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季媛
【摘要】城市群空間格局分析期間,需要在明確理論研究現狀基礎上,對城市群各個因素在空間分布階段性、區域范圍等進行總體性分析。本文針對中原城市群區域情況進行分析,明確中原城市群理論、方法及模型內容等,且基于中原城市群經濟引力空間格局進行解讀,促進中原城市群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中原城市群 經濟引力 空間格局
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城市建設的必然發展趨勢,對區域內經濟的整體性發展能夠產生重要影響。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下,產業融合更加密切,加強了城市之間的交流與產業融合,切實發揮各個城市在經濟建設中的優勢。城市圈的構建與發展,對社會形態的發展等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城市群中各個地理空間具有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作用價值,是由若干個城市空間群組合而成,對現代城市化進程的建設與發展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城市群作為城市化發展的重要階段,需要提升其研究的重視程度,以經濟引力空間格局解讀的形式加以分析,進而明確城市群發展的影響因素,為現代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中原城市群區域概述
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同時包含洛陽、開封、焦作等城市,共17個地級市,19個縣級市。土地面積5.87萬km2,人口數量為3950萬。中原城市群人口數量較多、城鎮數量較多,城市中密度較大,其經濟發展的優勢比較突出。
中原城市群地理位置比較理想,比如鄭州市處于交通樞紐位置,基于其交通特點所構建的城市群具有布局特征比較清晰的特點。城市分布期間需要基于其分布情況加以分析,明確城市之間發展的優勢與城市建設中的輔助效果。比如中原城市群則以鄭州為中心,在京廣、隴海鐵路線的融合下,能夠為其經濟貿易往來、經濟建設活動的展開奠定良好基礎,且與京廣、隴海等形成范圍較廣、輻射力較大的高速公路網,其交通比較便利,對其經濟的發展也能夠產生重要影響[1]。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對整體區域內現狀進行分析,城市群以鄭州為核心,洛陽、開封為輔助,沿著高速鐵路展開經濟往來活動,且其建設特點比較突出,具有內部城市構建比較緊密,外部層結構突出等特點,城市之間的功能比較突出,對其城市群整體經濟建設與商貿往來能夠產生重要影響。
二、中原城市群理論、方法及模型分析
(一)城市群理論
1.城市群概念。城市群在特定位置中,需要基于其自然狀態、空間分布條件等加以分析。現代信息化及交通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構建不同性質類別的城市集合體[2]。城市群的規模差異下,其城市化載體也會有所不同。城市群在多個規模與大小不同城市發展模式下進行綜合分析,城市群具有整體性、結構性等特點,需要基于其功能、價值等予以探究,明確城市彼此之間的輔助價值,關注其獨立發展意義,故而城市群既包含整體性特點,也需要關注其獨立發展能力。
城市群是否能夠得到科學發展,與其整體發展思維密切相關。經濟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城市群構建期間更需要明確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關注城市對其城市群狀態下經濟促進的作用價值,為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3]。城市群形成與發展期間,會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比如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因素、行政區域劃分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等。城市結構發展過程中,需要基于經濟發展狀態進行分析,明確交通通訊條件等等,其空間范圍與城市數量也會具有一定差異。
城市群的構建與發展期間需要堅持整體化的思想理念,城市構建期間各個城市均為影響因素[4]。城市發展過程中需要在資源配置、功能分配以及空間布局等方面進行整體分析,且通過城市間的相互影響作用效果,注重基礎設施、產業關聯配置分析等等,切實發揮城市群建設與管理的價值。
2.城市群相關研究概述。城市群為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有效方式,也是區域內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國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高階段產物,城市發展與建設期間,需要明確其發展格局[5]。城市群空間格局發展期間需要關注其密度、距離以及整合效果等等。因為空間發展期間,需要注重產業與空間協調發展等等,關注其程度控制效果。
基于新經濟地理學相關理論來看,可以基于城市群的地理位置、資源現狀以及政策內容等進行綜合分析[6]。上述因素對城市群發展與城市群建設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科學掌握城市群發展規律,能夠為城市群的科學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二)引力模型分析
1.引力模型假設。城市群空間格局探究過程中,需要清晰認識到各個影響因素的空間位置,了解區域范圍情況等且進行總體性分析,且注意多矢量流動性探究,由城市系統空間分布的多元性、繁雜性特點等予以探究。城市群空間格局研究期間,需要綜合分析下述因素,明確其假設條件。
首先,需要注意城市系統的封閉性特點,每個城市發展階段中均會受到社會經濟、自然因素的影響,空間范圍中相關因素影響效果,進而打造全面、復雜的城市系統空間。中原城中城市具有密集性特點,故而可以將城市行政區域視為中心,進而構建整體劃一的城市經濟建設格局。
