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艷

【摘要】基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市場中包含多種不用類型的企業,而受產權結構的影響其創新效率具有明顯差異。基于此,本文將根據企業之間創新效率的現狀提出假設,并通過科學方式建立分析模型,最終得出產權結構對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的實際影響,并據此對企業的發展提供建議,旨在進一步探究產權結構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為不同產業結構的企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權結構 技術創新 創新效率
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高新技術發揮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求企業、國家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全面提高各項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在根本上增強企業的綜合能力。在當前經濟體制的背景下,市場中包含不同經濟成分、產權結構,正是這一因素,極大地激發了我國企業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提高了創新效率。
一、研究假設
在企業的發展中,其技術創新效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具體可以將其分為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兩種,本文依據對產業結構的界定,分析不同產業結構對技術創新效率的影響。在分析的過程中,將當前經濟市場中國有企業、內資企業、港澳臺企業、外資企業四種產權結構各異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從而全面掌握不同產權結構形式對技術創新效率的實際影響。
技術創新實際上是一個系統的、動態過程,其效率與多種因素相關,但影響的程度不一。對于企業而言,產權結構是其成立、發展的基礎,因此產權結構決定論認為:產權結構與企業的績效水平存在緊密的關系,甚至對其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是,超產權結構論認為:產權結構與企業的績效水平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均受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程度影響。由于技術創新屬于企業內部因素,其效率的高低與產業結構之間是否存在關系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因此,本文提出假設:企業產業結構與技術創新效率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
二、研究模型
(一)變量
在本文的分析與研究中,選擇人員投入強度、經費投入強度、人均固定資產更新度作為自變量,選擇每千人擁有的發明專利作為因變量,從而開展一系列的回歸性分析。首先,本文中所選取的自變量,可以將企業對技術創新的投入程度直接反映出來,并體現企業的創新能力。同時,由于本文分析的主要內容為不同產業結構對技術創新效率的影響,所以可以將D作為虛擬變量引入,從而體現不同的產權結構。其次,文中將每千人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作為因變量,實際上能夠直接反映企業的創新產出,并能夠顯性的對創新能力進行衡量,以此來彰顯企業的總體水平。
(二)模型
基于上述變量,可以構建投入產出模型,從而分析企業技術創新的效率,故采用表達式:完成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在表示式兩邊取對數以后,結合企業的創新數據構建分析方程:
Yit=β0+β1lnRDPit+β2lnRDit+β3lnIvit+β4+β5D3it+β6D4it +εit
在本公式中,Yit代表每千人所擁有的專利數;lnRDPit表示人員投入強度;RDit表示經費的投入強度;lnIvit表示人均固定資產的更新程度;Dit表示產權結構的虛擬變量。以此為基礎,以上研究模型將國有企業作為基準,可得出以下結果:
D2it等于1,則說明企業屬于內資企業;如果D2it等于0,則表示企業屬于其他企業。
D3it等于1,則說明企業屬于港澳臺企業;如果D3it等于0,則表示企業屬于其他企業。
D4it等于1,則說明企業屬于外資企業;如果D4it等于0,則表示企業屬于其他企業。
同時,將εit隨機誤差、βi影響自變量系數引入上述模型中。另外,出于對樣本的分析與考慮,在模型分析中i代表五種不同的高新技術行業,分別為:醫藥制造業、醫療設備與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在公式中,t代表年份。
三、研究結果
通過以上模型的分析,回歸分析的結果如表1所示,說明我國經濟市場中產權結構不同的企業之間,其技術創新的效率具有顯著的差異,所以將虛擬變量引入模型之中是合理的做法,并能夠論證本文所提出的假設,相關分析如下:
(1)基于表1的數據,能夠說明指標體系具有較強的合理性,即可以說明技術創新效率與人員投入、資金投入、人均固定資產更新度之間存在直接的關系,并呈現出正相關的趨勢[1]。
(2)從企業類型的差異分析,本文以虛擬變量的方式表示,其結果說明其與技術創新效率具有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內資企業。這一結果說明,由于民營企業受人才、資金、技術的影響,原始積累相對匱乏,所以只能通過加大資本的投入力度提升內部的技術創新效率,從而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與國有企業相比,港澳臺企業、外資企業對于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較少,但是卻具有較高的創新效率。總體而言,在當前的經濟市場中,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并且依賴于外來的技術形式。
四、研究建議
為了可以進一步優化當前的經濟市場,促進企業穩定發展,就需要盡可能提高其創新效率,具體的方式為:
(一)合理選擇創新方式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了能夠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各個企業均已認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所以需要制定更加完整的發展與經營戰略。就民營企業、國有企業來說,需要增強自主創新意識,逐漸開發并形成屬于自己企業的核心技術。但是,在發展與創新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考慮內部的人力、物力等因素,積極應對技術創新所存在風險,從而提高技術創新的效率[2]。
(二)完善產權保護制度
在知識產權方面,我國企業并未與國際做好接軌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企業忽略對產權的保護。所以,企業在與外資企業進行合作、交流以前,需要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的相關制度,同時在研究的全過程中通過恰當的方式的申請專利,從而避免與其他企業之間產生糾紛。對于企業而言,產權、商標與專利等均屬于無形資產,所以員工同樣需要樹立正確的保護意識,在工作中外泄、抄襲,并積極、合理地運用無形資產為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率、社會效率,促進企業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杰.陜西省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6.
[2]羅映科.我國高技術產業研發效率的測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5.
[3]李長青,周偉鐸,姚星.我國不同所有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行業比較[J].科研管理,2014,35(07):75-83.
[4]吳延兵.中國哪種所有制類型企業最具創新性?[J].世界經濟,2012,35(06):3-25+28-2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