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悅
摘 要:音樂劇,也稱歌舞劇,在19世紀末被人們所追捧,這類音樂主要集中于歐洲,是一種舞臺表演的藝術形式。這種音樂劇在就開始的時候主要運用美聲唱法,但是隨著音樂劇的發展,最近一個世紀,美聲唱法逐漸與多種唱法相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音樂劇形式。從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音樂劇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主要的標志為美聲的唱法與通俗唱法相結合的形式。本文就是研究美聲與通俗唱法相結合的跨界嘗試,旨在了解音樂,探究音樂,讓更多人熱愛音樂劇,為我國的聲樂事業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美聲唱法 通俗唱法 跨界嘗試
在歐美國家,音樂劇的發展具有必然性。歐美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盛行,而資本主義社會所帶來的就是這種具有普遍性和娛樂性的聲樂舞臺表演形式。音樂劇看上來是以音樂為主導的一種舞臺表演形式,但實際上它帶有一些令人振奮的劇情和現代表現力的舞蹈,這些都是音樂劇的最重要組成元素。而音樂作為整個音樂劇的背景和核心,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歌詞是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的精髓。所以,音樂劇的演出者一定是具有扎實的唱功以及進行過系統的發聲訓練的人。最近幾年開始流行的音樂劇不僅以美聲唱法為主,還融合了通俗唱法,使音樂劇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對音樂劇和音樂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音樂劇的基本介紹
音樂具有成舞臺劇是集音樂,舞蹈,戲劇于一體的一種舞臺表演形式。音樂劇在音樂這一方面主要有輕歌音樂,爵士音樂,鄉村音樂,搖滾音樂劇和通俗音樂。其中輕歌音樂主要是以歌曲簡單易懂為主旨,一般歌曲的題材取自日常的生活中。而爵士音樂主要是曲風變幻多樣。鄉村音樂是一種非常輕快明亮的音樂,通常以民謠曲風為特點。搖滾音樂很有個性,配合重金屬和演唱者沙啞的聲音,非常具有爆發力。通俗唱法就是流行音樂的形式,旋律自然舒服,歌詞時尚流行。音樂劇的表現手法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分別為以音樂導向為主,以劇情導向為主和以舞蹈導向為主的三個方向。不同的導向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對音樂的要求和理解也有所不同。音樂劇《貓》就是通過舞蹈導向的形式來表達貓的形態和性格,音樂也隨之慵懶,給觀眾留下非常好的觀劇體驗。
二、音樂劇中的美聲唱法簡約介紹
音樂劇的美聲唱法是音樂劇的傳統唱法。這種唱法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簡單。它具有自己的一套獨立完整又科學的發音形式,只有真正的學習過美聲的人才能做到在音樂劇中演唱的優美動人。這種美聲的唱法聽起來字正腔圓,聲音渾厚有力。事實上,它是根據人體的生理構造而發明出來的。人在唱歌的時候氣管會打開口腔,氣流在聲帶部分出入,這樣就會使身體的上下產生共鳴,進而產生通暢感,發出的聲音比較柔和,形成了發音的共鳴。音樂劇是源于歐美國家,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古典音樂形式,對音樂劇的產生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音樂劇的表現風格和音樂形式都各具特色,每個國家的音樂劇看似相似,但是其內部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通常可以表演音樂劇的人都受到了非常認真且嚴格的美聲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這些表演者會通過不同的口腔訓練以及聲帶訓練掌握不同的發聲技巧。這樣在音樂劇中演繹不同的人物的時候,會采用不同的發聲形式,使整個劇情更加能夠打動觀眾,也可以更好的展現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突出音樂的力量。特別是在演繹古典戲劇和古典風格的音樂劇的時候,劇中的表演者和演唱者都會采用美聲唱法使整個音樂劇更加的莊重和儒雅。但即使在音樂劇中的美聲唱法并不是整個音樂劇唯一的一種唱法。在音樂劇產生并發展的階段,很多音樂劇不光只有美聲唱法,還融合了通俗唱法,搖滾樂唱法,爵士樂唱法等各種各樣的唱法來展現劇情。其中像美國的《音樂之聲》和《國王與我》等優秀的作品都是在美聲的基礎上加入了通俗唱法,讓音樂劇和歌劇有一定的區分。音樂劇不僅有音樂,而且還有完整且動人的劇情。而歌劇主要是以歌曲為主,劇情為輔。這就是兩者區別。從生理結構和呼吸的角度來講,美聲唱法,可以讓音樂劇本身更加完善和系統。和歌劇具有共同的發音標準和音色標準,但是在中音和高音的部分分別運用的是頭部的共鳴和口腔的共鳴,讓整個聲音在氣息上保持流暢,這也是與歌劇的區別之一。美聲的唱法一般比通俗的唱法會高幾個度,聲音渾厚,音色優美且音域非常寬闊,會保持音色與頻率的統一,讓氣息平穩連貫起來,過度自然聲音柔和美。在感情處理方面,音樂劇的美聲唱法更能夠表達感情。美聲唱法會在特定的場景和特定的劇情中,根據人物心情的變化以及人物性格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唱法。比如利用高低音以及音色的轉換來形成完整的劇情。
三、音樂劇中的通俗唱法簡約介紹
