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凡 陳哲 晏曉蘇
摘 要:影園是明末名仕鄭元勛故園,是計成完成《園冶》之后,親自指導設計。影園的復原性設計對于園林文化的研究,有巨大意義。關于影園的整體布局,園林大師吳肇釗教授已做了相關的研究,并已給出相應的復原方案,本文建立在其研究的基礎上,依據一條合理的思路對影園中長窗與半窗的圖樣進行復原性設計。
關鍵詞:影園 長窗圖樣 半窗圖樣 復原性設計
一、影園門窗圖樣復原設計依據
影園園主為明末名仕鄭元勛,被尊稱為“東南之望”。影園位于揚州城南湖中長嶼上,也就是現荷花池以北,雙虹橋之南,東西為內外城河相夾的地方。
筆者從三個方面來探索影園門窗圖樣的復原設計依據,一是從記載影園的文獻中提取有效信息;二是闡述影園與計成《園冶》的關系,分析《園冶》中有關門窗的理論,為影園門窗的復原尋找理論支撐;三是通過對影園遺址和與影園同時期同地域的江南文人園林進行實地考察、總結歸納,為影園門窗圖樣的復原性設計提供實物參考。
二、 影園中長窗、半窗的復原設計方案
據鄭元勛《影園自記》的記載,影園中的建筑有玉勾草堂、淡煙疏雨、媚幽閣、一字齋、半浮閣、泳庵。根據園林分類中窗的功能及位置分布規律的各有不同,推測出影園中可能出現長窗和半窗的位置有玉勾草堂、煙疏雨、字齋等。
經考察,江南園林中,尤其是揚州、常州一帶,長窗和半窗的裝飾題材和紋樣都大體相似。長窗主要部位有夾擋板、窗芯、絳環板和裙板,一般其長度取決于房屋的高度。而半窗主要有夾擋板、窗芯、絳環板組成。與長窗不同的是,半窗離地通常有一米二左右的距離。對于長窗、半窗的復原,主要分析其形制、窗芯圖案、裙板圖案以及絳環板圖案。
1.形制
長窗一般出現于園林的廳、堂、閣、軒、館等建筑物上,而半窗一般出現于室、閣、軒、館、次間、廂房等建筑物上。在影園中,“玉勾草堂”屬“堂”類建筑,故“玉勾草堂”處的窗應為長窗,此從明朝中期起,長窗的形制多為三七制。《影園自記》中道:“堂在水一方,四面池,池盡荷,堂寬敞明亮,得交遠翠。”{1}從中不難看出,玉勾草堂寬敞而疏通,四面環境優雅,景色雅致,采光較好。而計成在《園冶》中講到:“古之戶槅欞版,分位定于四六者,觀之不亮。依時制,或欞之七八,版之二三之間,諒槅之大小,約桌幾之平高,再高四五寸之最也。”{2}從中可知,當時計成已經意識到形制上下的比例對屋內的采光有著一定的影響,針對采光這一問題,計成在原來四六比例制的基礎上提出了三七比例制準則(如圖1),這種比例制不僅解決了采光問題,而且能夠和家具的比例結合考慮,更具人性化。影園作為計成一手設計的園子,顯然,在玉勾草堂處使用三七比例制形制的長窗是合理的。
半窗,《園冶》中稱之為“短隔”,關于“短隔”的形制,《園冶》中計成有所論述: “古之短槅,如長槅分欞版位者,亦更不亮。依時制,上下用束腰,或版或欞可也。”{3}從《園冶》中這段話的敘述可以解讀出,如古制的長窗一樣,古制的短隔也一樣存在著采光性問題,同樣的,計成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就是將絳環板置于兩端,增大采光面積。這樣不僅更加美觀,而且也大大地增加了實用效果。據《園冶》記載,影園中的半窗形制應為下圖制(見圖2)。半窗一般出現于園林中廳、閣、軒、堂、館、室等建筑物上。《影園自記》中道:“入門曲廊,左右二道,左入予讀書處。室三楹,亭三楹 ……來自西域,又秋海棠無數。”{4}從中可看出“淡煙疏雨”處有廊、室、亭三種類型的建筑,其中提到“室三楹”可知三間為“室”,《園冶》中解釋“室”道:“自半以前,實為室。”{5}這類建筑的窗一般有兩種,半窗和橫風窗,而文中又寫道:“窗去地尺”,初步判斷,此處的窗為半窗。
2.窗芯圖案
《園冶》中有記載: “古之戶槅,多于方眼而菱花者,后人減為柳條槅,俗呼不了窗也。茲式從雅,予將斯增減數式,內有花紋各異,亦遵雅致,故不脫柳條式。”{6}由上可知,古制的窗芯圖案多以菱花形為主,后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審美需求,逐漸將菱花形簡化為柳條形。計成以雅致作為基本的組合原則,并且根據具體情況增減柳條的數量,創造出新的式樣。筆者根據以上計成的思想以及其在《園冶》中所繪圖樣,結合影園樸實淡雅的環境,總結出幾種合理的圖樣大類:柳條式;人字式;井字式;雜花式、玉磚街式。(如圖3)。
根據《園冶》中繪制的數種窗芯樣式,總結歸納出以下幾種圖案特點,影園長窗以及半窗的窗芯圖案依此復原,大體無差。
其一,窗芯豎向的欞條間以一寸左右為統一間距,豎向欞條數量據窗的寬度據情況增減,小間距等比例的間隔不僅讓人在視覺上感覺細致考究,更能凸顯出沉穩的審美感觀效果,符合園林的儒雅氣息。
