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康
【摘要】存款準備金制度作為中央銀行三大貨幣政策之一,指的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存款準備金制度的調控作用功能在發達經濟體國家已經逐漸被弱化。由于我國的金融市場還不發達,利率調控制度尚未成形,因此以存款準備金制度為代表的調控還將長期在我國的貨幣政策中占主導地位。在我國的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體系,這也決定了存款準備金制度對我國的貨幣調控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文從我國的存款準備金制度出發,對比發達國家的貨幣制度,分析制度的現狀以及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再分析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優缺點,提出關于存款準備金制度未來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制度 貨幣政策 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
2010~2011年,為了對沖過快增長的外匯占據帶來的基礎貨幣投放,中國人民銀行9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并且擴大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存繳范圍,并通過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對金融機構放款信貸行為實施宏觀審慎的管理。2011年底開始,因為新增外匯占據以及新興貸款均為年度最低,中國人民銀行三次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補充市場的流動性。于2014年開始執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
20世紀70~90年代,隨著經濟金融環境條件的急劇變化,發達的各國經濟體系以及金融體系的貨幣政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國家都紛紛放棄用存款準備金制度作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有些國家甚至將存款準備金率將為零。而我國仍沿用存款準備金率做為最主要的貨幣調控政策。下面,從如下幾個方面比較分析發達經濟體國家的存款準備金制度與我國的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區別:
一、存款準備金制度管理的法律法規
以美國為例,美國每次存款準備金制度的變革都會有相應的法律作為保證,讓存款準備金制度得以有效的實施以及美聯儲貨幣監管職能的順利實現。
而在我國,存款準備金管理制度缺少集中統一、清晰明了的管理制度。存款準備金率的多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的管理以及相關的處罰的規定分散于許多部相關的法律法規之中,條例分散,時間分隔跨度大,影響了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執行的流暢性和法律性。而且法律法規之間存在沖突與不協調,導致同一件違法事件有不同的處理結果,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
二、存款準備金制度及其存款準備金率
國際市場上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存款準備金制度對貨幣的宏觀調控的功能已經逐漸弱化或有取消的趨勢,已經不再是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經濟發達體系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普遍較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次數較少,一些國家幾十年都不會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甚至少數部分國家完全取消了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以加拿大、丹麥、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為例,這些發達國家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全部取消了存款準備金制度;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也已將存款準備金率降到比較低的水平。1990年以后,發達國家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頻率已經非常低,美國最近一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在1992年。
我國與經濟發達國家的存款準備金制度相比較,就有較大的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仍是貨幣政策中一項非常重要、占比非常大的調控工具,依然是貨幣政策中的一劑“猛藥”。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然在一個很高的水平,而且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頻率十分頻繁,特別是2003年以來。更多的是,現如今我國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不光是為了存款和資金的清算,更是為了實施貨幣政策。
三、是否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
國際經濟體中發達國家大部分都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指的是金融機構適用的存款準備金率與其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狀況等指標掛鉤。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可以制約資本充足率不足且資產質量不高的金融機構的貸款擴張。一些發達國家是從負債的流動性來界定存款準備金的比率:負債的流動性越低,存款準備金率越高。而美國、歐洲的一些國家實施的是累進制的準備金制度,意思就是,負債規模越大,所需繳納的存款準備金越多,這樣,就可以減少負債規模較小的一些機構。
我國實施的是統一的法定存款準備金。2003年以來,金融機構貸款進度較快,部分銀行擴張傾向明顯。一些貸款擴張較快的銀行,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質量等指標會下降。借鑒國際上依據金融機構的處理方法,中國人民銀行從2004年開始對金融機構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有利于抑制資本充足率較低且資產質量較差的金融機構盲目擴張貸款。
從以上三個方面,可以大致我國的存款準備金制度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區別。發達的金融體系正在逐漸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甚至取消了存款準備金制度,削弱存款準備金制度在貨幣政策中的作用,而我國不具有高度發達的金融體系,因此存款準備金制度是我國目前最重要、最有效的貨幣政策,一直維持著較高的存款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利率。
存款準備金制度雖說是貨幣政策中的一項有重大的作用的制度,有許多的優點,但是這項制度也存在著一些缺點。
作用力度大且速度快是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最大的優點,相應的調高或者調低準備金率,能夠快速的作用到各個方面,調控貨幣供應量,并且存款準備金制度是強制性的,因此它的作用力度較大;其次,存款準備金對所有的主體實施統一的準備金率,所以對金融體系中所有的銀行和金融機構都產生相同的影響,符合了公平的原則;最后,存款準備金制度強化了中央銀行的資金實力和監管金融機構的監管能力,這樣就可以為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的順利運行產生了有利的條件。
然而,準備金制度也會有一些不足之處。第一,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很小的變動,就會造成法定存款準備金額的較大的浮動,作用效果有杠桿效應,會對經濟造成較大的沖擊;第二,過于頻繁的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會造成經濟運行的不穩定性,給銀行和各種金融機構帶來許多的不確定性,給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的資金管理增加難度,因此會帶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支持;第三,中央銀行調整準備金率是為了實現貨幣政策,具有目的性,因此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很難。
就以上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與發達國家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區別,結合我國目前的國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完善關于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法律法規。將有關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法律法規整合起來,制定一部正式的法律條款,將法規之間存在的沖突或者不協調一一消除,達到公平性的原則;第二,完善存款準備金制度。發達經濟國家的貨幣政策已經從先前的由存款準備金制度控制貨幣總量為主導演變成了如今的輔助其他貨幣政策的順利開展,逐漸弱化的存款準備金制度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這也將會成為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發展的大致方向。降低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前提是要發展金融市場,但我國目前還未具備這個條件。首先需要解決經濟結構的失衡和資金流動性不協調的金融矛盾,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做必須的前提,其次是要發展金融市場,形成以公開市場制度調控貨幣市場而不是存款準備金制度調控貨幣市場的政策體系,增大間接融資的比例;第三,改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實行信息披露制度,保障股東、存款人、借款人等利益相關人的切身利益,使得金融經濟市場競爭有序。擴大試行范圍,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還要大幅提高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動范圍,劃分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檔次,根據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質量,選擇執行相應檔次。
存款準備金制度將長期的存在于我國的貨幣政策之中,并且會占據著主導地位。我們應該從本質出發,改善國內的金融市場條件,解決主要的金融經濟矛盾。只有當這些先決條件完全具備之后,我們才可向發達國家看齊,逐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參考文獻
[1]康峰.存款準備金制度研究及國際經驗借鑒[N].金融時報,2017-03-20.
[2]容玲.我國存款準備金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改革思路[J].上海金融,2015(09).
[3]侯建強,黃蘭.美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變革[N].金融時報,2004-04-27.
[4]嚴斌.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研究[J].中國市場,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