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陶

關于海灣集團未來的發展,我們將圍繞打造創新驅動力,將海灣精化培育成“高新技術企業”,將海灣化學培育成“智能工廠”,將集團技術中心打造成為“國家級技術中心”,真正帶動集團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對李明的采訪,是在2018年2月9日(臘月二十四日)上午進行的,距離農歷新年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瓷先コ练€、低調、內斂的李明,說到化工產業和海灣集團,立刻侃侃而談起來。干過工藝員、設備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車間副主任、車間主任、處長、現場項目負責人、廠長助理、副廠長、總經理、董事長,這樣的經歷讓李明對企業戰略發展及生產運營管理駕輕就熟、舉重若輕。
2018年年初,他剛剛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組織評選的“2017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影響力人物”稱號。頒獎詞中這樣寫道:“他帶領青島化工產業涅槃重生,完成新舊動能轉換,構筑起青島化工發展的新高地。以他為掌舵人的青島海灣集團,正在向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工企業集團不斷邁進?!?/p>
“四化”成就夢想
商周刊:2018年是海灣集團搬遷的第八個年頭,今天的海灣已經完成新舊動能轉換,走到了國內同行業產業布局調整的前列。思路決定出路,請您介紹一下指引海灣集團實施搬遷的理念是什么?這一理念是怎樣形成的?
李明:海灣集團自2010年1月正式啟動搬遷,歷經7年的建設,目前已經建成了黃島董家口、平度新河“一南一北”兩個園區,一期項目基本投產,預計2018年銷售收入將會過百億元。
海灣集團前身是青島化工總公司,歷史上青島化工曾經有過一段非常輝煌的歲月。但是上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青島化工受市場及發展空間的影響,逐漸開始整體衰落,一些企業被迫退出市場。
此輪搬遷賦予了海灣集團百年不遇的發展機遇。對海灣集團而言,搬遷不是簡單的位移,更不是復制與擴大再生產,而是站到世界化工產業的制高點進行全新的謀篇布局,趟出青島化工發展的一條新路,實現鳳凰涅槃、再鑄輝煌。
搬遷之初,我們便提出了“四化”理念,即“技術國際化、裝備大型化、環境生態化、管理現代化”,將之作為搬遷總的指導原則,并做到了三個遵循:一是遵循世界化工發展規律,特別是學習借鑒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發展高端化工。應該說,現在海灣的主導產品都做到了高端,低端產品已經全部被淘汰;二是遵循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對環保達不到要求的產品堅決淘汰;三是遵循世界化工臨港而建的規律,打造自己的港口碼頭,培育前港后廠發展模式。
其實這些理念和原則都是我們通過多年的實踐和對世界范圍內化工企業發展經驗和教訓的總結逐步形成的。比如對化工企業而言,碼頭就是礦山,就是資源。早在2003年,我去日本考察,就已經認識到化工企業有自己的港口,才能做強做大,才能真正實現國際化一一在世界范圍內購買原料、銷售產品。而且,未來,物流成本會越來越高,有了物流優勢的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商周刊:可以說,海灣集團搬遷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主要是歸因于“四化”理念的確立和“一體化”戰略的實施,請您結合搬遷推進情況詳細介紹一下。
李明:剛啟動搬遷時,很多員工對“四化”理念不夠理解,隨著搬遷的推進,大家開始逐漸認可并堅定篤行?,F在來看,這一理念非常成功,兩個園區高起點規劃建設了一批現代化工產業項目,上下游高度關聯,產業鏈科學、帶動性強,整體裝備水平高,運行效果顯著,可以說達到了預期的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事實證明,“四化”理念也必將成為海灣集團未來發展的方向與有力支撐。
我們提出的“技術國際化”,是在全球范圍內,選擇頂尖的技術,保證技術上領先;“裝備大型化”,就是選擇國內外最優化的裝備,實現土地的集約和裝置的自動高效;“環境生態化”,重點是堅持循環經濟和節能降耗兩項原則,構建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生產方式,產業鏈之間“吃干榨盡”“閉路循環”,實現零排放;“管理現代化”,就是在前面“三化”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管理資源的提升,如:引進ERP(SAP)系統平臺等管理手段及工具,推動企業向智能工廠轉型。
體制機制決定生產力。對海灣集團來說,“四化”搬遷以后,實施“一體化”戰略愈發變得勢在必行。搬遷之初,海灣集團旗下有10余家企業。這些企業分布在市北區、李滄區等多個區域,雖然很多企業互為上下游關系,產品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合作空間大,但因為體制機制、地理阻隔等主客觀因素,造成了聯系松散、各自為戰的局面。集團“一南一北”園區的建設為“一體化”戰略的順利實施搭建了平臺。
