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偉華
【摘要】農村商業銀行扎根農村,其服務對象為面向三農、面向社區、面向中小企業,點多、面廣,各網點間地理位置、人員水平等參差補齊。近幾年來,隨著業務的快速發展,許多新業務、新產品陸續上線,柜員防范風險的能力,檢查、監督等風險防控措施卻沒有跟上,柜面業務的風險逐步顯現,如何加強柜面操作風險管理與防控,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問題。本文就農村商業銀行柜面操作風險出現的原因及主要表現形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操作風險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 柜面操作風險 管理與防控
柜面業務操作風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隨著農村商業銀行業務規模、業務種類的不斷增加,加之外部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等外部欺詐不斷涌現,操作風險的防范愈加重要,一旦出現便會給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一、農村商業銀行柜面操作風險出現的原因及主要表現
柜面業務操作風險是網點柜臺為客戶辦理業務過程中由于柜員素質不達標、制度缺陷、內外部欺詐等原因而形成風險,使銀行或客戶的資金遭受損失。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種類繁多,現金、結算賬戶、重要空白憑證、印章、有價單證、支付結算,還有電子銀行渠道、理財等等,柜面操作的每個方面都會形成風險。總的看來,分為內部控制失效和外部欺詐兩個方面。
(一)內部因素
1.人員缺乏,業務素質低。一是農村商業銀行網點多,且網點大部分設在農村,網點設施普遍比較落后,人員相對較少,在當地大多只有農村商業銀行一家金融機構,且目前農村養老、醫療,各種糧食補貼、低保、計劃生育等均通過農村商業銀行進行發放,柜員長期疲勞操作,工作壓力大,為了加快工作效率,容易出現簡化流程、審核不嚴、誤操作等問題,從而形成風險。同時由于人員不足,如果遇到請假、培訓等情況,更是捉襟見肘,出現無人交接的情況,必然會導致兼崗、混崗,崗位之間制約機制流于形式;二是部分員工業務不熟練。年齡大的員工不擅于接受新業務,電子銀行、理財等新業務知識匱乏。新入行的大學生,由于培訓不足,對制度、操作規程掌握不到位,缺乏對風險點的掌握和控制,普遍存在風險防范意識不強,一些小問題、小細節屢查屢犯,比如:柜員離柜時,不退出系統操作界面,柜員卡、印章、重要空白憑證等不按規定妥善保管,將個人物品帶入工作區域,蓋有印章的紙、打印錯誤的憑證隨意丟棄等;三是部分員工存在僥幸心理,貪圖便宜,認為自己的行為天一無縫,不會被發現,從而鋌而走險。比如:挪用客戶資金投放高利貸,制作假存單欺瞞客戶,虛假換發存單等,但哪一個都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也給農村商業銀行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2.制度制定不完善。新業務的開辦必須有相應的制度來加以規范和約束,但由于從上到下對新業務了解不足,制定制度辦法時難以涵蓋到所有的問題,等到新業務上線操作,才會逐步修改完善。農村商業銀行都是獨立的一級法人,省里下的制度辦法很多都是指導性的,要求各農村商業銀行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制度辦法,但因為人員較少、不熟悉前臺業務操作等原因,有時會把省里的文件直接下發到支行網點執行,就會造成因省里的文件沒有明確的規定而各個網點執行起來不一致,極易形成風險,引起客戶投訴,影響農村商業銀行自身的形象。
3.科技發展落后,給風險形成提供了可乘之機。目前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對柜面業務的監督主要是事前監督和事后監督,缺乏有效的事中監督,事中監督主要是大額、特殊業務時,需要主管柜員授權時進行,有時為了業務發展,或為熟人提供方便而簡化操作流程,甚至違反制度規定而辦理業務,埋藏著很大的風險隱患,如果有獨立的后臺通過監控進行事中監督的話,便會杜絕這方面的違規操作。近幾年因為賬戶交易流水的查詢引發了很多案件,各農村商業銀行也出臺了相關規定來規范賬戶交易流水查詢,要求查詢賬戶交易必須本人持身份證方可辦理,但對柜員本身卻沒有要求,柜員有時會因自身需要或親戚朋友的要求而去查詢某人的存款,查詢交易系統也無痕跡可尋,存款屬于客戶隱私的一部分,應該加以規范和控制。
(二)外部欺詐
