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伯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機器人技術應運而生,針對這項技術研究時,研究重點主要集中于路徑規劃技術。本文首先簡要介紹路徑規劃概念,然后分析路徑規劃方法,并對其進行技術展望,希望本文探究能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思路,優化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的合理性。
關鍵詞: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5-0040-02
近年來,移動規劃技術在先進科技的輔助下不斷升級,滲透這項技術于移動機器人設備,優選適合的路徑規劃方案,這對路徑規劃技術良好發展有重要意義,能夠擴大這一技術應用空間。由此可見,本文針對這一論題具體分析是極為必要的,論題探究的現實意義十分顯著。
1 路徑規劃概念
所謂路徑規劃,指的是機器人自起點到終點順利、安全運行的路徑,路徑規劃期間路徑規劃技術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此期間,應全面掌握已知環境和未知環境,按照一定步驟進行路徑規劃,概括來講,了解機器人對周邊信息識別情況,借此完成障礙物分類,據經驗可知,常見規劃路徑有四類,第一類即熟知環境中,參照障礙物動態運行情況進行路徑規劃;第二類即熟知環境中,參照障礙物靜置位置進行路徑規劃;第三類即非熟知環境中,參照障礙物動態運行情況進行路徑規劃;第四類即非熟知環境中,參照障礙物靜置位置進行路徑規劃。前兩類路徑規劃技術又有全局路徑之稱,后兩類路徑規劃技術又有局部路徑之稱,下文針對這兩種路徑規劃方法具體分析[1]。
2 國內外移動機器人發展現狀
2.1 國外移動機器人發展現狀
西方發達國家科學技術水平較高,并且在移動機器人方面的研究時間較早,并總結了豐富的研究經驗。隨著生產、生活中移動機器人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多,進而國外這類產品的銷量逐年增加,再加上,購買者對移動機器人在性能方面、功能方面提出了較高標準,這對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豐富研究人員在路徑規劃方面的研究經驗。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美國、韓國等國主動加入移動機器人結構研究、外觀設計、路徑規劃等行列,并成立科研小組,以此解決軟硬件實踐問題,堅持每年推出新型產品。除此之外,外國研究人員注重移動機器人在細節方面的設計,并且注重功能性和實用性,應用先進技術擴大移動機器人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范圍,這能有效緩解人力勞動強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國家科學技術水平會大大提高。應用移動機器人的行業能夠掌握豐富的應用技巧,并且移動機器人規劃路徑方面的經驗能夠不斷積累,最終能為路徑合理規劃提供引導。
2.2 國內移動機器人發展現狀
相對于國外來講,我國在移動機器人方面的研究時間較短,并且現有研究成果不能更好的指導研究實踐,但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速度較快,總結了較多的研究經驗。我國研究學者通過調查移動機器人市場銷售情況、實際服務效果,以及操控靈敏度等內容為路徑規劃提供建議,確保路徑規劃方案能夠更好的滿足應用實踐。我國將移動機器人分為不同類別,根據應用領域差異,將其分為醫療服務機器人、健康福利機器人、公共機器人、娛樂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家庭機器人,無論移動機器人應用于哪個領域,均需要進行路徑規劃,這不僅能夠迎合應用需要,而且還能縮短移動機器人應用時間,這對機器人性能完善,壽命延長有促進作用。為了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移動機器人發展、路徑規劃方面的差距,我國應主動向發達國家借鑒路徑規劃經驗,結合我國移動機器人應用實際,探索最佳的路徑規劃方案,這對我國移動機器人大范圍應用有重要意義。下文針對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現狀以及路徑規劃技術展望具體分析。
3 路徑規劃方法及技術展望
3.1 路徑規劃方法
3.1.1 全局路徑
可視圖法:所謂可視圖法,即通過點設置、點連接的方式觀察直線可視效果,如果點之間連接的直線未能穿過障礙物,則證明可視效果良好。可視圖法能夠短時間內找到最優路徑,能夠大大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最短路徑搜尋效率。這種方法具體操作時,一旦近距離接觸障礙物,則最短路徑搜索時間會相應延長,但這種現象無法避免,必要時應用切線圖進行方法補充,在此期間,應注意位置設置的準確性和合理性,以免路徑距離過長,同時,還能大大降低障礙物觸碰幾率。
拓撲法:所謂拓撲法,即對規劃空間按照需要有序分割,將劃分完成的子空間通過網絡構建的方式探索最優路徑。這種方法以降維法為依托,并且操作簡單,能夠提高拓撲空間連接效率,同時,該方法能夠大大提高拓撲特點利用效率,盡可能的縮小搜索范圍。但這一方法受障礙物數量影響較大,如果障礙物數量過多,那么應及時修復拓撲網絡,以此降低算法復雜度[2]。
柵格法:所謂柵格法,指的是有序劃分機器人運行環境,并將運行環境合理分配成不同的網絡單元,在這一過程中,固定障礙物位置以及大小。由于柵格大小等同,借助這一方法完成機器人的空間定位,根據柵格障礙物情況對其命名,其中,無障礙物柵格、有障礙物柵格分別稱為自由柵格和障礙柵格,有選擇的應用序號法或者直角坐標法對其標記。最后應用優化算法完成最短路徑搜索任務,并及時記錄,通過觀察柵格粒度掌握路徑規劃準確性與否。
3.1.2 局部路徑
