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申軍
【摘要】由于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現階段我國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切實的提高。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逐步提高,老有所養已經成為了人們重點關注的熱點問題。在人力資源流動越來越頻繁的背景下,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問題,更是現代社保體系改革、發展面臨的難點和重點。文章主要研究人力資源流動中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問題。
【關鍵詞】人力資源 養老保險 轉移接續 人口流動
現階段,我國城市經濟迅猛發展,直接帶動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在人資流動的過程中,一方面促進了城市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定的社會問題。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就是在人資流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最突出問題之一。
一、引發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的根本原因
人力資源的流動是引發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的根本原因。一種情況是人力資源跨地區就業,引發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導致人力資源流動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工作的調動、家庭的變故等等,也會導致人力資源的流動。由于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累計計算,因此在人力資源流動時需要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另一種情況是人力資源在不同養老保險制度間流動,引發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現階段,我國已基本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其中主要養老保險制度除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以外,還包括針對特定人群的養老保險制度,如退役軍人養老保險、村干部養老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等等。制度的多層次性,加上人力資源的流動性,就會導致同一參保人在整個職業生涯可能會參加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而領取養老金,一般情況下只能在一種制度內領取,不能重復領取,這就導致要在不同制度間轉移養老保險關系。
目前來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跨地區轉移,以及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其它保險制度之間的轉移,是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的重點和難點,所以下面就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轉移接續為主線,闡述現階段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
二、現階段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存在的問題
(一)利益沖突導致跨地區轉移不暢
現階段,我國養老保險并未實現全國統籌,即使名義上實現了省級統籌,但實際上大多數省份仍然是縣市統收統支,即縣市各自負責本區域養老保險基金的平衡,結余主要歸本統籌區支配和使用,缺口一般需要本級財政填補。所以各地為了保護自身利益,減輕養老金支付壓力,防止出現基金缺口,對養老保險關系轉入設置了許多人為障礙。如果參保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參保繳費,當達到退休條件時,參保地之間、參保地和戶籍所在地之間往往會因確定最終待遇領取地而互相推諉扯皮。
(二)轉移前后權益不完全一致
首先跨地區轉移,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轉移為例。由于目前各省之間企業職工養老金計算方法不完全一樣,加上參與計算的指標也不一樣,就會導致同一段養老關系在不同地區對養老金計算貢獻率不相同。簡單的說就是參保人在某省退休,與將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到另外一個省退休,所領取養老金數額一般情況下是不相同的。
再者跨制度轉移,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之間轉移為例。目前轉移政策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時,只轉個人賬戶,不轉繳費年限。那么轉入后只能增加個人帳戶養老金,不能增加基礎性養老金;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時,雖然轉個人賬戶又轉繳費年限。但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中只有部分計入個人帳戶,另一部分是計入了統籌基金,這就意味只轉移了部分資金。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后,繳費年限的長短對計算養老金沒有影響,這就意味轉繳費年限作用并不大。所以說跨制度轉移對參保人的權益有影響。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轉移效率低
除經濟因素外,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統籌層次低、時間跨度長,都導致各地養老保險政策或多或少都具有區域性特征。即使是同一養老保險制度,各地使用的社保信息系統都不一樣,也未實現全國范圍內聯網。當前除了同一養老保險制度、同一統籌區內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相對比較便捷外,無論是跨制度轉移,還是跨地區轉移,都無法完全依托信息系統來交換轉移信息,更多還是依賴社保經辦機構之間相互傳遞紙質表格,人工錄入轉移信息,轉移流程繁瑣,時間周期長。
三、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問題的應對措施
現階段,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加之人力資源流動的越來越頻繁,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表現的越來越突出。如何實現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順暢,同時保障參保人權益不受影響,是今后一段時間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政策,提高政策執行力
作為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要加強各級社保經辦機構的業務培訓,使所有轉移業務均在政策規定范圍有序開展,防止出現因政策不清,執行不力,而導致轉移不暢的情況。
(二)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層次,或實行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通過實現全國統籌或中央調劑,可以均衡地區之間由于人口結構特別是人力資源流動導致的撫養比差異過大帶來的養老保險負擔,有效緩解各地因利益沖突而導致的跨地區轉移不暢問題。可以通過養老保險轉移資金地區間統一結算,實現參保人辦理轉移時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再轉移資金,簡化轉移流程,提高轉移效率。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轉移效率
現階段,重點是加強跨統籌和跨制度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數字交換平臺建設,努力提高各地轉移數據上傳、下載比例,最終實現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全部通過轉移平臺實現。今后,隨著統籌層次的不斷提高,信息技術不斷進步,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最終目標要建成全國聯網覆蓋各養老保險制度的信息系統,實現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即時辦結。
(四)探索養老金分段計算模式,解決轉移前后權益不對等問題
社會保險法第十九條規定: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分段計算是指參保人員退休時,待遇領取地社保經辦機構應根據參保人在各統籌地區的繳費情況,將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分段計算出來,再將養老金統一支付給參保人員。而目前分段計算只做到以參保人員各年度繳費工資、繳費年限,統一對照待遇領取地對應的各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待遇領取地的計算辦法來分段計算養老金。還不能做到以各年度繳費工資、繳費年限按原參保地各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原參保地的計算辦法來分段計算養老金,所以還不能徹底解決轉移前后權益不完全一致的矛盾。今后要在實現社保信息系統全國聯網和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基礎上,探索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金分段計算模式,最終可以實現參保人跨統籌地區就業,不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而是在達到退休條件時直接由待遇領取地社保經辦機構分段積累計算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