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巖東 劉瑋
[摘要]“中國學派”是中國動畫學派的簡稱,木偶片、剪紙片、折紙片都是定格動畫的表現形式,所以在中國動畫發展的早期,定格動畫也是“中國學派”動畫的特色。具有色彩豐富、角色可愛稚氣等特點。
[關鍵詞]中國學派;定格動畫;美術片;偶動畫
一、 “中國學派”的開創、發展和成熟
動畫發源于歐美,傳人中國比較晚。中國的電影行業過去比較落后,動畫行業更是起步晚。但是中國電影最先走向世界的卻是動畫片。中國動畫受到美國迪士尼動畫的影響孕育而生。當時在上海觀看了動畫片的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制作了一部長篇的動畫電影《鐵扇公主》。1950年東北電影制片廠遷往上海,加入上海電影制片廠,并吸收了上海很多留學海歸的動畫專家,期間制作了中國首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么是黑的》。1957年上海美術制片廠正式成立,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學派”動畫開始走上發展的正軌。上海美術制片廠通過研究把中國特色加入動畫片制作中,動畫片故事題材全部取自于中國古典小說、中國傳統寓言和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使當時的中國動畫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色彩。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也融入了中國民間美術,把國畫、皮影、剪紙、民間版畫等藝術表現形式融入動畫制作中,突出中國人的審美意趣。1961年“中國學派”研制成功了水墨動畫,在之后的探索和創作中,我國的動畫發展如同找到了方向,把中國各種傳統的藝術形式溶人中國動畫中,制作了木偶片、剪紙片、折紙片,最后又將多種藝術形式相融合制作出了融入了多個傳統技藝的動畫片。
二、“中國學派”動畫中的定格動畫
定格動畫是動畫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把偶在場景中擺出連續的動作進行定格拍攝所形成的動畫片,是“美術片”的一類。“美術片”最早來自我國對“animation”的翻譯,《電影藝術詞典》定義為“美術片,電影四大片種之一,是動畫片、木偶片、剪紙片、折紙片的總稱。”
(一)木偶動畫
木偶動畫屬于定格動畫,我國的木偶動畫其實是泛指,根據木偶的大小、材質、操作方法的不同分為:布袋偶、提線木偶、鐵線木偶、杖頭木偶四種,也稱為傀儡。木偶表演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表演形式之一,在中國各個地區都有帶有地方特色的木偶戲曲表演形式。因為木偶動畫就是借鑒了木偶戲演變而來的,所以木偶動畫在不同地區也就有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如在臺灣地區的木偶動畫中,木偶人物形象就十分英俊瀟灑,木偶動作有力,有一種借鑒了漫畫風格的感覺。而“中國學派”的木偶動畫則帶有很強的中國傳統木偶的特色,運用傳統的木偶形象演繹古老的神話傳說,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木偶動畫中的木偶用木頭、鐵絲等材料拼接而成,在木偶的關節處加上鐵絲,讓關節可以靈活運動,用木偶在背景中擺出每一個動作后用逐格拍攝的方法拍攝下來,通過連續放映的方式制成木偶動畫片。木偶動畫在“中國學派”動畫發展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其藝術風格也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改變。前期的木偶動畫視覺風格較為寫實。如第一部“中國學派”木偶動畫《神筆》。這個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講述了勞動人民智斗貪官的故事,寄托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它加入神話的元素,具有浪漫主義色彩。這部木偶片也有著傳統的形象,眉目清秀的書生形象就是中國傳統的書生形象,而貪官老爺的丑角形象也是戲曲中傳統的丑角的形象。還有木偶動畫《半夜雞叫》等,這些動畫人物多,場景豐富且動作也復雜了很多,在外形上依然沿用了傳統的木偶風格,非常有民族特色,但是造型上更加趨于寫實。后來推出的《阿凡提》這類動畫片,形象就更加可愛、簡單、夸張,適合年齡較低的人群觀看。雖然動作的起伏有較長時間的停頓,但是木偶的細節之處都十分精致、逼真。之后的木偶動畫與中國畫的背景相結合,更加具有中國特色,而且把立體和平面的中國藝術形式都運用到動畫中。
(二)剪紙動畫