為有效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人行頒布了〔2016〕261號文件《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個人開立賬戶的數量進行了限制,并明確銀行有權利拒絕開戶,有些不法分子便通過冒名開戶、買賣賬戶、類似“民族大業”等非法集資來開立賬戶,達到行騙的目的,柜員在辦理業務時一時疏忽,便會給不法分子提供方便。外部欺詐不僅僅是電信詐騙,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存在風險,印鑒的冒名變更、掛失、印鑒核對,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賬戶的冒名掛失、取款、開立網銀等而引發的風險也時有發生,且極易造成銀行或客戶大額資金的損失,更有可能對銀行的聲譽造成極大的破壞。
二、農村商業銀行柜面操作風險防控措施
(一)加強員工培訓,完善柜員考核機制,提高柜員工作積極性
一是加強對員工自身業務技能、新業務新知識的培訓。通過業務基本技能的提高來提高業務辦理的速度,而不是通過減少業務流程。新業務上線前要利用晨會等形式,對相關制度辦法進行學習;通過培訓提高柜員防范風險的意識,結合實際業務操作,把握業務辦理過程中每個環節的風險點,讓柜員在辦理業務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風險點進行防范;二是完善柜員業務考核,提高柜員工作積極性。按照柜員技能水平、業務辦理種類、業務量、差錯率等對柜員進行劃分,按等級進行考核,降低與支行業績掛鉤的比重,讓柜員勞有所得,多勞多得,減少支行間柜員勞與酬不均衡的現象;三是提高員工風險防范意識。通過思想教育、警示教育來提高員工的合規操作意識;四是為防止內部欺詐,要加強員工異常行為排查,關注員工8小時以外的活動狀況,了解員工思想動態和行為狀況,多關心員工,幫助員工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員工的幸福感。
(二)完善制度辦法,讓每項業務都有章可循
柜面業務應該有一套完整的規范柜面人員的工作職責、權限、具體業務操作流程的清晰明確的規范,確保柜面人員每做一項業務都有章可循,避免操作風險。新業務上線前要有充分的論證和試驗,考慮到可能出現的情況,各農商行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制度辦法,多下規范性、操作性強的規定,少下籠統、指導性的建議。加強內部檢查監督,配備綜合素質高的專職人員專門從事柜面業務的檢查輔導,加強對重點柜面業務環節的檢查力度,并將檢查結果運用于日常的績效考核中,提升制度的執行力。
(三)提高科技水平,為柜面操作保駕護航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更新現有落后的操作系統,增強業務辦理的事中監督,柜員辦理的業務達到實時監控授權,增強了業務審核的獨立性,避免了柜員主觀犯錯或礙于情面違規辦理業務,同時也可杜絕部分管理人員為了業務發展指示或暗示柜員違規辦理業務。事中審核還包括讓客戶實時監督業務的辦理過程,對柜員的操作一目了然,目前客戶雖然填寫了業務申請單,但對柜員的操作卻無法看到,增加客戶的審核確認后,對操作風險的控制會有很大幫助。建議增加柜面操作系統的痕跡留存,目前每筆征信的查詢都有詳細的記錄,個人信息都是客戶的隱私,存款也是,除有權機關和客戶本人外,柜員都無權隨意查看客戶的個人信息和存貸款情況。增加客戶自助辦理渠道,如:自助存取款機,自助柜員機、查詢機、繳費機等,以此來減少柜員工作量,減輕柜員工作壓力,降低因疲勞疏忽而形成的失誤。
(四)防范外部欺詐
防范電信詐騙是每個銀行從業人員的業務,審慎辦理外來客戶及開戶途不明的人員開立賬戶業務,開戶時要詳細詢問客戶開戶的用途及目的,必要時讓開戶申請人用工單位開立證明,提供營業執照、戶口簿、社保卡等輔助證件進行佐證。認真審核業務辦理人證件的真偽,對公客戶辦理印章變更、掛失、大額資金匯劃時要與客戶留存的聯系人進行電話詢證;對私客戶無法辨認的可多人進行辨認,存在疑義的,也可拒絕為其辦理業務。通過金融知識普及及宣傳,提供廣大群眾防詐騙的意識,柜員也要提高識別風險的能力,避免銀行及客戶資金的損失。
三、結束語
柜面業務操作風險的重要之處在于防范,沒有一成不變、固若金湯的防范措施,隨著業務的發展,需要不斷的總結完善、查缺補漏。管理人員和柜面操作人員要時刻提高警惕,才能確保各項業務合規、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國贊.淺議商業銀行柜面業務操作風險管理[J].時代金融,2016(05):91-92.
[2]王東林.淺析商業銀行柜面業務操作風險管理[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