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淑蕓
[摘要]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發明陶瓷的燒制工藝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現代生活甚至科技發展仍然離不開陶瓷,當代藝術領域更是活躍著大批以陶瓷作為創作載體的藝術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陶瓷產品也隨處可見,本文將主要討論仿生手法在陶藝創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仿生手法;陶藝創作;現狀;陶瓷;應用
一、仿生手法
1.概述。陶藝創作中仿生手法基本上分為兩類——具象和抽象。一般來說,具象是指陶藝產品要兼顧實用性和美觀性,而抽象則是側重關照精神或者情感方面,具有較強的藝術賞析價值。利用仿生手法進行陶藝創作,能夠使得陶藝產品更受消費者的喜愛,增強產品的設計性和藝術性,同時也能極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
2.運用特點
①形態的仿生。一般來說形態的仿生被運用在陶藝創作中較多,例如我國流傳下來的“紫砂壺”就有對于樹枝、樹干進行仿生,甚至還對花卉草蟲進行仿生,將這些樣式添加到陶藝創作中來,增添陶瓷產品的審美價值,使得陶瓷產品更加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我國陶藝行業比較有特色的南瓜壺即是根據“南瓜”這一植物進行仿生創作的。
②色彩的仿生。我們比較常見的陶瓷成品上都畫著花鳥魚蟲或者是紅花綠葉,一般來說都是借鑒于大自然,強調一種天人合一的和諧之感,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是密不可分的。常見的色彩仿生有金錢豹壺,無論從形態還是顏色上都十分靠近真實的金錢豹,在審美上具有強大的沖擊力。還有將山水風景溶入到陶藝創作中來,以水墨畫的方式呈現出的淡然悠遠,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韻。
二、陶瓷藝術
與中國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一樣,陶瓷也是中國人喜愛的藝術樣式之一。陶瓷在中國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陶瓷藝術獨特的語言形態,豐富的表現力形成了它獨特的審美觀念。從古到今陶瓷藝術一直是人們玩賞收藏的對象。從歷代文人的詩歌詠嘆中就能體會出陶瓷藝術的審美價值。唐代顧況的“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孟郊的“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是對越窯青瓷的贊美;宋代李清照的“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是對景德鎮青白瓷的贊美;蘇東坡的“定州花瓷琢紅玉”和范仲淹的“紫玉甌心雪濤起”詩文贊美的是定窯、建窯的醬色釉瓷和黑釉瓷。從這些可以看出陶瓷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審美價值。
作為一門藝術來說,陶瓷工藝到底是小眾的。一般普通人可能也就當一個家里的用具,最多也就是擺設。一般好看、實用,放得起就行了。因此,問題在于陶瓷藝術究竟想面對什么人去欣賞。作為國粹,我認為陶瓷藝術必須更廣泛地進入市場,走入千家萬戶,藝術來源于生活,也需要服務于生活。能被大多數欣賞得了的藝術,才能夠在經濟日益發展的現代社會充滿活力與生機。
三、陶藝創作的市場現狀
1.技藝粗糙。根據實地走訪和調查,不難發現在市場中出現了大量的陶瓷制品,這種廣泛運用的情況雖然是可喜的,但是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端。由于經濟的本質是逐利的,在進行經濟生產是很少有人對于產品的藝術性進行思考,所以市面上大多的陶瓷產品上釉不勻、外有劃痕、表面粗糙。這種粗制濫造極大程度地磨滅了我們對于陶瓷藝術的喜愛之情,對于陶瓷藝術在產品設計中的發展也起到了消極作用。
2.設計生硬。我們在進行陶瓷藝術與產品設計的相互結合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陶瓷的藝術屬性,簡單地認為青花就代表著整個陶瓷藝術,從而對其進行生搬硬套的設計。因此,后期產品的觀賞性和美感就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在陶瓷藝術產品設計的表現中應當注重二者的融合而非生硬添加。
