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
摘 要:目的:討論低場磁共振成像(MRI)對膝關節外傷的診斷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3例膝關節外傷MRI資料實施分析。結果:通過MRI診斷64例韌帶損傷,32例有骨質改變,78例半月板損傷,58例關節腔積液,都通過臨床檢查與關節鏡和手術后證實[1]。在膝關節損傷的診斷中,核磁共振非常高的確診率。結論:MRI診斷膝關節損傷安全有效,相對好的經濟性,相對高的準確度,所以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MRI;膝關節損傷;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2-0213-01
隨著這幾年來中國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與進步,為了滿足人們對醫療事業的更高需求,中國的醫學模式也在持續的實施著轉變。臨床常見疾病是膝關節損傷,影像學檢查方法中一般X線平片可以清楚確定骨折的有無和類型,疑似骨折病例CT能進一步診斷,可是對于膝關節韌帶和半月板損傷狀況,這兩者都不可以給予明確診斷。當前更為先進的檢查方法已經在臨床上投入應用了,最為常見的莫過于磁共振成像也就是MRI技術,這種儀器最大的特征是對于人體創傷相對小,有相對好的組織分辨率,臨床運用價值大。因此變成了當前療效最好的檢查方法。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73例膝關節損傷中,65例外傷,8例運動不當:20例左膝,53例右膝:當中50例男性,23例女性:為18~65歲的年齡,為41.5歲的平均年齡:30例單一損傷,43例復合損傷。本組患者都有膝關節外傷史,病史1~7d不等,平均3.5d。具有損傷的有關臨床癥狀、體征,膝關節正側位X線攝片都沒有骨折脫位征象,于傷后1~7d接受MRI檢查,平均4d。關鍵因素為扭傷、車禍傷和建筑施工等意外損傷。臨床關鍵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下肢關節絞鎖、跛行、不可以承重等癥狀。體格檢查見關節積液、活動受限、伸直障礙、抽屜試驗陽性等。通過關節鏡證實18例,通過外科手術證實55例。
1.2 方法
SIEMENS MAGNETOM Avanto1.5T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是本次檢查所應用的設備,對于全部患者實施檢查,使用常規矢狀面STIR、冠狀面T1W1和橫斷面T1W1,T2W1,為1mm的層距,為4mm的層厚。拉直患者的膝關節,并依據患者膝關節的受傷程度與位置實施微調,通過核磁共振檢查后,如果患者被確診為膝關節損傷,再依據專業醫生的指導實施關節鏡的檢查。醫生依據檢查,對患者有了初步認識后,擬定出相關的措施與判斷,而且使用相關的治療方法。
1.3 診斷標準
這研究MRI診斷關鍵以守住之中關節鏡的診斷結果為主,實施分析了MRI所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
2 結果
用MRI掃描檢查73例患者中,半月板有12例Ⅰ級損傷;11例Ⅱ級損傷;9例Ⅲ級損傷,共有32例。MRI在半月板損傷為90%的正確性、為91%的敏感性、為81%的特異性、為19%的假陽性率、為9%的假陰性率,為68%的骨損傷正確性、41%的敏感性、為81%的特異性、19%的假陽性率、59%的假陰性率。韌帶損傷為75%的正確性、為88%的敏感性、為56%的特異性、為44%的假陽性率、為12%的假陰性率。見表1。
3 討論
人體最關鍵的位置之一是膝關節,是人體負擔最重的一個關節,非常容易受到損傷。以前對于關節、骨骼損傷的患者接收入院后都大部分對其做X射線與CT檢查,這2種治療方法的缺點相對多,通常X線攝影的缺點有:對于病變相對小的位置或者病變繁雜而且粘連程度相對高的病灶顯示的圖像錯誤率相對高,而且也不可以顯示微型構造病變的圖像,也不可以檢查人體每一個系統功能的情況,具有相對高的局限性[2]。CT檢查最大的弊端莫過于其強大的輻射率,對于患者的健康存在相對大的隱患,因為其是對于細胞層面上的檢驗,因此對于細胞的致癌率相對高,而且這兩種檢驗對于骨性損傷檢查相對多見,對于韌帶、半月板損傷限制相對多。怎樣找尋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的檢驗方法對于當前臨床治療有相對大的幫助。
基于這種特征,應用一種全新的診斷方法就顯得非常關鍵。有很多的研究顯示,MRI是對膝關節損傷患者進行臨床診斷過程中的有效方法。對于MR來說,首先能夠應用儀器的脈沖流程與諸多的參數,把圖像的對比度實施提升[3]。特別是在現實的診斷過程中,其中的T1W1信號,能夠對于患者的解剖構造實施相對好的顯示和呈現,特別是在這過程中,T1W1信號和T2W1信號在實施完成結合后,可以正確的對于患者的膝關節損傷的程度和損傷的狀況等實施表現。特別是在實施MRI的診斷時,通過STIR的方法可以使患者的骨髓內部發生的高脂肪信號等獲得顯著的抑制,而這種效果能夠特別清晰正確的對于患者的骨髓病變狀況實施觀察。特別是MRI在臨床診斷時是能夠支持多個方位成像的,所以如果患者不能在檢查過程中實施翻身等動作,通過應用調節磁場的方法,就可以選取不同的剖面對患者的病灶部位實施觀察,更好的對病變狀況實施分析,而且可以更好的顯示出患者的膝關節損傷的狀況[4]。另外對比一些有創的診斷方式,MRI并不會對患者導致任何的損傷,是安全有效的診斷方法。
4 結語
總體而言,MRI診斷膝關節損傷安全有效,經濟性相對好,MRI對膝關節損傷相對高的確診率,是一種無創診斷方法,既可以精確地反映膝關節損傷位置和其病理變化,還可以有效地反映其病變程度,優于X射線、CT檢查的診斷結果,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普遍的運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林偉.核磁共振在膝關節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1):91-92.
[2]賈宇林.MRI增強掃描診斷膝關節損傷的臨床分析[J].甘肅醫藥,2015,(12):932-933.
[3]林偉.核磁共振在膝關節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31:91-92.
[4]劉錦棠.膝關節損傷診斷中核磁共振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0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