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周曉林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金融行業風生水起,互聯網金融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理財思維和習慣,其在為投資者提供便捷高效的理財服務的同時,也蘊藏著一系列的風險。本文以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特性及其蘊含的法律風險,并對如何防范各種風險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貨幣基金 余額寶 P2P
自2014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以來,互聯網金融以成本低、高效率的優勢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理財思維和習慣,互聯網金融可以簡要理解為互聯網與金融的融合,它是資金借貸雙方利用集資門戶、社交網絡、電商系統等互聯網平臺完成資金融通的方式。
引領公眾關注并購買互聯網金融產品是從支付寶和天弘基金合作的“余額寶”開始,余額寶自2013年6月進入公眾視野以來,其始終堅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依靠服務“長尾用戶”來發展,其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突飛猛進,截止到2017年底,余額寶的規模已經接近15800億,而其管理方天弘基金天弘基金發布公告稱,為了保持余額寶的長期穩健運行,并防止規模過快增長,自2018年2月1日起,將設置余額寶每日申購總量,即單日實際申購達到設定額度時,當日不再受理申購申請。
余額寶僅僅是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中的互聯網基金模式的代表,除此之外,還有眾籌模式、P2P模式、第三方支付等模式。人們在關注互聯網金融比傳統金融收益高、辦理便捷的同時,其所蘊含的風險也不容小覷?;ヂ摼W金融的蓬勃發展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如資金安全、收益率與風險控制等,《2017年度互聯網安全報告》顯示,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詐騙、偷盜、敲詐的案件數每年以超過30%的增速在增長,截止到2017年,累計發現有潛在風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數萬家,互聯網金融風險亟需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
一、互聯網金融模式現狀分析
互聯網金融產品種類繁多,劃分標準各異,依據互聯網業務主導、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資金來源、信息來源、風險識別方法等方面不同,將互聯網金融主要可區分為互聯網貨幣基金、P2P網貸項目、眾籌和第三方支付等。
(一)互聯網貨幣基金
以支付寶公司與天弘基金公司合作發行的余額寶為代表,互聯網貨幣基金主要有如下特點:理財風險相對較小,起購點較低,交易形式靈活,交易成本低,功能多樣化等。比如,傳統的銀行業務中銀行理財產品起購點為50000元,而互聯網貨幣基金的起購點多為1元,大大降低了理財門檻,激發了社會購買互聯網貨幣基金的熱潮。
(二)P2P
以宜人貸理財項目為代表的P2P項目,起購點比互聯網貨幣基金產品要高,一般為100元到500元不等,資金主要流向網絡個人貸款,風險較高。
(三)眾籌
以點名時間為代表的眾籌模式是指借助網絡平臺,集合社會公眾的力量為初創企業、小微企業或者需要籌資的項目籌集資金的一種融資模式。
(四)第三方支付
以余額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支付結算服務。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社會公眾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選擇,投資者不僅可投資于傳統金融產品,甚至可以直接放貸給個人或企業,不需要經過銀行辦理繁瑣的手續。但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不可忽視。
(一)行業監管缺位,欠缺有力法律規范
國內大部分網絡借貸平臺均以電子商務公司等名義注冊,但是從事的都是資金融通借貸等金融業務,銀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無法將此類網絡借貸平臺納入自己的監管范圍,負有監管責任的政府工商部門,卻缺乏相應的金融專業能力,無法真正地監管互聯網金融的動態,導致網絡借貸平臺處于銀監會和工商部門的監管范圍之外。
(二)清結算業務未分離,缺少第三方資金托管方
互聯網金融行業缺乏硬性清結算業務相分離,如果強制實行清結算業務相分離,要求所有資金由第三方平臺托管,完成一次完整的借貸流程,成本上漲100%,這對于利潤來源單一、毛利率較低、實力薄弱的大部分網絡借貸平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三)交易手段安全性不足,交易者信息安全無法保障
互聯網金融運行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通過各種網絡交易平臺廣泛搜集交易者的身份信息、交易數據等多重重要敏感信息,對此進行分享和挖掘,鑒定和識別風險。一旦不法分子攻擊破解網絡保密技術,竊取資料進行金融詐騙,嚴重會危及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
(四)互聯網平臺信息披露尚不完善,違約事件頻發
大部分互聯網金融項目信息披露不全面,對資金的投資流向的描述相對模糊,甚至沒有任何描述,因此即使承諾了本金安全,也可能是無力保證。比如一些P2P網貸項目,投資者只能看到一些借款人的基本信息,而借款人的信用報告、收入證明及房產證等關鍵性文件投資者無法看見,信息如此不對稱,會加劇投資者的風險。
三、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若干建議
截止到2017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尚未出臺專項法律整治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亂象叢生的現象,但是政府和相關監管機構已經意識到互聯網金融行業對金融市場的風險沖擊,相繼出臺如下文件:2015年銀監會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4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2016年7月中國金融協會與常務理事單位通過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自律懲戒管理辦法》、2017年12月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地P2P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下發的《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來規范和監管互聯網金融市場。
(一)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監管,提高準入資格
政府相關部門已經認識到互聯網金融平臺給社會帶來的不穩定性,出臺了相關文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監管,提高準入資格,從而進一步保障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二)構造完善的信用運行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標準
健全的信用征信體系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準確識別、控制風險至關重要?;ヂ摼W金融行業的網絡借貸平臺可以借助征信系統對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和償還能力進行評估。比如我們可以借鑒多種多樣的風險管理手段:可以借鑒專業評級機構評級方法,完善借款人的信息資料和后續反饋信息維護等。
(三)強化安全交易意識、設立安全防火墻
投資者應該樹立安全交易意識,盡量使用私人的手機和電腦,杜絕在公共電腦上進行資金交易、對電腦定期查毒、相關互聯網金融賬戶的密碼應妥善保管并定期更換;不接收來源不明的圖片,不掃來源不明的二維碼,不點可疑網址等。涉及網上銀行資金交易的時候,安裝相關數字證書,或使用U盾等安全工具進行操作。
此外,網絡交易平臺應對投資者的相關賬戶信息和個人信息予以保密,通過設立安全防火墻等方法加強網站的信息安全工作,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利益。
(四)開展投資風險教育,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理財產品的品種不斷增加,對投資者自身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投資者在進行互聯網金融投資時,不能盲目從眾跟風,而應掌握投資產品的基本知識以及預測可能出現的風險,正確評估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
四、結束語
互聯網金融的產品類型越來越多樣化,傳統金融的模式受到沖擊的同時也受到了啟發,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促進了我國金融產業的快速發展,拉近了我國金融行業與世界發達國家金融行業的距離,給我國廣大的金融用戶帶來更多更實惠的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張曉文,李師航等.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監管[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4).
[2]P2P網貸風險及其監管[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4).
作者簡介:李虹(1984-),女,漢族,山東安丘人,畢業于天津大學,任職于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研究方向:農業經濟、農村金融;周曉林(1984-),男,漢族,山東安丘人,山東偉弘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