音樂劇中的通俗唱法和美聲唱法截然不同。美聲唱法的聲音渾厚,柔和優美,有著跌宕起伏的感覺。而通俗唱法幾乎像是在正常的講話一樣,在中高低音方面進行真聲和假聲的變幻,不會像美聲唱法一樣在中高音上的跨度很大。這種唱法具有大眾性,很容易平民大眾所接受。音樂是具有感染性和模仿性的,而美聲唱法就沒有那么容易被模仿,但是通俗唱法可以讓大家都開啟音樂劇的歌唱道路。正是因為音樂劇這種平民化的特征,使通俗唱法在音樂劇的發展中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現在的音樂劇中的通俗唱法也和美聲唱法一樣,不是單獨存在的。在一場音樂劇中運用通俗唱法為主的音樂劇也融合了很多不同的唱法,如民族唱法,美聲唱法,爵士唱法,搖滾樂唱法,民謠唱法等。通俗唱法相對于美聲唱法并沒有沒那么專業,對于頭腔和口腔的共鳴要求也沒有那么高。通俗唱法的優點和優勢就在于它對用嗓的部分要求比較自然,沒有專業的特定的要求。就像著名了音樂劇《歌劇魅影》中。表演者在表演的時候采用了自然的唱法,包括在悲傷哭泣的時候也采用了自然的哭泣聲音,并沒有在悲傷的時候采用吶喊似的唱法,這些都是通俗唱法中的最常見表現形式。目前在現代音樂劇的發展中,通俗唱法逐漸超過了美聲唱法,在應用中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這種通俗唱法在表演的過程中強調音樂劇是一種具有大眾性質的娛樂,對大眾的感官刺激,越來越突出音樂劇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和情感的體驗。音樂劇的表演中運用通俗唱法更有利于情感的表達。因為它們在中高低音的各種聲音變換中并沒有美聲唱法那樣強烈的對比感和沖擊感,它們相對更加柔和自然。例如歐美的一些通俗唱法表演者在音樂劇上往往不僅只是通俗唱法技巧的展現,通常會加入很多個人的感情。這種唱法使他們把音樂技巧和自己的情感緊緊的融合在一起,并展現出更高了音樂水平,這樣就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和熱愛。
四、音樂劇中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
音樂劇的傳統唱法是美聲唱法,但是隨著音樂劇的產生和發展,美聲唱法逐漸不那么流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音樂的潮流,通俗唱法逐漸加入了音樂劇。但單一的音樂劇通俗唱法并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完美的融合起來。美聲唱法的技巧性可以很好的處理在音樂劇中的發音問題,也可以更好地表現人物形象。矛盾的情節和驚險刺激的場景,有著烘托劇情的作用。而通俗唱法可以讓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好地表達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所以將兩種唱法共同的融入音樂劇中,發揮其各自的優勢,可以使音樂劇得到更好的更全面的發展。
1.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在音樂劇中融合的原因
音樂劇是有歌劇演變而來,但是和歌劇有著很大的不同。歌劇,顧名思義,更加重視歌曲和音樂在整個劇情中的作用,通常以音樂為主,劇情為輔。而音樂劇除了有音樂的背景之外,更加注意整個劇情的質量和戲劇的完整性。在進行歌劇表演的時候,表演者更注重自己音色和發音的難度性以及技巧性,通過高音和音色變換中各種有技巧的發音形式來表現自己的音樂水平。但是隨著音樂劇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表演者可以運用很多不同的擴音器材如麥克,話筒等進行擴音,所以高音與音量并不是表現自身水平的一個必要形式了。所以他們加入了流行的元素來突出自己的音樂水平,這就是通俗唱法。通俗唱法受到人們的喜愛,因為其舞臺表現力非常的靈活生動,結合舞蹈和劇情使整個音樂劇充滿了生機。但音樂劇中通俗唱法和美聲唱法的融合,最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大眾口味的變化。最初音樂劇產生的時候觀眾的群體往往是皇家貴族,音樂劇欣賞模式是高端水平的音樂,很難被大眾所接受。但加入了通俗唱法之后,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都可以觀賞著有趣的音樂劇,是他們在工作和學習壓力極大的時候放松的一種手段,輕快有趣的通俗唱法給他們帶來了快樂。
2.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融合的特點
音樂劇中的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融合起來有其各自的特點和融合后的特點。美聲唱法聲音渾厚有力,極具技巧性,有利于烘托情節。而通俗唱法的聲音輕快明亮,有利于劇中人物的情感展現和人物性格的表達。兩種唱法的融合可以使整個劇情更加豐富有趣,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盛宴。這正是現代人們觀賞音樂劇的時候所需要的。既有專業性高的水準又有著大眾性和娛樂性,這也是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融合后的特點。相信在未來更多種的音樂風格出現之后,音樂劇還會隨著時代的潮流和音樂的發展,融合更多的風格,音樂劇也會走向更好的發展之路。這正是音樂的特色,也是音樂劇的靈魂之所在。
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現之一,更是現代藝術的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音樂的發展,音樂劇也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音樂劇從最開始的以美聲唱法為主,到現在轉變成與通俗唱法相結合,融合各種音樂的種類的一種新的音樂劇形式。這有利于充分發揮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各自的優點,使整個音樂劇升華到另一個高度,不僅與時俱進,也促進了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莫小江.音樂劇中的美聲唱法特點[J].2009(5).
[2]徐明英.淺析音樂劇的美聲和通俗相結合的問題之所在[J].2013(11).
[3]梁立忠.音樂劇中的通俗唱法解析[J].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