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艷
【摘要】經濟和社會在不斷發展中,地方政府債務規模不斷擴大,出現了嚴重的債務問題。而融資平臺的出現,已經成為了地方政府舉債的重要形式之一,以此來滿足地方政府融資需求。基于財政分權視角,可以緩解地方政府的稅收壓力,實現了財政資源的高效利用與配置,增強地方和債務信息的清晰度和透明度,避免地方財政潛在風險的出現。本文主要針對財政分權視角下的地方政府債務展開深入的研究,重點闡述幾點針對性的建議,以供相關人士的參考。
【關鍵詞】財政分權 地方政府 債務
目前,基于財政分權視角,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與關注。在財政分權制度的影響下,加劇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出現。因此,必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快構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將償債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正確行使政府的舉債權力,彌補財政資金漏洞,更好地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
一、財政分權視角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分析
(一)債務規模比較龐大
對于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來說,具有存量多、增速快,債務增長率的上下起伏比較明顯,而且地方政府要比中央政府債務還要高,尤其在債務數額、增長速度等方面。根據相關資料數據表明,在2017年,地方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數額為35820.2億元,而需要承擔的救助責任的債務數額為49850.1億元,在全國所占比重非常高[1]。而且截止2017年10月15日,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16.8萬億,所以說,在地方政府和債務規模龐大的影響下,在出現支付危機時,主要表現為直接顯性債務,對地方政府的正常預算安排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二)缺少規范的債務管理
影響債務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就是由于債務管理體系的不規范造成的,政府按時償還債務的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財政壓力的出現。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在舉債中,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資金閑置現象比較嚴重,很難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其次,一些融資平臺管理的規范性嚴重缺失,要想確保具備較長時間的貸款周期,要加強借新還舊貸款方式的應用,這對于基建項目和過剩產業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這些產業的共同特征是具有較低的投資回報率。對此,某些銀行認為對于有背景的政府來說,不會產生較高的貸款風險,故授信審核也沒有完全落實到位。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規范性的嚴重缺失,融資行為也出現了一定的薄弱點和空白點,不利于商業銀行信貸活動的開展。
二、財政分權視角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具體建議
(一)加快構建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
要想明確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必須要構建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要認識到地方財政部門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中的地位。財政部門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機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2],肩負著自身地區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責任,予以嚴格的審核,更好地監督債務的使用和償還情況。同時,要定期開展政府債務情況的調查工作,構建債務風險指標體系,實時監督與控制潛在風險。此外,下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上級政府或中央政府的監督,將債務管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下去。
(二)構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強信息公開
1.我國地方政府必須要積極構建完善的債務風險預警機制,要對債務規模風險進行提前預測。首先,要深入分析各種地方債務風險,將其進行合理歸類,借助風險識別,可以保證風險評估的合理性與準確性。其次,要構建可行的指標體系,重點包括償債率、債務率、負債率等。最后,要對風險評估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控制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擴大。
同時,還要積極構建跨部門聯合監測和防控機制。完善統計監測機制,構建大數據監測平臺,財政部門、人民銀行、銀監、證監等部門要積極參與其中,加強部門信息共享和數據校驗,監測結果,也要定期進行通報,做到陽光管理。開展跨部門聯合監管,對于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實施跨部門懲治。
2.在信息公開中,地方各級政府要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對地方政府和所屬部門舉債融資行為的相關方面進行公開,比如執行、管理、結果等,強化責任追究力度,并善于接受社會監督。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公開,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應重點對政府購買服務決策主體、服務內容、合同資金規模、績效評價等內容進行公開。加快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信息公開。而且各地區要嚴格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加強防范風險建設,省級政府性債務管理領導小組要恪盡職守,避免不必要的風險的出現。
(三)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的監督與管理
要將地方政府性債務收支納入到全口徑預算管理中,積極引入中長期預算,將其應用在債務預算編制中,確保地方政府各部門設置未來財政年度中支出預算限額的合理性[3]。在債務預算執行方面,要設置債務投資決策責任機制,確定第一責任人,避免在發生重大事項時出現權責相互推諉現象,從而確保預算管理效率的穩步提升。此外,對于政府的融資項目,特別是地方投融資平臺項目的評估,要積極構建相關審核機構,加強監督與管理,避免領導專權現象的出現。同時,要嚴格管理隱性債務,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防止隱性債務以新的形式再次積累。
(四)拓寬地方政府的投融資渠道
要積極構建地方政府投融資體系,將融資渠道拓寬渠道,不斷提高政府經濟調控能力,落實好宏觀調控政策。并將政府主導和市場化運作結合在一起,將地方投融資平臺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要構建資產注入機制,借助財政資本金的注入與財力注入等方式的應用,為投融資機構資金實力的增強提供保障。
根據2014年10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43號文),賦予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權限,采取政府債券方式。所以地方政府要通過發行公債,中央財政部門要進行統籌,中央政府要結合經濟發展需求,對可以發行地方公債的地區進行確定。要想將地方政府融資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確保地方政府公債的順利發行,要給予地方公債一定的政策扶持,對社會資金投資地方公債給予一定的鼓勵態度,推動地方公債的順利進行。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財政分權視角下,必須要處理好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問題,避免地方財政風險的出現,控制好政府債務規模,提高地方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郭平,江姍姍.財政分權視角下預算軟約束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影響[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2(05):76-85.
[2]孔嵐茜.基于財務信息披露的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管控機制研究[J].商業會計,2017(10):35-37.
[3]張旭昆,李曉紅.財政分權、地方政府競爭與地方債發行[J].社會科學戰線,2016(09):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