在搬遷建設過程中,我們從早期的推行公用工程、倉儲、物流環節的“一體化”,到現在推行“規劃建設一體化、安全環保一體化、公用工程一體化、倉儲物流一體化、智能管理一體化”的“五個一體化”發展戰略,期間同樣經歷了一個從不理解到理解、從不接受到接受的過程。因為最早提“一體化”的時候,一些干部員工不理解,觀念碰撞得很厲害,但一體化必須實施。按照產業鏈關系集中到一個園區發展,實行上下游工藝路線的對接和公用工程的共享,是拆掉看得見的墻,大大降低了運行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盈利空間;而打破企業邊界,實施機構重組,整合成立海灣化學、海灣精化,打破這道看不見的“人為之墻”,則是進一步整合資源,對資源實施優化配置,加強集團管控,提高集團整體運行效率的必然選擇。目前,集團每位員工已經完全接受了“一體化”戰略,執行無阻礙,“一體化”戰略效果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向綠色要未來
商周刊:通過采訪我們也了解到,海灣集團對綠色發展極具超前意識,早在2010年,在確定海灣化學搬遷項目40萬噸聚氯乙烯工藝路線的時候,您便超前預見到了使用汞觸媒對企業未來的影響,毅然淘汰了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工藝,選擇引進國際最先進的英國英力士乙烯氧氯化平衡法聚氯乙烯生產工藝。這比國家2017年8月16日正式生效的《關于汞的水俁公約》整整提前了7年。不僅僅是這個項目,海灣集團所有搬遷項目都體現了綠色發展。請您介紹海灣集團的綠色發展模式是怎樣煉成的?
李明:所謂的超前意識以及我們對項目工藝路線的選擇,其實是海灣集團作為國有企業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一個好的企業能夠給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但一個偉大的企業不僅要提供好的服務和產品,還應竭盡全力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安全、和諧、美好。海灣集團要做百年企業,成為一個受人們尊重的企業,必須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環保發展之路。
“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3R原則是檢驗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更是推動企業基業長青的首要前提與條件。在海灣集團,達標排放不是目的,廢物資源化才是最終追求。我們始終認為,沒有污染的產品,只有落后的工藝。只要嚴格秉承3R(減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環Recycling)原則,將3R原則真正落實到位,就一定可以把企業做“干凈”。
在具體工藝路線設計與裝備選擇上,海灣集團確立了20年不落后的目標與定位,站到國際最先進企業的肩膀上,以國際化的視野與標準反復研究論證選擇最優,趟出了一條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我們堅決淘汰了電石法聚氯乙烯、80萬噸純堿等一批落后的生產工藝與產能,先后引進了英國英力士、德國TGE、美國德希尼布石偉、日本氯工程、意大利KT公司、佶締等一批世界領先的工藝技術與裝備,使海灣集團徹底從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產出的發展軌跡脫離,順利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步入了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基調的第二發展曲線。2017年度,海灣化學榮獲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工廠稱號,此次全國獲獎企業共43家,氯堿企業僅有2家。這一榮譽的取得是對我們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向綠色發展的信心。
廢物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廢棄物資源化是3R原則落地的典型體現。海灣集團在搬遷設計中,便注入綠色發展、清潔生產理念,通過完善流程,將原材料及廢棄物吃干榨盡,富裕能量全部轉換再利用,有效解決了廢水、廢渣的排放,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
比如,海灣精化年產1萬噸吡唑酮項目,對含氮廢水進行蒸餾,再利用蒸餾出的氨水對海灣精化熱電廠的煙氣進行脫硫,產生亞硫酸銨和亞硫酸氫銨混合液,亞硫酸銨和亞硫酸氫銨混合液再作為還原液,用來生產吡唑酮,達到了一舉三得的效果。一是解決了亞硫酸銨和亞硫酸氫銨的處置問題,節省了大量處置費用;二是節約了還原液購買成本,1噸可節約1000余元;三是解決了吡唑酮生產廢水處置難題。吡唑酮中含有氯化銨和硫酸銨,是集團與日本合資企業住商肥料的原料,也節約了一筆可觀的處置費用。綜合來看,每年可節約原料成本及處置費用5000余萬元。
化工是朝陽產業
商周刊:可以看得出,青島化工發展的歷史,是一部努力追求卓越的歷史。在青島這片熱土上,幾代化工人殫精竭慮、艱苦奮斗、拼搏奉獻,留下了深深的足跡,見證了青島化工產業的改革與變遷。作為主要的見證者,您如何評價化工產業?對海灣的未來您如何設想?
