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錕
摘 要 互聯網時代最明顯的特征是傳播的碎片化。發展科技傳播,必須適應新的傳播環境,實施碎片化戰略。文章論述了科技傳播碎片化戰略的必然性,重點討論了碎片化戰略的具體方法:運用和動員各種媒體傳播和普及科學知識,傳播對象的分類,根據不同的類別、層次和要求傳播技術,并使科學知識和科技信息穿插在不同的布局空間中,并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傳播。
關鍵詞 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碎片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7-0033-02
現階段,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媒體的蓬勃發展和網絡信息傳播的日益零散化趨勢,有必要采用碎片化策略作為普及科技知識的手段。在科技傳播中重要的途徑是必要采取碎片化策略,以下主要對碎片化策略的必要性與其如何實施進行分析。
1 碎片化策略在科技傳播中的必然性
1.1 與新媒體不斷發展的媒介環境相適應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手機、公共交通等新興媒體以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為基礎出現。雖然這些媒體出現得很晚,然而,它也取得了快速發展,在趨勢上形成了一種打破傳統的快速發展期。這種不斷發展和分散化的過程實質上是媒體的碎片化,直接影響受眾的分割和最終傳播效果。科技傳播肩負著科學知識傳播和公眾科學素養的重任。使用碎片化策略是必要的選擇。
1.2 與新聞傳播受眾“分眾化“趨勢相適應
在人們物質生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傳統社會固有的社會關系、社會結構和社會觀念都出現了巨大變化。不同群體的不同利益有著不同的需求,社會成分分散。在多樣化社會背景下,受眾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也會分散。在網絡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為了滿足不同受眾的需要,需要分散傳播的內容和形式,并根據不同受眾的需要,采用碎片化策略傳播信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1.3 與多元化的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相適應
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傳播的預期效果,有必要改變傳統的過去觀念,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并根據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完成傳播過程。近年來,中國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顯著的改善。人們的注意力和興趣都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對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個性化。這種多樣化的信息需要在新聞傳播的內容和方式上多樣化發展。近年來,中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都在自覺地進行不同形式的傳播,以適應這一社會潮流。在這種多元化的傳播環境中,科技傳播也需要從傳播的內容和方式上進行調整。受眾應根據地區、教育程度、職業、接受習慣等不同的因素進行劃分。碎片化應該進行傳播技術,取得較好的溝通效果。
2 科技傳播中碎片化策略的實施
新聞傳播的碎片化趨勢給科技傳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新形勢下,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進一步發展和擴大科技傳播,普及和加強科技傳播。
2.1 實施傳播媒介“碎片化”策略,運用多樣化媒介傳播
在現階段信息化社會發展快速的階段,實現傳播媒體“碎片化”策略的多樣化媒介傳播,這是很有必要的。同時,我們也必須重視和發揮其他媒體的作用。
1)各種新型媒體,如手機媒體、建筑LCD屏幕媒體、戶外LED媒體、公共交通媒體等。這些新媒體雖然發展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與觀眾有著長期的接觸。它們的影響和傳播效果不容忽視。
2)展覽館、博物館等體育媒體。這種媒體具有強烈的立體性和鮮明的形象性,可以讓人們感受到現場,獲得全方位的體驗。它的用途也是多種多樣的:一些展示物理模型,給觀眾科學啟蒙和教育,如自然博物館、工業博物館、展覽館、水族館、水族館等;其他有自己的科學屬性,并可以采取一定的科學啟蒙。
3)社區團體間的溝通。社區是人們居住的地方。居民之間有更多的聯系,相互影響。社區交往具有較強的接近性、較強針對性和共同特征。它是傳播科學技術和普及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
4)組織溝通。組織傳播是由一定層次的組織或組織進行的大規模傳播活動。組織傳播是人際交往的一種形式,但其傳播效率和傳播效果優于個人和個人之間的人際交往。它是科技傳播的一種重要形式。
2.2 實施傳播對象“碎片化”策略,細分對象傳播
現階段許多的欄目和節目都是針對某一受眾群體的。根據觀眾的需要和興趣,安排相應的廣播內容,并有目的地傳播。例如,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電視觀眾的需求,中央電視臺已經建立了科學技術、人與自然、探索與發現、科學的綜合頻道。一個美食生活方式在經濟頻道。
空間交流等欄目,在科教園區、軍事科技、農業全世界、日常農業經濟、致富、日常飲食等欄目開展教育渠道,從各個方面傳播科學和技術理學知識與科教信息、科教傳播的內容是系統的、全面的,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電視觀眾的需要,深受觀眾歡迎。
2.3 實施傳播內容“碎片化”策略,內容多樣性傳播
科技信息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先進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科學技術知識,以及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淺層次的科學知識和科學原理。對于科技傳播來說,科學知識占有更大的比重。我們怎樣才能很好地傳播這些科學知識呢?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將它們分解為多個方面,散布不同的布局,并結合生活案例進行傳播。
例如,為了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新聞論壇,通過一個信息論壇來展示這一領域的最新知識和進步。
從理論上闡明了這樣做的必要性和現實途徑,可以通過積極或消極事實的典型例子生動地說明性部分的性質,而堅持這樣做而不這樣做的危險是傳播內容的唯一途徑。傳播科學知識和科技信息的任務,是科技資料和科技布局的一個側面。如果沒有解決其他問題,很難形成強有力的輿論,傳播效果肯定不佳。
2.4 實施傳播方式碎片化策略,運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進行傳播
在科學技術的傳播中,有必要改變過去集中轟炸和一陣風式的方法,采取分散、長流、連續的通信方式,掌握一些重要的科技內容,反復進行。從不同側面宣傳解釋。
在傳播過程中,理論與實際不應分開。相反,他們應該依靠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在敘事中推理,并從中傳遞科學理性。同時,在傳播科學知識和科技信息的同時,各新聞媒體也有可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計劃靈活地選擇傳播內容。
它還可以組織不同的新聞媒體,圍繞某些重要的科技信息進行合作和操作。這種科學的內容允許各種媒體被混合和覆蓋,以形成強有力的溝通,并取得良好的通信結果。
3 結論
在傳播科學技術的過程中,傳播者必須認識到科技傳播是一種具有公益性質的傳播。打破單方面追求經濟效率最大化的理念,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甚至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充分認識科技傳播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采取碎片化戰略,尋求各種途徑提高科技傳播的有效性,從內容傳播到形式傳播再到過度傳播。所有傳播手段的完善,使中國的科學技術向更高層次傳播。
參考文獻
[1]程道才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的碎片化策略[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6-60.
[2]蔡寧寧網絡時代科技傳播碎片化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2017(14):41
[3]鞠冉碎片化策略在網絡時代科技傳播中的運用[J].科技傳播,2017,9(5):70-71.
[4]滕飛碎片化時代下的科技傳播[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6):179.
[5]宋含蕊碎片化時代下科技傳播的新局面[J].科技資訊,2015,13(13):229.
[6]翟杰全科技公共傳播:碎片化特性與當代發展策略[J].科普研究,2014,9(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