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中圖分類號:I21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01
“陳老師,今天趙曉鑫跟代課的英語老師吵起來!”
“昨天晚上趙曉鑫跟寢室阿姨打起來了!!”
“昨天晚上晚自習趙曉鑫和值班老師吵起來了!!”
作為班主任,聽到來自科任教師、班級干部和趙曉鑫的相互抱怨,您是如何處理的?
一、案例描述
趙曉鑫, 女, 17 歲, 中職二年級學生, 瓦房店人,父親是在外打工, 母親在工廠打工,家庭情況一般。班主任經常接到科任老師和班級同學的投訴,她就是我班一個有名的“刺頭”。她脾氣些暴躁,喜歡和老師頂牛,導致她和老師、同學的關系都有點僵;性情多變,開心了能夠包容所有人,不開心了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二、原因透視
曉鑫是家里的老小,小時候一直是外婆帶大,父母都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她。而父親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同時為了彌補缺失的關愛,又盡量滿足孩子很多生活上的要求,甚至不合理的要求,這就造成了孩子的固執任性。剛進高一的她,躊躇滿志,“刺頭”真的很刺,頻繁地和老師頂牛,不滿意學校、班級的管理。雖然她成績還不錯基礎比較好,但她也感受到了學習上的壓力。由于體重達到160斤,所以對未來的頂崗實習感到希望渺茫。與自己對未來的夢想形成強烈的落差,因此她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而因為屢屢犯“刺”,老師的多次批評和談話使她心理壓力很大,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叛逆的個性讓她在很多場合“宣泄式”地與老師、同學唱反調。
三、對策分析
作為班主任,我知道對待這樣的學生,應攻“心”為上,多與她進行心靈對話,且須是“持久戰”。
1.投其所好,抓住教育時機,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曉鑫初中三年住在寄宿學校,這個學校是大連是有名的武校,可想而知她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在這三年是如何磨練的。她熱愛集體、熱愛運動,于是一年一度的校運動會,正是投其所好的教育時機。由于我們是文秘專業,所以多數學生都不善運動,對于在運動會賽場的規則和技巧都不熟悉。于是我認命曉鑫和體委為賽前指導的負責人。當然在賽前籌備的過程中,我也同樣接到同學們的投訴和抱怨。在此期間我充當“和事老”,調節她和同學們之間的關系。開始有點別扭,后來進入了角色,還不時向“導演(班主任)”提出建議。
我知道,她本性不壞,只是個性比較鮮明,性子急,但點子很多。課后我及時找到她,“老師通過這次賽前指導,發現你不僅是個很聰明的學生,而且很懂事,很有責任感,孰輕孰重,很快就能領會。剛才你排練得很好,還現場出主意,很有集體主義觀念。這次我們班若表現的好可有你的一份功勞喔。”我要讓她知道,老師喜歡有集體主義觀念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普遍個性鮮明,而且很要強,所以她們更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希望得到肯定,所以,要抓住教育時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改變師生間“成見”,促其健康成長
曉鑫與老師產生矛盾的原因之一是她自認為聰明,上課時總愿意接話,扯皮,她的態度總是讓人下不來臺,曉鑫認為老師對她有看法,總冷落她,矛盾不斷升級,并心想等我考試時考個好成績出來,到時看你老師說什么,怎么下臺……我的法寶就是在學生和科任教師之間做“和事佬”。在接到科任老師投訴之后,我沒有長篇大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而是經常和學生、科任教師聊天,從中獲得信息。在信息反饋上,我也是有所側重的。我忽視師生之間的“不滿”,著重挑出其中少之又少的“贊揚”信息,分別傳遞給了學生和科任教師:告訴學生,科任老師說咱們班的同學很團結,也很聰明;告訴科任老師,學生說他們最崇拜你了,說你知識很淵博……這樣的評價令師生雙方都很吃驚,但心理還是獲得了滿足。這種滿足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師生雙方的行為方式:課堂上,不再像過去那樣總盯著學生的“刺”了,學生也不好意思再和老師對著干……而對于曉鑫,我希望她懂得尊重老師,讓她知道無論是上課認真聽講體現了對老師的尊重,沒想到幾個來回后,我的“游說”真的起了作用,曉鑫慢慢地也不再那么任性地頂撞老師, “刺頭”學生與教師間的矛盾一旦累積、激化,很容易形成師生間的成見,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教師駕御課堂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反之,若能通過加強與她們的心靈對話,有效地改變師生間的成見,那么雙方面的教育合力將明顯放大。
3.發現學生亮點,搭建展示平臺
曉鑫在高二期間擔任班級晚自習的紀律委員和204寢室的寢室長,每天早晨到達班級,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趙曉鑫的那張粉紅圓潤的臉,我經常開玩笑地的說:“曉鑫的臉就是我班的‘晴雨表,如果她的臉愁云滿布,就意味著昨天晚上不是晚自習的紀律不好,就是寢室值日不合格”。不得不說曉鑫這一年在女專真是長大不少,由原先班級里的“小刺頭”變身為我的好幫手,由于她愛操心,無論班級的大事小情,只要有她看著不順眼的,她肯定要去打抱不平,并及時跟我匯報,無論多晚,她都會給我打電話。只要班級有她我就放心,她應該是尹主任所說的班級里發生的無論是壞事還是好事,她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向我匯報,本以為大家會排擠她,孤立她,恰恰相反,她的誠實勇敢、正義凌然,讓大家對她又愛又恨,大家打趣地叫她“二奶”。我便乘熱打鐵地在班級里樹立她的威信,我說孩子們, 曉鑫就是我的一雙眼睛,無論班主任在于不在都要自律。曉鑫還有一個特長就是能編故事,口才也好。于是我想盡辦法讓她的一技之長能得以發揮,正巧學校一年一度的校園寢室文化藝術節比賽開始了,我和班委會們籌劃弄個情景劇。打定主意后我就找曉鑫商量,開始她百般推辭,但是經不住我的打磨,我說發揮你的特長,也讓其她同學與老師看到不一樣的你。她同意了,第二天一早便把情景劇的劇本拿給我看,中午很自覺地去挑選演員和排練,我也在一邊給她指導與鼓勵,看著她一遍遍地領著大家排練,我突然發現這個“刺頭”很可愛,很執著,很文藝。盡管我們班在大賽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但她還是不滿意、不服氣第一名,并向我質疑,我只是露出滿意的笑容,我只說孩子你已經盡力對嗎?你對同學們的表演不是也非常滿意嗎?這些不就是夠了嗎?雖然她笑而不語,但是從她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很多.....
在以后的學習中“刺頭”不但不怎么刺了,而且還是一個勁頭十足的同學。而作為班主任的我盡可能地關心著她。比如多問問她的學習生活情況和家庭情況,多與她父母溝通;有多關注她的愛好,及時給予鼓勵;多找她幫忙處理班級的事務,讓她覺得自己的重要。班級的“刺頭”們難免有時有些迷失自我,所以班主任要有一雙慧眼,及時發現,給予正確評價和積極引導,多一些愛護和寬容,為她們帶來帶“勺子”的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