剪紙動畫是建國之后出現的藝術形式,當時動畫的表現形式相對單一,在萬古蟾的帶領下設計制作出了將寓意豐富的剪紙和靈動的皮影相結合的剪紙動畫。剪紙動畫將中國民間美術中的剪紙加以改良,把剪紙中的形象加上皮影戲形式中的關節,使剪紙可以自由活動。剪紙的形象可以根據畫稿來制作,加上關節就形成紙偶,再運用定格動畫的拍攝手法進行拍攝,就形成了一個新的片種——“剪紙片”。與木偶相比,紙偶的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所以出現了很多這種形式的優秀動畫,如《漁童》《豬八戒吃西瓜》等。剪紙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存在的藝術形式,因為剪紙所用的材質容易普及,這種藝術形式很快發展起來,并且傳遍大江南北。剪紙不是我國獨有的藝術形式,但是中國的剪紙有著很強的民族風格,層次豐富,裝飾性強。皮影是利用動物的皮為原料進行雕刻和組合,制作出關節并用釘子鏈接,形成了最早的可以被人操控、關節可以靈活運動的平面的偶,再配上音樂,利用光影在白色屏幕上表演。與剪紙相比,皮影的線條更加豐富,顏色也更加鮮艷。剪紙藝術、皮影藝術和動畫藝術都是視覺藝術,“中國學派”剪紙動畫是在剪紙與皮影戲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結合了皮影和剪紙藝術的藝術特點。剪紙動畫在繼承了皮影和剪紙的優點的同時,平面化的角色造型也帶來一些問題,由于角色是平面的,所以轉身的時候會不太自然,而且也只能橫向移動。精細的畫面和細致的人物,還有連貫的故事和動人的情節,讓這種只有橫向移動的缺點反而成了剪紙動畫的特色。剪紙動畫在發展過程中與各種不同的動畫形式相結合,使剪紙動畫這一藝術經久不衰。《豬八戒吃西瓜》是試驗成功的第一部剪紙動畫片,它以中國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為故事背景,角色造型可愛而精致,孫悟空的大紅心臉使人物形象充滿喜感,服飾上裝飾紋樣精細,具有華麗感。影片還刻畫了豬八戒偷懶、貪吃的可愛形象。剪紙片創新地融合了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加上它畫面色彩豐富且配音生動,有著很強的民族特色。
(三)折紙動畫
折紙動畫在木偶動畫、剪紙動畫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他是虞哲光導演研究并試拍成功的。它吸收了木偶動畫立體感強的優點,也繼承了折紙動畫成本低周期短的優點。制作時用硬紙片折疊、粘貼成人物動物的形象,具有夸張可愛的外形特點。它的紙偶輕巧靈活、透著稚氣。折紙片因其可愛的紙偶形象,受到了廣大小朋友的歡迎,有《一顆大白菜》《聰明的鴨子》等優秀作品。
三、“中國學派”中定格動畫的藝術特點
“中國學派”動畫的成功與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木偶片、剪紙片、折紙片、水墨動畫片已成為“美術片”的標志。“中國學派”動畫具有濃厚的東方神秘主義色彩。創作靈感直接來源于豐富的本土神話故事,運用傳統的藝術形式,在其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把中國的傳統藝術帶到全世界,讓全世界了解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木偶片、剪紙片、折紙片都是定格動畫的表現形式,所以在中國動畫發展的早期,定格動畫是“中國學派”動畫的重要表現形式。在中國早期的定格動畫中,木偶動畫的特點是人物形象本身就是立體的,很容易就可以給觀看者帶來立體的視覺沖擊。它的特點是偶都是做好的成品,動作基本可以達到擬人的效果,但面部表情單一,動作的起伏有較長時間的停頓,但是木偶的細節都十分精致、逼真。剪紙動畫是寓意豐富的剪紙和靈動的皮影相結合的產物,角色造型可愛而又精致,線條豐富、顏色鮮艷,但是平面化的角色轉身的時候不太自然,而且也只能橫向移動。最后折紙動畫是在剪紙動畫上更進一步,把剪紙平面化的弊端加以改造,成為立體的形象,解決了剪紙動畫只能橫向移動的弊端,角色造型可愛稚氣,故事具有教育意義。世界各個地區的動畫片創作都離不開本地區的民族傳統,中國的民族特色對于動畫的貢獻也是很大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特點為動畫發展的多種表現形式提供更多的借鑒和思路。
參考文獻:
[1]許南明.富瀾,崔君衍.電影藝術詞典[Z].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
[2]丁海洋.姚桂平動漫影視作品賞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陳強.中國學派動畫中的角色造型與傳統藝術研究[J].文藝評論,2012.7
[4]張松林.回顧中國動畫80年發展歷程[J].中國動畫年鑒,2006
[5]劉嫻.中國動畫化的民族化與現代化[J].中國電視,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