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摘 要:中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快速形成的重要階段,針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關系著中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本文對現階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判斷標準、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對象等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為中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前言
中學生是國家建設未來的主力軍。然而,中學生正處于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影響著中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要求心理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中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中學生處于一個以學習為主的人生階段。其心理健康的產生大多與學習、人際交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事業較晚,理論建設不完善,實踐經驗匱乏。這就決定了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著許多問題。
1.心理健康判斷標準不合理
多年來,“好學生”一直是家長與老師衡量學生的重要標準。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很多家長與老師的標準是“好好學習”、“不惹事”。區分中學生心理是否健康時主要依據當事人表現出來的性格態度,對當事人的內心世界、精神生活等不太關注。
2.心理健康教育不全面
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針對學生因學習壓力產生的心理問題,對于中學生攀比、嫉妒、專橫、怯懦等心理問題不太重視[1]。從根本上來說,現階段針對中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為學習、考試服務的具有功利性目的的教育方式。
3.針對于少數人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養中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為目標,促進中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育,是每一個中學生都應該接受的教育。但是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很明顯的區別對待。對學習成績好的“優等生”以及那些出現了重大問題被鑒定為心理“不健康”的學生較為關注。針對于“一般”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沒有。這樣嚴重的區別對待明顯不利于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4.錯誤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學校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圍繞著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等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內容開展。真正涉及到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反倒不多。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顯然并不能解決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此外,學校以及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機構多以醫療機構的形式出現,將心理健康問題歸為“心理疾病”、“精神疾病”。這些錯誤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不能真正起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5.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大部分學校依舊把“升學率”視為學校工作中的第一任務,并為此開展大量的工作,有意無意間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等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導致眾多的“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2]。此外,一些學校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本質上是德育教育內容,甚至有些學校進行的只是體育活動、文藝活動。心理健康教育依舊只存在于形式上。
二、針對心理健康教育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1.建立科學的心理健康衡量標準
良好的心理狀態應該是精神生活豐富而充實,外在表現樂觀、自信而具有責任感、個人潛能可以得到充分開發。錯誤的判斷標準勢必會對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誤導。判斷中學生心理是否健康不應該從學習成績、學習狀態或者是外在的性格表現來進行判斷。應該關注學生內心,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此,家長與老師必須與學生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能面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驚慌失措如臨大敵,也不能一味說教。
2.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
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健康問題形成原因可以分為學習壓力、人際交往、家庭生活三類。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不能僅僅著眼于學習壓力這一方面,對人際交往、家庭生活形成的心理問題也需要重點關注。具體到每一個學生,要根據其各自不同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
3.心理健康教育無區分,但要因人而異
每一個人的心理狀況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就有可能演化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在進行心理健康的時候,不能只重視“優等生”與“差生”,要面向所有的學生。“普通”學生也必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因為這些從本質上說,這些學生與“優等生”“差生”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引導教育,不能一概而論。
4.采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目標的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大多數并沒有達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只要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是可以順利解決的。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不應該采取“治療”等手段。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不恰當的方式往往會引來更嚴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家長、老師等共同完成的教育任務,并不是某一方的責任。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一節課或是一個小時的聊天便能完成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進行積極的引導,以科學的方法加以解決。
5.建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在課堂上通過老師講授“知識點”就可以完成的教育。它應該是有家長、老師、學校參與在內的教育體系。現在大多數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起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學??梢酝ㄟ^“情緒發泄屋”等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引導學生釋放壓力,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通過溝通交流等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展以班級小組為單位開展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活動。
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學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應該是片面的,針對少數人的,流于表面的教育內容。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學校、老師、家長不能只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學校、老師、家長要多方面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及時發現問題,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導教育,共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洪云. 淺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27):139-140.
[2]李佳怡. 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 8(1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