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


【摘要】自2016年5月1日全面實施營改增以來,每一個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一定是在這種新型的稅收體系下的影響,而據國家統計局資料,43.4%的勞動密集型受訪企業反映營改增之后稅負上升,對公司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本文首先介紹了營改增有利于我國稅制改革、有利于我國供給側結構改革、有利于解決了重復征稅,之后談到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以及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是促進農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因此營改增和現階段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都是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政策。后以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和北京某保潔服務公司為例,分別從營改增前后,公司的稅負、利潤、會計工作等幾個角度分別探究營改增對該保潔公司的的各個方面的影響,并從企業的進項稅、人工成本、營改增知識的學習等幾個角度提出針對營改增后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的可行性建議。本論文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讓勞動密集型企業也享受到營改增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關鍵詞】營改增 勞動密集型 影響 建議
一、營改增的意義
營改增有利于完善稅制改革。1994年,我國開始執行分稅制,確立了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存的稅制結構。分稅制的實行,使我國的財政秩序為之大改,中央財政重獲活力,而“營改增”作為稅制改革中的“火車頭”更是起到了尤為重要的積極作用,它將進一步擴大中央收稅,有利于稅收的統一安排和使用,避免地方腐敗現象的發生的幾率。營改增有利于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其中,降低企業成本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降低企業成本不僅包括降低融資成本、投資成本,也包括減輕企業的稅費負擔,因此營改增對企業降成本可以說是真金白銀的支持,從而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營改增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促進了經濟發展。
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概述
(一)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界定
根據基本生產投入要素(勞動、資本和科技)構成比例的不同,企業可以分為勞動密集型企業、資本密集型企業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是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勞動投入占生產要素投入總額比重最大的企業。
(二)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國家發展的意義
1.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根據比較優勢階梯理論,各國比較優勢的變化和轉移基本上沿著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發展過程。中國自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發,已經經歷了40年,在這40年中,中國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技術和人才仍較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如果人為的,不切實際的追求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而不腳踏實地的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有可能出現高精尖企業競爭優勢尚未形成,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比較優勢又過早喪失的局面。所以應當首先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努力提升產業素質和勞動力素質,為促進我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2.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是促進農村就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戰略。習總書記在十九大的報告中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我們黨對于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莊嚴承諾。我國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這一方面為各地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保障,另一方面也使我國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我國大陸人口總數高達13.39億人,具有中專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91%,居住在農村的人口為6.7億,占總人口的50%。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多,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而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入市場的壁壘較低,在我國勞動密集型企業具有數量大,覆蓋行業多的特點,因此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夠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對解決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起到重要作用。
三、營改增對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企業的影響
(一)稅負的影響
稅負測算——以北京某保潔服務公司為例
1.測算公式。營改增之前保潔服務的營業稅稅率為5%,營改增之后保潔服務的增值稅稅率為6%,為便于營改增改革前后稅負比較,將改革后增值稅稅負界定為增值稅應納稅額與不含稅保潔服務收入之比。即:
增值稅稅負率=增值稅應納稅額/不含稅保潔服務收入額×100%
增值稅應納稅額=保潔服務銷項稅額-保潔服務進項稅額
保潔服務銷項稅額=[保潔服務含稅收入/(1+6%)]*6%
2.測算過程。以北京某保潔服務公司資料分析營改增前后的稅負變化。
假設某段時期,該保潔服務公司的銷項稅額為193,59萬元,其對應時期涉稅數據如下(見表1):
(1)根據表1可知,公司在全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時,進項稅額為9.77萬元,部分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時,進項稅額為9.36萬元。在材料全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及部分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下,該企業的稅負分別為5.70%和5.71%,明顯高于營改增之前的該公司營業稅稅負5%。若想保證“營改增前后企業的稅負不變或者降低,那么假設稅負平衡點的增值稅稅率為X,則有:保潔服務收入*改革前保潔服務業稅率=[保潔服務收入/(1+X)]*X-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根據上述公式,可計算出保持“營改增”對保潔服務業的稅負不變情況下的稅率。在材料可全部抵扣情形下,保潔服務收入*5%=[保潔服務收入/(1+X)]*X-當期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得出X=5.58%,在部分材料可抵扣情形下,得出X=5.57%.由此可見,要想保持“營改增”前后稅負水平,稅率應該維持在5.57%至5.58%,而現行的稅率6%,則略顯偏高。