李明:青島化工發展的歷史的確是一部努力追求卓越的歷史。從老一代化工人開始,就致力于推動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像“海晶牌”聚氯乙烯、“雙桃牌”分散染料、“自力牌”純堿、“海洋牌”硅膠、“東岳牌”偏硅酸鈉等產品都是行業內知名品牌,在國際市場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因為受空間所限,這些產品不可能做大,更不可能沿著產業鏈往高端延伸發展。搬遷,給青島化工產業提供了二次騰飛的機遇,是二次創業,是一次重新出發。沒有過去的發展歷史,就沒有現在的海灣集團,就沒有一代代人的傳承。我們這一代海灣人的成長,離不開上一代領導、員工的培養與文化的熏陶。因此,我經常跟班子說的一句話就是,“海灣是一項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把企業干好,再創青島化工輝煌?!?/p>
化工同人類文明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的最終目標是使人類生活得更好。就人類生活本身而言,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日常的吃、穿、用,無不密切地依賴著化學。只有夕陽的技術,沒有夕陽的產品。只要有市場需求,就是朝陽產業。依此來看,化工產業就是朝陽產業。而造成一些企業做不下去的原因,要么是成本太高不經濟,要么是環保不達標,或者是產品質量不好。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產品就不可能沒有競爭力。我們分散染料這個產品已經被淘汰了近20年,淘汰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問題沒法解決,但近些年來一些企業卻把這個產品做得很大、很有競爭力。2013年剛提出要上馬分散染料的時候,很多人不同意,說產品不好、污染太厲害。如果解決了污染,結果會怎么樣?經過與國內外廠商開展技術交流與現場考察,制約分散染料廢酸、廢水處理難題得以圓滿解決,今年這個項目將投產,成為我們新的經濟增長點。
舉個例子,2013年的時候,我們提出了“雙乙烯酮強,則海灣精化強”的發展思路。按照“四化”發展理念,新河園區海灣精化年產3萬噸雙乙烯酮生產線引進意大利KT公司裂解爐、佶締NASH真空泵等先進設備,與國內知名公司合作設計稀酸提濃系統、精餾系統等關鍵工序,稀酸提濃系統的醋酸含量由以往的85%提高到99%;丙酮純度由85%提高到99%;精餾系統雙乙烯酮含量由以往的97.5%提高到98.78%;酐含量由1.06%降至0.15%,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我們已確立了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的目標,總的來看,這個目標應該能夠順利實現。董家口南部園區項目全部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利稅10億元以上,未來將充分利用港口物流優勢,延伸產業鏈,發展耗氫、耗氯、耗堿產品,以進口乙烯、苯為原料,生產苯乙烯、苯乙烯下游等系列產品。新河北部園區項目全部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利稅10億元以上,未來將充分發揮園區區位優勢,發展雙乙烯酮系列衍生物、染料顏料、無機硅化物等產品。
關于海灣集團未來的發展,我們將圍繞打造創新驅動力,將海灣精化培育成“高新技術企業”,將海灣化學培育成“智能工廠”,將集團技術中心打造成為“國家級技術中心”,真正帶動集團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同時,將進一步加大“五個一體化”戰略實施的力度,強化集團總部管理,對總部組織架構進行優化調整,加強專業管控能力,抓好ERP系統的運行,發揮總部的中樞作用,實現與園區企業的戰略協同。在對企業經營業務流程實施全面覆蓋的基礎上,逐步擴展到經營活動分析、績效評估、戰略決策支持等重要層面,不斷實現新的價值創造。我們相信,經過集團上下的共同努力,海灣集團確立的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工企業集團目標一定會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