其次,城市系統結構因素量化分析期間,需要注重量性因素以及線性因素分析,城市間要素分析現實中具有復雜性特點。實際構建期間需要注意其自主性價值,城市群建設期間不是簡單的城市數量增加,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假設城市間引力影響下,城市區域劃分所需要關注的因素也相對較多,比如城市之間的雙向交流能力,城市的對外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城市建設所需要的各類因素等等。明確認識到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的結構、所需因素,能夠對城市獨立發展,城市群的整體性構建等產生重要影響。
最后,城市間引力分析下,能夠清晰認識到城市的引力要素。比如人口因素、GDP因素、金融投資因素、技術投資因素以及城市環境等內容。城市需要基于引力綜合分析,保證城市空間群構建的整體群體。
2.引力模型的構建指標。城市空間格局引力與城市資源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例如人流流動情況、物資流動情況以及信息傳輸現狀等等,其連接效果會直接影響到城市構建與發展的情況。比如城市中的人口數量、環境因素以及基礎設施因素等等。基于上述內容進行分析,明確城市間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效果。
三、中原城市群經濟引力空間格局的分析
中原城市群經濟引力空間格局分析期間,需要基于城市現狀進行分析,為城市經濟建設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中原中心城市引力值
鄭州引力因子與城市發展能力之間具有密切聯系,基于城市綜合因子分析結果來看,當前鄭州的城市引力分子較強,其次為洛陽、南陽等等。
(二)中原城市群聚集
基于中心城市群的引力分析中,需要結合城市的現狀加以分析,明確其特征與影響因素。首先為引力較強的城市,能夠反映出城市的輻射效果。比如當前城市輻射能力較強的城市包含開封、洛陽等,但是濟源和與許昌等城市輻射效果不夠理想,需要明確其連接方式與經濟發展的途徑,注重城市之間的經濟合作與經濟共同性發展。
當前河南省正處于積極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力求打造以鄭州市為中心的城際高鐵半小時交通圈,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與建設,會逐步成為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商圈,保證中原城市核心狀態。外圍帶建設期間,需要基于其實際輻射空間格局進行擴大因素分析,力求進一步擴展空間格局。
(三)中原城市群空間格局分析結果
中原城市群核心構建期間,需要明確城市間引力值,且基于引力現狀認識到中心的城市圈,了解引力值相對較差的原因以及具體的改善方式等。
基于城市間引力值研究能夠看出,能夠明顯觀察到城市引力因子值并不低,但是卻和鄭州核心圈層的引力值具有較大差異,數值偏小。在此基礎上,還需要綜合分析西安城市圈、太原城市圈、石家莊城市圈等影響狀態。盡管具有屏蔽效應的保護效果,但是實際上城市引力與增加的互補效果也會比較突出,需要進行整體性分析,為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預防各類影響因素的阻礙現象發生。
四、結論與展望
中原城的發展與建設,對區域內經濟的持續發展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當前時代背景下需要基于城市發展的規律加以分析,科學制定城市群發展戰略等。首先,需要摒棄傳統的思想理念,轉變城市發展期間所形成的固有屏障,注重城市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其次,城市群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空間、量表等予以科學規劃,城市群發展期間,需要注意城市群的構建不能普遍形成城市化,城市結構、規模以及發展現狀等進行整體性分析。城市群各個不同區域中,其功能價值、城市經濟基礎以及發展現狀等也會有所差異。需要基于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分析,弱核心快速增長階段、網絡密集發展階段等等,堅持循序漸進的思維理念。最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也是城市群構建期間所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更是限制城市群發展的主要因素。城市群發展期間需要綜合考量土地、水資源以及環境管理現狀等,基于資源發展現狀而確定個城市群的空間格局,產業規模等等。
參考文獻
[1]周斌.城市群內部經濟服務化空間互動關系分析——以山東半島城市群為例[J].城市問題,2017(02):61-68.
[2]胡玉洲.物流能力與城市群經濟發展——中國十大城市群的經驗證據[J].現代城市研究,2016(07):86-90.
[3]武義青,李澤升.京津冀城市群經濟密度的時空分異研究——兼與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比較[J].經濟與管理,2015,29(03):17-22.
[4]李紅錦,李勝會.基于擴展強度模型的城市群經濟空間聯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實證研究[J].企業經濟,2011,30(11):159-162.
[5]李紅錦,李勝會.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經濟空間聯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實證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01):19-24.
[6]王偉.基于制造業區位商分析的中國三大城市群經濟空間演變實證與解釋[J].城市規劃學刊,2010(01):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