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微
【摘要】面對互聯網時期環境的巨大變化,傳統財務模式已不能滿足實踐發展,如不與時俱進,將有邊緣化危險。本文立足移動互聯網時代,揭示資源整合理念、商業模式創新和智能制造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啟示,希望能夠引起關注和討論,共同促進財務轉型與創新。
【關鍵詞】資源整合 商業模式 智能制造 財務轉型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7.72億。移動互聯網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且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技術快速發展,商業模式的創新層出不窮,對企業財務產生了巨大影響,也促使財務轉型和創新。
一、資源整合理念帶來的影響及啟示
當前,資源整合理念快速迭代,經歷了自“鏈式整合”到“網式整合”的發展過程。“鏈式整合”指以價值鏈分析(VCA)理論為基礎的縱向供應鏈整合、橫向價值鏈整合?!熬W式整合”是以消費者需求和偏好為中心,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等各方進行分工協作,并整合資源。依靠資源整合、協同共生、競爭合作等手段,通過外包、眾包和聯盟等戰略,實現輕資產和OPM運營,已逐步成為新經濟、新業態企業創造價值的新途徑、新方法。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整合資源,是企業發展趨勢,也是財務轉型關鍵點。
隨著互聯網時代移動技術的發展,傳統財務模式因以單個企業或單個企業集團為邊界而面臨巨大挑戰,急需依托迅猛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拓展財務管理邊界,進行轉型創新,以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尤其是集團企業財務管理需求。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邊界應由傳統的單個企業或單個企業集團向整個供應鏈、價值鏈和生態網絡延伸。而如何借助資源整合,構建新型供應鏈財務、價值鏈財務及生態網絡財務,將成為會計界亟待探討的重要課題;供應鏈管理、價值鏈分析、外包、聯盟、眾包和眾籌等積累的經驗,也將為財務轉型創新帶來啟示和借鑒。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將大量資源用在物理世界布設營銷渠道已經過時[1],通過網絡世界搭建交易、核算、支付、廣告、服務等平臺,是做大企業規模的快捷方式,也是整合各方資源的最有效手段,符合集團成本效益原則??偨Y目前新經濟、新業態的平臺戰略的成功經驗,可歸納為兩點:一是通過大量的用戶積聚人氣,提升平臺關注度,增加訪問量及交易量。二是通過平臺匯集信息流、資金流及物流,通過充分利用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創造并衍生出大量商機。集團企業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其財務管理必須跳出傳統的格局視野,在統攬企業全局經營態勢、提前系統謀劃企業經營工作方面下功夫,運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通過全面預算管理、經濟運行監控分析、搭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等手段形成資源整合,實現企業業財融合,壯大企業規模,提升經營效益。
二、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影響及啟示
商業模式是企業價值創造的基本邏輯,是創造、傳遞客戶價值及公司價值的體系。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越來越多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企業取得巨大發展和成功,傳統企業已經認識到企業競爭已不只是產品質量競爭,商業模式對企業影響日趨重要,不同的商業模式,將產生不同的競爭力、盈利能力。
商業模式創新讓集團企業面臨聚集效應估值的新課題[2]。傳統財務管理的重置成本法、市場法、現金流量折現法等估值體系,已不適合對集團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和實施平臺戰略帶來的用戶和資源積聚效應進行估值。新估值體系可考慮借鑒目前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如梅特卡夫定律、摩根斯坦利折現權益估值分析法、國泰君安的估值模型等,盡管一些估值理論和方法還有不足之處,但依舊值得在創新財務管理估值理論及方法時進行借鑒。
商業模式創新需拓展原財務會計的資產要素定義。用戶粘性、用戶數量、交易平臺、支付平臺、商業模式等對維持集團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價值創造力的重要要素,并不符合現行資產定義,難以可靠計量,未能體現在現行財務報告的資產負債表中。放寬會計確認標準、擬議資產定義、將用戶、平臺等要素確認為資產將是商業模式創新下財務管理核算新需求。
商業模式創新需賦予企業計量屬性選擇權。隨著移動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發展,資產效用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產運用的方式方法,客觀上就要求賦予企業選擇計量屬性的權利,并采用不同的計量方法[3]。
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財務報告提出新要求。國際整合報告理事會在2013年發布整合報告,將商業模式作為核心要素,認為披露商業模式有助于更加清晰地了解企業創造的價值。隨著財務轉型,企業財務報告不再局限于呈現財務數據,將更加注重數據分析以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商業模式這一問題應當被直面,企業財務報告中應對企業商業模式的地位和作用予以披露、說明。
三、智能制造模式帶來的影響及啟示
工業4.0開啟智能制造模式。工業4.0主要聚焦制造業,由德國工程院院長Henning Kagermann博士提出,德國政府將其作為德國振興制造業的國家戰略,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盎ヂ摼W+”的基本特征是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推動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及農業融合發展;而工業4.0是通過利用基于“網絡-物體系統”的物聯網,將生產訂單、采購、制造和銷售的信息與設備進行串聯,實現智能制造快速高效。
工業4.0開啟的智能制造模式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也對集團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創新提出新要求。一是智能制造模式的顯著特點:個性化和小批量訂制直接推動了企業成本核算精細化。智能制造模式將直接成本歸集和間接成本分攤細化到每個訂單環節,使成本核算為每個訂單的定價提供科學決策和具體依據;二是智能制造模式另一個特點脫媒化營銷——B2B模式讓企業直接與客戶打交道,避免了中間環節,必將使財務管理在產品定價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三是智能制造模式的網絡化協作特點要求企業財務管理具有協同效應分析新功能:產品以及零部件生產需要合作各方配合協作,財務管理應對產品及零部件生產的協同效應進行分析,并提供決策,實現合作各方優勢互補,促進制造商實現低成本、輕資產、去庫存,確保高回報。四是智能制造模式背后功能強大的物聯網、發展迅猛的信息共享中心,為作業成本法的普及、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保證,避免了會計制造成本分攤帶來的困境,大幅降低了流程再造的代價。
智能制造模式進一步凸顯了集團企業財務管理的決策性功能,也要求從事財務管理人員從傳統核算型向管理會計轉型,人才素質需由單一的會計核算技能,轉變為具備會計、IT、工程、業務和營銷等綜合技能。
綜上所述,資源整合理念、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智能制造模式等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思維和新觀念,將對財務管理產生深遠影響。會計界應進一步樹立跨界創新精神,針對時代和營商環境變遷,開拓思維,正確看待移動互聯網時代財務轉型與創新,對財務管理進行不斷探索,豐富財務管理內涵,拓展財務管理外延,同時也促進移動互聯網時代下財務管理人員轉型,以更適應新經濟、新業態下企業內外部環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殷敏.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會計信息系統設計[J].電子設計工程,2016,24(23):79-82.
[2]馮利松.基于“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會計框架設計研究[J].知識經濟,2016,0(8):111-111.
[3]李冰.移動互聯網在傳統會計業務中的應用探討[J].財務與會計,2015,0(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