遺傳算法:這一算法應用時,其應用條件設置為:適應度函數為正。全局搜索中應用該方法,通過利用隱并行性來選擇最優算法,因此,遺傳算法又有并行算法之稱。該方法進行單點搜索時,能夠高效、及時獲取最優解。遺傳算法應用步驟主要為:合理設計編碼,并掌握編碼方法,針對性處理目標問題;合理制定適應度函數、目標函數;根據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需要確定群體大小,妥善設置遺傳參數;形成初始群種;針對群種基因解碼處理,并計算相應的適應度函數數值;檢驗遺傳策略,優選群種個體,以便為下代群種生成奠定良好基礎;參照預定標準觀察種群平均適應度,獲取最優解。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遺傳算法特點主要有:通過參數編碼、編碼操作順利完成空間限制這一方面分析;遺傳算法應用范圍相對廣泛,它適用于解析表達,同時,還能滿足映射矩陣需要;遺傳算法個體操作期間支持多領域搜索,這也是遺傳算法支持并行設備計算的基本表現;遺傳算法適用于多樣化空間,并且搜索方法呈現隨機性特點;遺傳算法形式簡化,在問題處理方面、系統模擬方面具有良好的適用性。
人工勢場法:所謂人工勢場法,指的是以人工受力場運動狀態完成機器人運動情況的模擬,這種方法又被稱為虛擬力法。實際運動時,機器人同障礙物、目標分別產生排斥力和吸引力,力周圍形成勢后,抽象力會間接移動機器人運行軌跡,最終會繞開障礙物順利行走。這一方法內部結構單一,在障礙物躲避中較為常用,并且能夠合理控制低層,在此期間,應合理完善算法,以此順利消除局部極值[3]。
神經網絡法:所謂神經網絡法,即在空間感知的基礎上做出相應的空間行為,由于映射關系較復雜,應用數學方程會增加關系呈現難度,但神經網絡法能夠大大降低處理難度,將映射關系直觀呈現。神經網絡法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網絡輸出以傳感器為依托,能夠按照人期望方面有效運動。此外,利用數據表示樣本集,并完成樣本的及時處理,樣本處理后得到最新樣本集[4]。
3.2 技術展望
即利用計算機設備、控制技術,以及傳感器設備來進行路徑規劃。先進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路徑規劃技術越來越健全,要想大大優化性能指標,應對路徑規劃技術深入研究,全面滿足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目標,與此同時,盡可能多的融入傳感器信息,研制多樣化路徑規劃方法,這對路徑規劃技術完善有重要意義。由于移動機器人工作環境具有多變性特點,再加上,工作環境復雜度大大增加,要想實現安全性、及時性規劃任務,應做好移動機器人以及獨立機器人的協調配合操作,針對二者路徑合理規劃。需要注意的是,多傳感器信息及時傳遞,應全面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這也是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的最新研究方向,需要研究人員集中精力,在這一方面積累豐富研究經驗[5]。
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對此,應在局限彌補的基礎上,探究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技術。首先,注重移動機器人與先進技術的良好結合,因為先進技術及時應用能夠克服傳統技術的不足,大大優化路徑規劃效果。其次,做好路徑規劃算法與機器人底層控制相結合的基本工作,主要通過實踐路徑規劃算法來總結實際經驗,這一方面的研究作為當前路徑規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利于提高路徑規劃技術的實用性。然后,深入研究任務分配以及通信協作等內容,例如,移動機器人參與足球賽、合作搜救等任務,這類任務對協作配合能力要求較高,并且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如果能夠高效處理多任務分配問題,那么路徑規劃合理性會相應增強,并且路徑規劃問題能夠順利解決。最后,研究空中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因為當前移動機器人研究活動主要集中于陸地,例如,收割機器人、足球機器人等,針對惡劣外界環境機器人進行路徑規劃,受限于試驗活動,進而會加大路徑規劃難度,因此,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探究。除此之外,研究三維環境下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技術,這能大大滿足移動機器人的應用需要,同時,有利于明確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方向和目標,這對路徑規劃技術大范圍推廣有重要意義。
4 結語
綜上所述,移動機器人是先進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對其進行路徑規劃時,應考慮所選方法的適用性,同時,掌握全局規劃方法、局部規劃方法的應用技巧,這不僅能夠提高擴大路徑規劃技術應用范圍,而且還能為相關研究人員在路徑規劃方面拓展思路。除此之外,我國還應主動向發達國家借鑒先進經驗,結合移動機器人在我國的應用實際,探索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的合理方法,這對路徑規劃技術發展前景拓展有重要意義,能夠大大拓展路徑規劃技術應用范圍,并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兆輝.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3):43.
[2]蘇坤.未知環境下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方法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6.
[3]潘杰.基于改進蟻群算法的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12,41(1):108-113.
[4]高申勇,許方鎮,郭鴻杰.基于彈簧模型的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研究[J].儀器儀表學報,2016, 37(4):796-803.
[5]張毅,代恩燦,羅元.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6, 24(1):31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