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平
摘 要:面對世界經濟新形勢,發展智能制造對于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新時期發展智能制造的要求,指出了目前智能制造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為更好的發展智能制造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智能制造;互聯網+;對策
中圖分類號:F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2-0226-01
智能制造是把傳統的制造技術和數字技術、智能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等多種技術集合在一起,應用到產品的設計、生產,以及售后服務當中。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進行智能制造要體現時代發展特點,發揮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積極對傳統制造業進行升級更新,培育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加快實體經濟的創新。
1 新時期智能制造的發展要求
智能制造技術已成為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客觀趨勢,世界上主要工業發達國家正在大力推廣和應用,如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等。發展智能制造既符合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重塑我國制造業新優勢,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應該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首先,它是實現制造業升級的內在要求:一是實現我國制造業高端化的重要路徑;二是加速智能制造技術進步的內在要求。其次,它也是重塑制造業新優勢的現實需要:一是應對“雙重擠壓”挑戰的必須之選;二是加快我國智能制造技術產業化的客觀需要;三是破解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有力手段。
2 “互聯網+”時代智能制造存在的問題
(1)工業是智能制造和“互聯網+”的基本保障,產業技術、關鍵的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以及核心零部件都是制造業的基礎元素,正因為我國在這些基礎方面的不足才導致我們制造技術比較落后,也導致我國的工業增長日漸乏力,而且應用“互聯網+”也無法解決工業技術中產品品質和關鍵技術薄弱的問題、互聯網作為近幾十年的一種新興工具,也無法撼動制造業發展的固有規律。《中國制造2025》已經表明未來我國工業發展方向主要是提升物質技術和裝備,以“工匠精神”為指導,進入發展新時代。所以“互聯網+”帶來的更是效率的大大提升,也表明我國的制造產業朝著效率更高、更加智能的方向發展,未來制造業將能夠向人們提供專屬和個性化的工業產品,和技術含量單一的產品相比,擁有智能技術的新產品也難以被模仿和復制,不過也帶來很大問題。其就像電子商務的興起一樣,互聯網并不能創造新的需求,而是將需求的提供商變的更加多元,加強相互之間的蠶食程度,比如電子商務的興起使得很多實體產業遭遇寒冬[1]。(2)對于智能制造,其改變了傳統工業生產和加工的落后模式,對于工業總產值的衡量也要改變評估方法,因為互聯網和智能制造提升的是工業附加值,促進了效率的提高,卻沒有直接增加產量,如果需求較為固定的時候,能夠通過提升效率而不是直接通過產量增加來實現。當前政府部門對于創新產業還是用行政措施進行干擾,促進了企業當前升級轉型的需要,引發了當前市場對新興產業需求不足的情況發生,市場需求不足又會導致新興產業發展緩慢,最終導致產業和技術發展相脫離。(3)行業領域、企業實力等差異對發展智能制造提出挑戰。“互聯網+”模式的智能制造只是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籠統概念,具體到各個行業領域和各個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的問題又不盡相同,比如軍工企業和民營企業就存在“離散式”智能制造和“規模化”智能制造的選擇,同為民營企業,因為企業所從事的行業領域、企業規模和企業自身實力的不同,存在建設“智能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的選擇問題[2]。
3 “互聯網+”時代智能制造的發展對策
在國家層面上,以《中國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以及其他配套政策為依據,做好公關指導以及分年度的計劃制定工作。合理研判在實施智能制造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把握好科學的路徑發展方向,地方層面上要重點與所在地區產業發展特點和行業聚集程度結合起來,制定出本地區發展智能制造的戰略規劃,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積極落實國家相關的方針政策,以做好智能產業的發展服務工作。在企業層面上,要針對實際需求找準實施智能制造的關鍵環節,突破目前階段的瓶頸,鼓勵企業在解決智能問題同時,為本地區的其他行業推廣智能技術樹立標桿。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重要方面[3]:
(1)建立智能制造實施總體協調工作組,形成以各行業的代表性企業和行業協會以及國家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組織體系,做好全國智能制造的統籌發展規劃與協調工作。統籌好智能制造在各個行業中的實施工作,選擇少數優質企業作為智能技術推廣試點單位,以點帶面,逐步普及,分行業制定智能制造發展路徑。在發展上立足于“制造業要2.0補課、3.0普及、4.0規范”,在智能制造規劃發展過程中尊重客觀規律,循序漸進。畢竟,智能制造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加強引導,不能過度的炒作智能制造這一概念,導致其他不具備條件的企業盲目跟風,出現類似機器人產業領域中的高端產業低端化、低端產能嚴重擁擠的現象。(2)將智能制造發展的重點放在智能成套裝備方面,加強系統頂層設計工作并制定出系統的解決方案措施。對傳統產業實現智能化升級,實現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技術是基礎,智能高端裝備市場的前景十分廣闊你,以智能穿戴設備為代表的手表等目前已經成為美國蘋果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一個重要模塊。結合我國相關文件中提出的自主創新、核心裝備自主可控等諸多政策措施屢被歐美發達國家批評的現實,為抑制中國智能產業發展,很多國家以中國利用數字貿易和《中國制造2025》作為貿易壁壘,聲稱我們違反了對WTO的承諾,其實質上是一種誣陷。(3)完善和智能制造技術相關的國家大數據庫。建設智能制造數據中心。建設分行業的智能制造標準庫,因為發展智能制造離不開標準,核心支撐軟件和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的所有感知,判斷和角色處理,都離不開數據,大數據是智能制造產業的核心。布局大數據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因此需要將數據庫的建設,盡早提上日程。首先是要在國家的層面上建設。資源數據中心,打破信息孤立的現狀。以利于數據的交換和共享。其次是要建立頂層語義化描述和數據字典。強化基礎支撐有利于大數據的應用。(4)由企業指出需要破解的技術難題,國家層面上組織有關的優勢科研資源進行攻關,集中力量實現突破。由企業進行出題的目的在于加強關鍵技術的實用性,來自生產一線的問題有利于體現問題導向,具體實現方式可采取邀請有關專家到企業進行調研,和所有的企業家共同開會對有關的建議進行征集并回答相關問題,促進企業出題。還可以借鑒發過機械工業技術中心的決策機構組成、程序和項目篩選辦法,在我國智能制造的總體協調推進組中為企業騰出更多的位置,為企業的建言獻策打開大門。(5)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企業智能制造試點,積極進行行業推廣,在試點的同時制定出合理的標準體系,企業既是創新主體也是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主體,承擔試點任務的都是行業中的翹楚,處于行業競爭的考慮,企業不會主動推進關鍵技術的擴散,不過能夠引導有技術能力的企業參與到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中來,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試點的成果推廣。(6)持續建設我國高速寬帶網絡,提升網絡信息基礎建設,逐步落實網絡提速降費需求,推進光線落戶和5G網絡建設,構建工業網絡產業聯盟,建設工業網絡和構建相應的工業實驗網,創造出安全、高效的網絡環境。
4 結語
互聯網時代,發展智能制造要全面把握互聯網的發展趨勢,認真研究當前社會群體的喜好,注重用戶體驗,利用當前的有利優勢充分發揮互聯網對智能制造升級的創新推動作用,全面把握智能制造的戰略規劃,以互聯網作為突破點,實現智能制造的跨越式發展,讓我過的制造業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王俊.智能制造與“互聯網+”對策研究[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6,(12):75-77.
[2]趙雪章,熊英.新常態下“互聯網+智能制造”融合發展與對策研究——以佛山市“互聯網+”建設實證分析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17,(24):39-42.
[3]段向軍,舒平生.“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7,(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