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營改增是我國進行的一項重大稅務改革,對于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應對營改增等相關政策規定,本文主要從營改增政策對于當前正在試點的一些行業產生的影響方面引入討論,在當前制度背景下企業如何統籌計劃稅收是研究的重點內容,以此實現避稅合理化,減少企業的發展負擔。
【關鍵詞】營改增政策 納稅籌劃 增值稅
一、前言
營改增政策指的是隨著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利用增值稅來避免重復扣稅的稅費改革,是我國正在實施的一種結構性減稅政策。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重大深遠的影響。主要在電信企業、交通運輸行業、一些服務行業中,當前行業范圍不斷擴大,根據調查顯示納稅負擔減輕的占大多數,但是一些企業因為沒有做好合理的納稅籌劃,稅負不減反增。本文主要著眼于試點行業受政策的影響層面,幫助企業探尋納稅合理化的策略,同時促進企業日常避稅能夠更加合理與合法。
二、營改增的影響
(一)對于交通運輸產業的影響
交通運輸產業稅改前應繳納營業稅,稅率為3%,現有的增值稅率為11%,對于稅率有了較大的提高,并且進項稅的抵扣發揮的作用有限,因此營改增政策對于交通運輸產業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交通運輸產業的成本主要來自于燃料成本、路橋費用以及人工成本,但是路橋費用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值稅不能夠作為進項抵扣,因此很多企業實際納稅負擔大大加重。
(二)對于一些服務行業的影響
規模較小的增值稅納稅人由原來的5%營業稅到現在的3%增值稅,稅負有所降低;但是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營改增以后的稅率有5%上升到17%,企業的稅負明顯加重,而且這種企業人工成本比重較大,這一項的增值稅無法進行抵扣,因此企業負擔進一步加重。
(三)對于郵政業的影響
由于郵政行業不存在小規模納稅人,因此在進行營改增之后,納稅的稅率統一為11%,這就由原來的3%營業稅有了較大的增長。
(四)對于電信業的影響
在營改增的改革中,涉及到的主要有基礎電信和增值電信兩部分的內容,這兩部分11%以及6%的稅率比較適用,相比較來說都大大提升,所以大大影響了電信行業的納稅。比如電信行業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工成本以及折舊費用,可是無法抵消扣除這些成本造成進項稅和增值稅,所以將造成電信行業稅負不降反升。
三、營改增政策下的的納稅籌劃思路
(一)納稅人身份籌劃
根據試點行業中所規定的辦法,一般納稅人是指一年銷售數額大于五百萬的納稅人,通常比較適合增值稅計稅方法。應稅服務沒有超過500萬元認為是小規模納稅人,適用于簡易的增值稅計稅方法。可以依照相關規定對納稅人的身份進行調節,這樣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同時應該注意的是,一旦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其身份不能夠得到恢復,因此一定要選擇慎重。
案例1:某文化公司被納入到營改增范圍之內,稅制改革之前年銷售金額是四百萬元,制度改革以后則以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交納稅款,然而倘若是一般納稅人的進項稅,能夠完成進項抵扣十六萬元,先不涉及其他稅費的情況下進行納稅籌劃分析:
方案一:即按照小規模納稅人身份進行納稅,適用于3%的增值稅率,應該繳納的納稅額=400*3%=12萬元
方案二:自覺申請變成一般納稅人,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類行業,文化公司面對6%的增值稅率是適用的,需要交納的增值稅等于400乘以6%-16等于8萬元,所以能夠發現,企業轉化成一般納稅人能夠節約稅4萬元。
(二)對企業的收入進行合理劃分
在試點辦法中規定,如果企業的納稅在不同的稅率環節都合適,這樣就可以根據不一樣的稅率進行核實計算;倘若還未進行分別核算的,應該按照高稅率進行核算。基于此項規定,企業應該健全會計體系,合理的分別核算稅率,從而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案例2:某物流企業在2015年1月份取得搬運收入400萬元,交通運輸服務700萬元,1月份可以取得進項抵扣為75萬元,假設不考慮其他稅費,是否進行單獨核算對于企業進項稅額并無多大影響。
方案一:分別進行稅率的核算。搬運屬于現代服務業,因此適用于6%的增值稅,交通運輸服務增值稅的稅率為11%,應該納稅的總額=400*6%+700*11%-75=26萬元。
方案二:沒有進行分別核算。則統一按照11%的高稅率進行計稅,則應該納稅的總額=(400+700)*11%-75=46萬元。
可以看出,進行分別核算可以為企業節省稅負20萬元,因此我們選擇方案一進行計稅。
(三)多獲得增值稅發票
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中,很多支出能夠抵扣其中的增值進項稅。所以各類企業應該合理謀劃稅務工作,使得進項稅能夠多抵扣一些,減小稅負的增加。快遞行業中有一項費用為倉儲租賃費,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企業可以將倉儲租賃改為外包倉庫服務,這樣就能夠適用于現代服務業的計稅標準,從而適用于6%的進項抵扣。另外企業可以將運輸服務進行外包,獲得交通運輸業11%的進項稅。企業對于本單位雇員無法進行增值稅抵扣,但是接受外來單位的勞動服務可以進行進項稅的抵扣,這樣企業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擴大勞務派遣用工的使用數量,以實現稅負的減輕。可以改變以往的工作方式,從零星到集中來轉變加油,如此可以更快捷獲取增值稅發票來抵扣進項稅款。
(四)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
1.轉變涉稅事項。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無論是融資還是供應原材料,合理規劃從生產到銷售的不同環節,避免增值稅過多,以此實現更多的稅后利潤。
案例3:某公司作為一般增值稅納稅人,現企業有若干閑置車輛。該公司想利用這些車輛進行創收,有兩種方法:第一為甲公司提供貨物運輸服務,取得50萬元效益;第二,將車輛租給乙公司,獲得50萬元的租賃收入。
籌劃分析:方案一屬于交通運輸業,應該按照11%的增值稅稅率繳納;方案二屬于現代服務業,適用于增值稅稅率的17%。顯然來看,單單從繳納銷項稅來說,方案一能夠使企業繳納更少的增值稅,增加企業的稅后利潤。
2.融資租賃。由于融資租賃可以實現進項稅抵扣17%,不僅僅節約承租方生產的成本,還可以快捷地收到生產設備,所以對承租方的拓展有幫助。
3.供應商選擇合理化。一般納稅人及小規模納稅人是當前企業面對的供應商,因為在改革營業稅改增值稅制度之后,抵扣問題一直都存在,所以對于企業納稅負擔來說,身份不同將會產生影響不同,企業應當從實際出發,使供應商選擇更加合理。
四、結束語
隨著營改增范圍的不斷擴大,對于企業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所以企業應當努力進行納稅的籌辦計劃工作,在改革背景之下把握主動權,這也是每一個財務管理人員深思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宋超.營改增下的企業納稅籌劃策略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17):254-279.
[2]閆進安.“營改增”試點企業的納稅籌劃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1):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