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生
【摘要】電子商務的興起與飛速發展,給我國居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轉變,并成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內容。與此同時,如何落實好黨中央普惠金融的政策要求,更好地發揮金融對貧困和偏遠農村地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作用,讓城鄉居民享受無差別服務待遇,成為金融領域亟待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就當前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及金融政策措施出發,淺要分析金融與電商融合發展的主要特點,從實踐角度提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幾點建議。
【關鍵詞】電商發展 金融措施 問題建議
一、電商在農村地區發展現狀與金融促進居民消費模式的積極舉措
近年來,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消費方式逐漸從傳統線下交易模式向電商線上模式轉變,逐步實現消費“足不出戶”。尤其是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給農村經濟轉型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機遇,農村傳統的消費模式,受到路途遙遠、購物點少、居民老齡化等落后環境影響,使農民最基本的生活消費需求不能及時得到滿足,電商的出現為農村消費帶來了突破性的改變。
在金融領域,央行為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普惠金融的工作要求,深入結合當前農村地區金融發展形勢,研究在金融領域服務農村、方便農民的有效舉措,提出在農村地區推行“金融+電商”協同發展的工作部署,在農村地區全面建設“金融綜合服務站”,并以此為依托融合現代電子商務,共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居民在金融服務和消費需求上的差距,形成渠道暢通、安全可信、普惠百姓的農村支付服務體系。
二、“金融+電商”發展模式的主要特點
一是充分利用農村便利店、小超市、小衛生所等較為成熟的物流網絡、技術、設施等資源優勢,積極搭建農村金融服務平臺,再引導其加入電子商務實體店,創建“金融+電商”發展模式的基礎環境;二是把“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的功能融合到電商實體店,為輻射區域居民提供網絡銷售、網絡購物、繳納各種費用和車(機)票預訂等“一站式”金融服務;三是發揮宣傳效應,使農村居民從主觀認知上知悉“金融+電商”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性、安全性,充分了解其服務內容、服務優勢,有效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三是通過農村金融服務站和電商體驗店、電商運營中心的合作共建,促進銀行卡支付、手機支付、掃碼支付等先進支付方式的普及共享,降低現金流通成本,減少現金交易風險,切實將普惠金融政策落實到百姓生活。
三、在實踐中的突出矛盾
(一)基礎設施薄弱,制約電商在農村地區的穩步發展
一是互聯網絡覆蓋面不足。由于地方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尚未實現農村偏遠地區互聯網絡的全覆蓋,使得支付工具、支付產品創新使用受到一定阻礙,業務拓展受到影響。二是物流網絡覆蓋率不夠。農村地區普遍面臨人口少、地域廣、交通相對落后的現狀,多數物流網絡只能覆蓋到縣一級或者鄉鎮一級,常把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排除在物流體系服務范圍以外,還未真正解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農民融資難,電商業務受到限制
資金供給不暢一直是農村電商實體發展受阻的主要原因。農村居民經濟條件相對落后,而且沒有固定工作,想要辦理實體門店所需的信貸資金面臨很大困難,就算獲得擔保仍需經過村組織出具辦理證明等繁瑣程序,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開展業務。
(三)經營理念滯后,農民效益不明顯
農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對農業電子商務的運用意識并不強烈。有意識開拓電商產業發展的普通農戶,由于缺乏上網技能和開設網店的經驗,互聯網創業也存在一定的難度。投入產業的主要是返鄉創業者、轉型的經銷商或農產品經紀人、合作社等。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村電商的發展給農業生產者帶來的變化,只是把原來賣給傳統經銷商的產品賣給了本地電商平臺,而且價格甚至還會略低于傳統經銷商的收購價。對本地電商企業來說,因為高昂的物流成本和推廣費,利潤空間非常有限。
四、措施與建議
(一)積極與政府溝通,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加強與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積極爭取政府扶持,積極參與并支持惠農服務點建設和農村電商建設,安排一定的資金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減免惠農聯系點在金融過程中需支付的諸如通信等相關費用。加大運營商在農村地區的網絡覆蓋面,有效解決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目前,當地政府對農產品的生產逐漸重視起來,部分縣(市)引進高質量品種,并邀請專家講解種植技術。在質量保障的前提下,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宣傳、提高產品知名度,并根據農作物季節性特點,提供專門的運輸、銷售渠道,不僅解決了物流不暢通難題,也擴大了當地電商銷售市場,對支持電商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監管部門強化指導,督促金融機構支持電商發展
充分發揮監管部門窗口指導作用,引導金融機構靈活運用各類貨幣政策工具,擴大對電商企業的信貸投放;對地方政府發展電商企業的目標和規劃進行深入了解,出臺針對性的適合當地電商發展特點的信貸指導意見;將電商企業發展與精準扶貧,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等政策對接,充分用好扶貧、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引導各金融機構加大對電商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三)充分發揮金融綜合服務站功能,創新“服務站+電商平臺”模式
以“電商搭臺、金融惠民”為契合點,大力驅動農村支付服務創新發展步伐。結合農村支付結算業務特點和實際需求,推動二維碼支付在農村地區的普及應用,制定轉賬電話、POS掃碼支付可行性發展方案,擴展農村地區支付結算手段。發揮微信平臺社會認知度高、覆蓋廣的優勢,積極研究扶農、惠農微信業務可行性,以微信公眾號的形式為農村居民提供轉賬、繳費、信用卡還款、小額取現等基礎性支付結算服務,實現“金融知識在線查詢,資金結算自助完成”的金融服務新模式,有力推進惠農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四)開展金融知識普及下鄉,推廣現代支付結算工具
電商經營者的綜合素質對于電商長期發展非常重要。從在電商的支付結算的需求出發,結合非現金結算業務特點,采取靈活多樣,貼近百姓的宣傳方式,深入農村一線大力宣傳網銀、支付寶等支付結算知識,提高農戶對現代結算工具的認識水平,為電商的穩步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羅棟.對持續深化“金融+電商”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思考[J].金融經濟,2017(10):9-10.
[2]王峰.“金融+電商”:打造致富雙引擎[N].金融時報,2016- 07-1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