(二)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以上例中的北京某保潔服務公司為例,對比其營改增前后的利潤情況。該單位營改增之前分別按當期應繳納營業稅金的5%計提城建稅,3%計提教育費附加,2%計提地方教育附加。營改增之后分別按當期應繳增值稅的5%計提城建稅,3%計提教育費附加,2%計提地方教育費附加。營改增前稅金及附加項包括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以及地方教育費附加。營改增后稅金及附加項包括城建稅、教育費附加以及地方教育附加。
營改增之后稅金及附加=184.23*5%+184.23*3%+184.23*2%=18.42萬元
根據表2可以看出,營改增前,企業的利潤總額為921.1萬元,營改增后企業的利潤總額為906.76萬元,較之前減少了14.34萬元。所以,對于沒有進項稅額或進項稅額較少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利潤比稅改前減少了。
(三)對企業財務工作的影響
財會工作難度上升,從業人員難適應。自2016年5月1日全面施行營改增以來,國家稅務總局先后出臺了很多文件,從增值稅發票的開具、賬務處理、以到增值稅申報等諸多具體問題進行了規定和解釋,例如:《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發票開具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16號)要求銷售方開具增值稅發票時,發票內容應按照實際銷售情況如實開具,不得根據購買方要求填開與實際交易不符的發票等;《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22號)對涉稅企業會計處理中涉及的增值稅會計科目從一級科目到三級科目都做了詳細規定和解釋;《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后增值稅納稅申報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13號)對于納稅申報表及其附列資料如何正確填寫提出了詳細的要求。這些關于增值稅的文件的出臺,確實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財會工作比起以往變得更加復雜和繁瑣。有的財務人員沒有意識到營改增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對于新的報稅系統,新的發票要求,新的會計處理等內容不了解,導致在涉稅核算、繳納以及發票使用等過程中出現人為的失誤和錯誤,對企業正常繳稅和國家稅收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損害了企業和國家的利益。
(四)對企業人力資源的影響
相對于其他類型的企業而言,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勞動力資源具有數量大,整體素質不高的特點,并且勞動密集型企業主要也是利用勞動力相對較低的價格來發展企業,但由于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是無法取得增值稅發票進行進項稅額抵扣,那么營改增也必將導致該類企業稅負的增加,例如上例中的北京某保潔服務公司,2016年平均職工為481人,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高達93%,而可以進項稅抵扣的成本僅為3%,并且結合測算營改增后的稅負情況,發現企業的稅負確實是提高了,按照營業稅的計算方法,該公司2017年營業稅為3420.13×5%=171.01萬元,該公司2017年實際上繳增值稅為184.23萬元,兩者相差13.22萬元,該公司2017年平均職工年收入為2138.2/481=4.45萬元,當企業長期承受這種高稅負時,可能最終將導致企業無法生存,也將導致企業職工的失業,并產生眾多社會問題。
(五)對企業產品定價的影響
通過前面的分析,營改增不僅增加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稅負,同時也降低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利潤,還可能進一步會影響企業的產品的定價。例如,營改增之前勞動密集型企業每取得100元收入時,需繳納營業稅5元,凈收入為95元,營改增后為了實現95元的凈收入,那么企業需要把價格定在100.70元,即95*(1+6%)=100.70元。這里為了便于分析僅考慮了營業稅和增值稅對于定價的影響,當然企業的定價還應考慮市場需求、競爭環境等諸多因素。
四、勞動密集型企業應對營改增的建議
(一)企業應針對供貨商進行籌劃
一個企業的毛利應該等于不含稅收入減不含稅成本,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毛利就由成本來決定,而在營改增之后,企業又面臨供貨商的選擇問題,那么在選擇供貨商時,到底是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選擇小規模納稅人呢。以北京的某保潔服務公司為例,假設需要采購一批保潔用品,一般納稅人的含稅報價為A,那么一般納稅人的采購成本為A/(1+17%),假設小規模納稅人的含稅報價為B,由于現行規定小規模納稅人是可以代開3%稅率的增值稅專票,那么小規模納稅人的采購成本為B/(1+3%)。當A/(1+17%)=B/(1+3%),為采購成本無差別點,A/B=1.17/1.03,即選擇一般納稅人和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的采購成本是一樣的,當實際報價比例高于無差別點的比例時,應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的供貨商,如果實際報價比例低于無差別點的比例時,應選擇一般納稅人的供貨商。
(二)企業應針對人工成本進行籌劃
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其主要的成本是人工成本,因此對人工成本進行籌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上例中的北京某保潔服務公司,人工成本占其總成本的比例就很高,其就可以考慮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勞務派遣公司合作,這樣就可以取得增值稅進項稅進行抵扣。當然2014年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對企業使用勞務派遣人數的比例也進行了規定,即用工單位使用的被派遣勞動人員數量不得超過其單位用工總量的10%,因此企業應在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對人工成本進行籌劃。
(三)企業應加強營改增知識的學習
第一,企業要引導財會工作者提高對增值稅的認識,對營改增后適用增值稅的征收范圍、稅率、計稅方法、記賬方式、進項稅的抵扣等多方面知識要充分的了解。第二,企業要對相關業務人員,如采購、銷售等人員進行相關業務的增值稅培訓,避免各環節的稅務風險,隨著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的發展,營改增的相關知識也得到了全方位的覆蓋,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了便捷的學習方式。
(四)企業應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
企業要與稅務機關積極交流溝通,向其說明營改增改革后自己企業在稅負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如果是因為稅制改革導致稅負增加,企業更應該向稅務機關反映,使得稅務機關對于營改增有更加充分的認識和了解,這樣也有利于國家進一步出臺相應的、更加合理的稅收優惠政策,使得企業的稅負,變的更加合理。
(五)企業應針對納稅人身份進行籌劃
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可抵扣的進項稅范圍太小,因此當企業的規模和銷售額符合小規模納稅人認定資格時,可以針對其進行納稅籌劃。小規模納稅人營業稅稅率為5%,增值稅稅率為3%,但前者是針對含稅收入征稅的稅率,后者是針對不含稅收入征稅的稅率,因此兩者不能直接去比較,需要將增值稅稅率進行轉換,即3%/(1+3%)=2.91%,即2.91相當于營業稅的稅率,與營改增之前的稅率5%,下降了很多。但也需要注意,小規模也有自己的劣勢,就是只能為對方企業開具或代開3%稅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合作企業肯定希望得到盡量多的進項稅去抵扣,因此從長遠發展來看,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佳蕾.論我國“分稅制”下的地方政府與經濟[J].中國商論,2017,(8):173-175.
[2]舒暢.論營改增對現代服務業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6,(28):135-136.
[3]劉文娟.勞動密集型產業演進的國際比較對中國的啟示[J].桂海論叢,2005,21(6):31-33.
[4]馮媛媛,陳志勇.對“營改增”改革效果的探討——勞動密集型行業與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對比[J].中國集體經濟,2013,(3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