聯系研究的視角。楊木俠,王銀銀,楊士錦(2016)選取江蘇沿海經濟帶16個城市的經濟水平作為樣本,因為常見的選擇GDP和人口作為指標,數據太過單一,所以采用多項指標對引力模型進行綜合計算,并使用SPSS中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模型。通過分析16個樣本的區域經濟聯系強度,為江蘇沿海經濟帶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朱慧方,王辛宇(2016)以引力模型為手段,利用相關數據,借助GIS處理工具對廣西14市經濟聯系進行測度,獲取各市對外經濟聯系強度值和經濟聯系隸屬度值,其研究結果顯示,廣西三大經濟區特征各異,經濟聯系強度整體呈上升趨勢,但與中東部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異。唐曉靈,譚珊(2016)以城市“質量”和產業分工協作為基礎,通過構建城市質量指標體系以及引入克魯格曼指數對傳統模型進行修正,并用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2013年關中城市群經濟聯系的強度.研究發現,關中城市群內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較為嚴重;西安、寶雞與銅川的分工協作較明顯,渭南、咸陽、寶雞與西安的產業分工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關中城市群的經濟聯系呈現出以西安為中心向外急劇減少的規律,外圍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很少;各城市經濟聯系總量差距較大,強度等級結構不合理。因此,需加快西咸一體化,構建大西安,著力培養二級中心城市,擴大關中城市群輻射范圍和經濟聯系強度。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對元蔓高速沿線區域的經濟聯系強度進行了實證研究,進一步豐富了經濟聯系強度分析框架下研究內容。
三、研究方法
(一)引力模型
Zipf的萬有引力定律比較適用于區域經濟聯系,在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上建立了引力模型,該模型反應了區域間經濟聯系的強度,其中經濟聯系強度與區域內各地區的人口成正相關關系,與區域內各地區間的行程時間成反相關關系。區域間經濟聯系強度有兩方面作用,第一,它能夠反映出中心區域對周邊區域的經濟輻射能力;第二,它可以反映周邊區域對中心區域經濟輻射能力的接受程度。
區域經濟聯系強度是衡量區域內經濟聯系的指標,該指標應用于元蔓高速公路方面的研究具有較為實用的價值。它在反映元蔓高速沿線區域內某一地區對其他地區的輻射能力的同時,也在反映該區域內經濟聯系的緊密程度。引力模型是研究區域經濟聯系強度的常用方法,采用引力模型對元蔓高速沿線區域內各地區間的經濟聯系強度進行定量分析。該模型的表達式為:
■
該表達式中,Dij是的是i地區和j地區間的經濟聯系強度,Qi和Qj分別指的是i地區和j地區的人口數量,Yi和Yj分別指的是i地區和j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即GDP),Tij指的是i地區和j地區之間的行程時間。
在引力模型表達式的基礎上,將某一個地區與區域內其他所有地區經濟聯系強度加總即為對外經濟聯系強度總量,其表達式為:
■
該表達式中,Di指的是i地區的對外經濟聯系強度總量,其反映的是i地區與區域內其他所有地區經濟聯系強度的加總。
(二)研究區域概述及數據來源
對于元蔓高速公路沿線區域經濟聯系強度的分析,首先需要明確元蔓高速公路沿線區域所包含的地區,即個舊市、元陽縣、紅河縣、金平縣、綠春縣和元江縣。在研究區域經濟聯系強度的引力模型中,包含的因素有各地區人口數量、各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和各地區間行程時間,這三項因素的相關數據可通過各地區歷年的統計年鑒以及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來獲取。
截止2016年末,個舊市的全市人口總數為47.2萬人,其國內生產總值達224.72億元;元陽縣全縣總人口數為41.4萬人,國內生產總值達44.98億元;紅河縣全縣總人口數為31.0萬人,全縣生產總值達35.39億元;金平縣全縣總人口數為37.3萬人,全縣生產總值達47.48億元;綠春縣全縣總人口數為23.3萬人,國內生產總值29.80億元;元江縣全縣總人口數為22.4萬人,國內生產總值72.11億元。而具體的行程時間則來自實地調研所得,見表1所示。
四、元蔓高速公路沿線區域經濟聯系強度分析
(一)區域經濟聯系強度
借助引力模型,采用2016年各地區的年末人口總數、國內生產總值以及地區間行程時間,來測算各地區的對外經濟聯系強度。元蔓高速公路沿線區域各地區對外經濟聯系強度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知,個舊—元陽間的經濟聯系強度最大,金平—綠春間的經濟聯系強度最小。從以上數據能反映出另外一個特點,當地區的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地區間的行程時間成為區間經濟聯系強度大小的關鍵性因素。影響行程時間的要素有兩個,一是兩地空間上的絕對距離,二是交通條件。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是區域對外經濟聯系的基礎。因此,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對各區縣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二)區域經濟聯系強度總量
元蔓高速沿線區域各區縣對外經濟聯系強度總量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元蔓高速公路沿線區域中元陽縣的對外經濟聯系強度總量最大,在其人口總量及國內生產總值都不如個舊市的情況下,與各區縣的行車時間較短成為最主要原因。這表明,通過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從而減少行車時間,使得地區的對外經濟聯系強度總量獲得更大提升,從而促進本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在元蔓高速公路沿線區域,經濟基礎條件一般,但具備很好的發展前景,旅游資源、自然資源均較為豐富。從引力模型可知,在地區人口數量和國內生產總值一定的情況下,地區之間的行程時間對經濟聯系強度的影響比較直接。因此,建設元蔓高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便捷程度、縮小地區間行程時間,為元蔓高速沿線區域的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該項目的建設對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Zipf G K.The P1P2/D Hypothesis:on the intercity movement of person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46,December:677-686.
[2]王德忠,莊仁興.區域經濟聯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與蘇錫常地區經濟聯系為例[J].地理科學,1996,16(1):51-57.
[3]劉濤.基于功能網絡的珠三角區域城市聯系研究[J].經濟地理,2015,35(12):57-62.
[4]楊木俠,王銀銀,楊士錦.基于引力模型分析江蘇沿海經濟帶的區域經濟聯系[J].中國商論,2016(10):131-133.
[5]朱慧方,王辛宇.廣西14市經濟聯系測度研究[J].市場周刊,2016(2):52-54.
[6]唐曉靈,譚珊.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關中城市群經濟聯系研究[J].企業經濟,2016(2):155-160.
作者簡介:余毅彬,男,副高級工程師;張應斌,男,云南大學區域經濟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袁天昂,男,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