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凱
(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學校,天津 300450)
目前隨著十二年制學校的增多,體育與健康作為中小學非常重視的一門學科,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安排越來越需要具有連續性和針對性。因此,十二年制中小學應該思考并構建一套具有連續性和系統性的體育課程體系,以適應此類中小學的使用。基于此,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在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十二年制中小學未來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思考,以此為此類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提供指導與依據。
1.1 十二年制學校數量多、優勢明顯
隨著我國經濟和教育的發展,新學校越來越多,而且有許多都是十二年制學校,尤其是私立學校更是這樣。通過調查了解到,僅僅北京就有50多所十二年制學校。十二年制學校彌補了分散辦學的不足,可以集中某個地區的辦學優勢,合理利用教育資源,有利于教育的均衡發展。學生可以從一年級至十二年級,相繼完成小學至高中教育,其間不間斷、不選拔,具有很強的連續性。
1.2 體育課程缺少系統性和多樣性
眾所周知,現在全國中小學對于學生體育的發展非常重視,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體育的現狀并沒有那么完美,存在許多的問題。在師資方面,許多學校目前體育教師數量不足、能教授的技能有限。在課時設置方面,1~4年級體育課每周設置為4節,5~9年級體育課每周3節,10~12年級體育課每周2節。由此可見,體育課時數量充足。由于教師少、教授技能有限,現在許多學校的體育課程還沒有建立起具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每學期教師只是根據課程大綱和教材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缺少系統性和整體性。教師只能悶頭教課,無法對每學期課程內容在整個12年中處于什么地位進行預見和把控,處于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態。因此,十二年制學校的體育課程非常有必要跳出傳統體系進行探索,找到一套屬于自己的課程體系,為今后此類學校體育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為教師把控教學內容及授課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
2.1 學生的年齡特征
十二年制學校有12個年級的學生,這也就意味著有從6~18周歲的13個年齡段的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又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為了便于構建課程體系,這13個年齡段我們可以分為7個水平,具體如表1。
表1中的7個水平既減少了13個年齡段的復雜,又能很好地區分開不同年齡段學生各方面的差異,為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分層制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水平五和水平七只有一個年級,主要是考慮到九年級和十二年級面臨中考和高考,在這一年中,我們的教學內容制定要與其他年級有所差異,必須要保證安排的教學內容,學生意外受傷率低,能夠安全、健康的參加中高考。
2.2 學生的身體發育特征
小學年齡期中的6~9歲屬于兒童期,10~12歲屬于青春期早期。因此,這個階段的兒童生長發育既有兒童期特點,又有青春期早期的特點,骨逐漸骨化,肌肉力量尚弱。小學年齡兒童的各種骨正在骨化,但骨化尚未完全,兒童骨骼的彈性大而硬度小。兒童不易發生骨折,但容易發生變形。這時的兒童肌肉雖然在逐漸發育,但主要是縱向生長,肌肉纖維比較細,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現疲勞。因此,在鍛煉時,不應該讓他們承擔與成人相同的負荷,以免造成肌肉或骨骼損傷。

表112個年齡段的水平劃分
初中生是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一個階段,身體發育處于旺盛時期,是人的身高、體重發育的第二個高峰。初中生的骨骼、肌肉發展較快,骨骼的骨化過程尚未完成。盡管他們個頭很高,但顯得有些瘦弱,耐力不足,因為他們的肌肉縱向生長,而橫向發展不夠。初中生的大腦增加不多,但腦的機能有了顯著的提高,腦神經細胞的分化水平達到成人水平。所以,他們有能力學習較為復雜的課程。
高中生的身高增長已經度過了快速增長期,處于緩慢增長期。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占體重的比例越來越大,力量也相應增加,隨之而來的是體重增加也很明顯。心率、肺活量等生理指標都接近成人,同時各項身體素質進入緩慢增長期。高中階段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神經系統穩定性受影響,有時掌握動作的協調能力可能會暫時下降,動作不穩的,已經學會的動作過幾天又不會了,但這是暫時的。
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他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每個年齡段學生的身體發育特征又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必須要區別對待。
3.1 體育課程類別的構建
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我們對學生的期待是各有所長,盡可能地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擅長的一方面,并將其無限放大。因此,學校的體育課程內容需進行分類教授,讓學生找到自己適合的、喜歡的項目。打個比方,假如學校是一個飯店,那么教師們是廚師,學生就是顧客,我們需要做出多種多樣的菜來供學生們去選擇,只有這樣,學校、教師和學生才會各有所得,才會形成良性循環。我們作為體育教師,需要提供盡可能多樣的體育教學內容,如足籃排、乒羽網、武術、體操、健美操、瑜伽、舞蹈以及一些新興項目。然后每學期讓學生進行1次選擇,選擇學習哪一種項目,選擇之后這一學期不能再進行更改。這樣問題就來了,教師不夠怎么辦?學校的體育課怎么安排?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以及學生體能練習怎么去調整?某個項目選的學生少甚至沒有學生選怎么辦?
解決上述問題需要:(1)學校統一安排全校同一層次的學生一起上體育課,全校體育教師同時去等待學生上體育課。各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選擇找各個項目的授課教師上課。當然,這樣就需要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地把教師招聘夠,而且各位教師所能教授的項目還需互補。(2)對國家規定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體能課的調整問題,通過對北京十一學校、青島中學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體育教師進行訪談交流得知,可以將國家規定常規教學內容及體能練習在每學期開學之初進行課程整合研發,將這些內容融合到各個項目的教學內容之中,這樣既保證了常規內容及體能練習效果不受影響又能避免專項課堂教學的單一性和枯燥性。(3)開設課程之前需要對學生情況進行摸底調查,了解清楚學生的需求之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課程的配置。
3.2 體育課程層次的構建
由于12個年級的學生年齡層次太多,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很大的不同。根據學生年齡特征的分析,我們將學生分成7個水平。同樣,體育課分成的各類課程,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分層,分成7個層次。同一個項目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是不同的。這樣不僅能夠使各項內容都符合不同水平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又能使每個專項的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系統性,同時還能保證學校各類項目校隊的梯隊建設。當然,這對教師會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將自己所教授的項目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進行課程的研發。
3.3 體育課程體系分層又分類的意義
整體來看,體育課程體系需要橫向分類、縱向分層進行構建,如表2。表2中的橫向為體育課程的類別,縱向為12個年級學生所分成的層次,空白格中是具體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
這樣分層又分類的課程體系有很多的好處,主要是:(1)對學生區別對待,發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找到一個自己適合的運動,并能系統地學習,真正能夠學會某一個體育項目。(2)分層的教學課程內容符合各水平學生的身體發育特征,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具有針對性。(3)對未來學校各類項目校隊的建立有著極大的好處,便于進行校隊的梯隊建設。(3)小學、初中、高中每一個階段又都可以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課程體系,對外校考進的考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4.1 對于十二年制學校,體育課程體系需要分層和分類進行構建,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12個年級的學生可以分成7個層次進行教學,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分類。
4.2 全校統一安排同一層次學生體育課同時上,學生每學期選擇自己適合并喜歡的類別進行學習。
4.3 分類又分層的課程體系對學生可以達到區別對待的效果,對校隊的梯隊建設具有很好的作用,每個學段的課程又都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體系進行安排。
4.4 建議招聘的體育教師專項應具有互補性,以滿足學校體育技能多樣化的需求。4.5 建議體育教師提高課程的研發能力,將常規教學內容及體能練習融入到專項的教學課程中。

表2 體育課程體系構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