3.缺乏內涵。內涵是一個事物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總和,產品設計的內涵是設計師的靈魂反映和思維意識再體現,在流水化的生產中很難將這種文化內涵傳達出來,消費者也不能從中感受到這種穿越古今的藝術美感,不得不說這是工業時代的必然產物。
四、仿生手法在陶藝創作中的應用策略
1.陶瓷紋樣的仿生。對于陶瓷裝飾紋樣來說,能夠有效體現出陶瓷自身的特性,紋樣藝術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陶瓷藝術水平的高低。很多陶瓷藝術家都在陶瓷裝飾紋樣上花費了大量的實踐和精力。傳統意義中的陶瓷裝飾紋樣主要有植物紋樣與幾何紋樣,這些紋樣能在現代產品設計中都加以運用。
在植物紋樣中,唐草曲線十分優美,并且有較高的自由度,其構圖的機理主要是從樹木纏枝中來,依據植物自身所具有的卷曲形狀以及變形,或者是以此為基礎制造出來的波浪卷曲的樣式等,創作出有規則同時也有創意的唐草圖案。對于成套的唐草裝飾餐具來說,往往具有清新優雅的特性,要是人們使用陶瓷餐具進行用餐,就會使得食物似乎有了另一番風味。此外,有的植物因為自身具有一些特殊的象征意義而得到廣泛地使用,比如牡丹紋樣代表著富貴、蓮花紋樣代表著圣潔、梅花紋樣代表著傲骨等等,也正因為這樣使得植物紋樣有了更為深層次的意義。在現代產品的設計過程中,植物紋樣常常是被用在裝飾家居方面。
2.陶瓷色彩的仿生。由于材料自身的文化、質感以及歷史環境等不同,采用不同的材料就會帶來不一樣的心理感受,對于陶瓷藝術作品而言,其燒制溫度以及配比有差異的時候,契合其他材料進行搭配組合就會有不一樣的心理感受,這樣有差異的心理感受可以在現代產品設計中得到有效應用。
建議在色彩仿生方面大量的運用白色,因為陶瓷表面顏色比較潔白和光滑,表面十分干凈的陶瓷產品會給人一種良好的心理感受。這一材質化學性質相對比較穩定,所以說,很多高檔的餐廳也選擇用陶瓷的餐具。
3.提高創作者素質。在實際的陶藝創作的工作中,由于資本的本質是逐利的,而陶藝創作這一社會活動都是圍繞著“人”為核心而開展的,因此,從事創作工作的人員素質高低和自身審美情趣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最終陶藝產品的價值,二者之間呈現出較強的相關性。加強陶藝創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僅僅是專業技術水平,還要關注其審美情趣方面。一方面可以通過集中培訓的辦法,挑選固定的日期和地點,按批次對從業者進行脫產教育,以上課的方式達到陶藝創作和仿生手法知識的系統構建,同時還要定期舉辦測驗考試活動,對于陶藝創作和仿生手法的具體知識做出相應的測評,并做好后期獎懲工作。另外一方面要加強對于創作者審美觀念和價值觀的打造,讓每一位創作者都能跳出固有的審美框架,不要求他們和社會上主流的審美觀一致,而是追求自己心中的“美學”,建立起獨特的欣賞標準,提升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對于陶瓷藝術來說,具有豐富多樣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我國手工藝發展的輝煌,盡管陶瓷藝術自身所具有的設計理念和制作工藝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陶瓷藝術也有自身的魅力和價值,有自身的藝術美感和文化內涵,這就需要現代設計者進行傳承和發揚,對于陶瓷藝術的元素和特質不能盲目借鑒,而是應當進行巧妙結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利用陶瓷藝術品的優勢,同時結合現代社會所特有的審美特征與生活習慣,讓陶瓷設計在生活和生產中得到最廣泛應用,推動仿生手法在陶藝創作中的進一步融合。
參考文獻:
[1]王翔灝,現代陶藝創作中仿生手法的表現與運用[J].藝術科技,2017,30(06):142
[2]黃蔚,徐艷麗淺議仿生手法在陶藝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2,(36):358-359
[3]彭莉,中國傳統陶瓷仿生造型的特征研究[D].景德鎮陶瓷學院,2007
[4]袁呈燕,淺談現代陶藝創作中的偶然性[J].戲劇之家201602)
[5]李新青,論現代陶藝創作中的人文情懷[J].佛山陶瓷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