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
南路為什么叫思南路?
云南有一個地方叫思南,莫非思南路和南京路一樣,是國內地名在上海的移植?其實不然。思南路原名馬斯南路(Rue Massenet),始建于1912年。就在當年的8月13日,法國一位著名音樂家馬斯奈(Jules Massenet)在巴黎去世。為紀念他,法租界公董局就將此路命名為Rue Massenet,即馬斯南路。
這個名字的由來說明思南路的法國風情由來已久。
思南路的兩側滿是留下斑駁樹影的法國梧桐,還有二十幾幢花園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樣式。它們,是城市歷史的活話本。作為上海11個歷史風貌保護區之一,思南路記錄著當年花園洋房的“原生態”:過了皋蘭路開始,一直到建國路,走在這一段的思南路上,仿佛時光倒流。
思南路現在最著名的當然是思南公館了。
這里已經成為了上海著名的露天建筑博物館。思南公館歷史沿革始于1920年。這一年,沿“法國公園”(French Garden,今復興公園)南面的“辣斐德路”(Rue Lafayette,今復興中路),首批花園大宅拔地而起。隨后的十年里,“辣斐德路”以南,“馬斯南路”以東,“呂班路”(Avenue Dubail,今重慶南路)以西地區的花園洋房陸續建成,吸引了大批當時的軍政要員、企業家、專業人士和知名藝術家遷入,使該地區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居停和會聚之所。
如今,思南公館已經成為上海文學愛好者的聚集地,每個周末,這里就會有各種文學活動。全國各地的作家來到這里,將一座民國時的老建筑變身為文學的殿堂。
2013年,上海作協、上海新聞出版局和思南公館三家機構在上海書展之前就完成了一次合作,思南公館將毗鄰復興中路、重慶南路路口的一棟樓專門用于上海書展文化活動,在進行簡單改造后取名為“思南文學之家”。三方希望通過日常和書展期間文化活動的舉辦,使“思南文學之家”成為文化交流的新平臺。
2018年4月23日,在第23個世界讀書日、“思南讀書會”開辦四周年之際,思南書局實體店于復興中路517號正式揭牌。從思南讀書會、思南書集、《思南文學選刊》、思南書局·概念店,再到今天的思南書局實體店,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協會、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等多方多年共同打造的閱讀文化空間在思南公館不斷融合提升。“思南公館這個環境,讓人覺得開一間書店是很棒的。隨著思南讀書會的成長,開書店這個想法也漸漸明晰起來。我們也在這附近溜達了很久,看見這個房子覺得蠻好,看見那個房子也覺得好?!鄙虾J凶鲄f副主席孫甘露說。4年多來,思南讀書會已經舉辦了近240場活動,請過了六七百位嘉賓。去年底,開了60天的快閃書店“思南書局·概念店”一經落地便受到市民喜愛。這些,都在融入思南路的靈魂之中,讓更多喜愛文學的讀者喜歡上這里。
思南,向文學致敬。
思南公館已經成為上海文學愛好者的聚集地,每個周末,這里就會有各種文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