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敏 秦 峰/江蘇省高郵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高郵湖牧鵝歸 薛樹松 /攝
近年來,隨著財政惠農資金不斷向農村傾斜,高郵市立足農民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加以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得到極大便利,群眾幸福感不斷攀升。2015至2017年間,共落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334個,惠及全市所有鄉鎮(園區)、行政村。
把控時間節點。根據開展財政獎補工作的特點,立足于早,每年1月初召開全市一事一議項目專題會議,布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3月項目實施村完成民主議事、項目申報程序。4月完成項目招投標程序,組織施工,尤其在實施橋、閘、涵等項目時要求提前。6月底前完成70%的項目,9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嚴格項目立項。按照每年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涉農社區)實施項目,努力實現三年全覆蓋。每年根據實際需要完善好今后三年的項目庫,并要求今后在擬實施的項目申報時,原則上必須先在項目庫中篩選。所有項目必須經農經、財政部門現場查勘后方可確定。
狠抓工程質量。近年來,財政獎補項目實施后從預算編制、招投標、施工監理、質量檢測、項目審計等環節全部引入第三方介入監督機制。另外,在專業監理的基礎上,每個項目都聘請2名以上(含2名)老黨員、群眾代表開展社會監理,全程監督,多年來沒有出現過安全質量事故。
暢通微信平臺。組建農經、財政部門、監理單位等人員參與的微信群,一方面,通過及時上傳施工圖片,了解項目進度,做到全程留痕;另一面,發布各類通知、項目建設進度,使相關信息得到快速傳遞和反饋,促進相互交流。
強化資金管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管理,實行鄉鎮財政報賬制,設立“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專戶”,實行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特別是近年聘請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工程決算審計,一個漏斗向下,真正起到監管資金的作用。
工作開展不平衡,影響財政獎補項目的推進。各鄉鎮行政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開展不平衡,個別鄉鎮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不重視,宣傳不到位,申報項目不多,覆蓋面不廣。極少干部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認識還比較模糊,認為項目手續繁瑣,程序嚴格,資金不多,因而積極性不高。
項目調研不充分,施工過程中存在變更現象。項目規劃深入調研力度不夠,缺乏規劃技術人員,規劃文本不夠全面,項目申報與規劃存在差距,項目建設亮點不多。有的項目前期調研調查不仔細,造成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施工矛盾或群眾阻撓,項目無法按計劃進行,只好中途變更項目。
建設隊伍不規范,項目質量出現了參差不齊。在項目招標中雖然寫明施工方要具備一定的建筑資質,但是有部分施工隊的資質是跟建筑公司借用的,造成建設隊伍技術力量良莠不齊,再加上有的項目點群眾還存在“不臟鞋”意識,致使一些通組道路和步道硬化建設標準不高,部分道路存在路肩配套不到位、雨天路面積水等現象,影向工程形象。
管護制度未落實,導致項目效益難以發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涉及到道路、橋梁、小型水利設施、文化廣場、路燈等,按照要求項目建成后要交由村安排專人進行管護,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地方并未真正落實到位,時間一長導致項目毀損,影響了項目效益的發揮。同時,沒有專門的管護資金也是管護制度不能有效落實的原因之一。
注重宣傳,主動作為。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知曉率、滿意度,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利用村務公開欄、政策培訓等形式,廣泛宣傳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引導社會各界和干部群眾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中,不斷擴大受益面。
堅持民主,科學決策。積極引導村級完成村民議事程序,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把本土、本村、本地公益事業及與農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交由村民討論,通過民主議事程序確定項目。籌資籌勞方案要嚴格履行審批程序,防止出現“搭車”收費、借自愿以資代勞或自愿捐資名義變相加重農民負擔的情況。在村民民主議事結束后,要及時將籌資籌勞方案上墻公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群眾參與,因地制宜。項目立項前要充分了解項目所涉及農戶的訴求,盡量避免矛盾;做好實地丈量與概算,繪制好實施項目的草圖,有條件的村可以請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實地情況對項目進行科學設計、規劃文本,避免施工過程中遇到瓶頸而對項目進行變更。同時加強一事一議項目規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的有效銜接,認真做好項目規劃和三年滾動項目庫的編制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分年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
保質保量,提高效能。規范項目招投標程序,項目招投標信息統一通過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發布,并在市產權交易中心或鄉鎮(園區)交易服務站進行交易,要通過法人(項目經理)到場報名、項目經理押證、施工現場出勤考核、延誤工期扣款等,優選服務好、講信譽單位參與項目建設。在第三方監理公司做到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的同時,每個項目要有老黨員或群眾代表開展社會監理。鄉鎮農經、財政部門還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施工現場,加大對項目施工、監理、第三方檢測等單位的日常監督,及時會商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矛盾。
整合資金,集中投放。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加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與其他支農資金整合力度,循序漸進,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效益,豐富建設內容,提高獎補成效,確保到“十三五”末農村公益事業取得長足發展,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落實管護,發揮效益。項目竣工經驗收合格后,要及時辦理資產移交,將一事一議建成項目納入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范圍。強化管護宣傳,實施獎懲制度,明確維護責任人,落實維護經費,簽訂管護合同,落實管護責任,堅持建管并重,確保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正常運行和發揮長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