其二,豎向的欞條較多,利用少量的橫檔對窗芯進行了一定的層次劃分,橫檔將窗芯上下分為對稱的兩個部分,上下對稱的圖案在視覺上有一定的集中效果,體現了靜謐典雅的營造風格。
其三,窗芯上的圖案多為簡單的幾何形體拼成,組合方式簡單,圖案也較為簡潔,視覺效果質樸純真。
3.裙板圖案
江南園林的的裙板裝飾豐富多樣,通過對園林的考察,將江南園林中出現的圖案按照題材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幾何形式及文字變形:裙板裝飾圖案中較為簡單的一種形式,有的只有裝飾的腳線,中間為光板,是最為簡潔明了的形式。還有的以幾何連續排列或是文字變形之后組成陣列形成一系列圖案。這一類型裝飾一般形式較為簡潔,容易形成視覺焦點,帶來較好的裝飾效果。
(2)植物花卉類:古人常用寓意高潔的花卉植物來托物言志,他們通過植物的客觀特點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想法,一般裙板上出現裝飾圖案的花卉有梅、蘭、竹、菊、蓮花等一些寓意高潔的花卉,也有牡丹、靈芝、芍藥等寓意富貴吉祥,象征平安健康的花卉。
(3)生活器具類:生活器具類主要以生活中的器具、家具或是精美的古玩為裝飾圖案,這類圖案一般結合其它圖案結合形成畫面,組成裝飾效果。
(4)歷史傳說及戲曲場景:以歷史傳說和戲曲場景為題材的裝飾是裙板裝飾圖案中最為復雜的紋樣了,這種裝飾紋樣一般都以組的形式出現,一般為四到八塊,描述一個故事或者是傳說。這一類的裝飾紋樣有的是體現主人的個人愛好,有的是園主人通過一個故事或者是傳說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影園中裙板的裝飾應以簡潔大方為主,筆者對其進行復原設計時,立足于影園樸實無華,疏朗淡泊的整體風格,以幾何形體為主組成的簡單圖案。(見圖4)
4.環板圖案
絳環板的裝飾圖案與裙板的裝飾圖案相似,只是絳環板的面積比較小,相對的圖案形式也會較小和簡單化,絳環板的裝飾紋樣大多數都是幾何題材和花卉題材,圖案較為簡單,作工精細,惟妙惟肖。下圖為筆者自繪的影園中絳環板設計圖(見圖5)
通過以上對長窗形制、窗芯圖案、裙板圖案以及絳環板圖案的分析推斷,作以下影園中長窗的設計圖(見圖6)
半窗的窗芯圖案與長窗的窗芯圖案完全相同,半窗無裙板,筆者在對影園位置相似的郊野園林考察中,發現半窗的絳環板多為光板。影園本身樸實無華,無需過多的裝飾,計成在《園冶》中關于半窗絳環板的描述是:“依時制,上下用束腰,或板或欞可也。”{7}此處的“束腰”即為半窗中的絳環板,從中可以看出,計成對于半窗絳環板的裝飾更崇尚于簡潔。故影園中的半窗的絳環板以光板形式出現是合理的,結合上文對窗芯圖案的推斷,筆者作以下圖例(見圖7)
三、結語
本文的研究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影園已不存在,無跡可尋的問題,筆者通過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這個困難,并完成了對影園門窗圖樣的復原性設計,但由于本人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都還不足,上述研究還有待深入挖掘,提供的設計方案也還有待完善,需要更多的學者加入研究,筆者對此課題的研究,只能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夠以此得到更多的交流與指導,來使此設計日趨完善。
注釋:
{1}{4}引自鄭元勛《影園自記》,見楊光輝《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第四輯。
{2}{3}{5}{6}{7}引自計成《園冶》,見王紹增注釋版《園冶讀本》。
參考文獻:
[1]邵忠.蘇州古典園林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王抗生.園林門窗[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3]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張家驥.園冶注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5]陳汝衡.記影園主人鄭元勛[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4).
[6]孟兆禎.計成與影園興造[J].建筑師.1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