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寧
摘 要:數字音樂出版因其特殊的傳播特性,在我國音樂出版產業中占有主導的位置。數字音樂出版具有人性化自主選擇、為音樂用戶帶來便捷體驗、與最新科技緊密相連、出版費用少、門檻低、與電視等其他媒體相互促進的傳播特性,本文分析了其傳播特性形成的原因,并從這些特性著手分析數字音樂出版在其傳播過程中需要面臨的問題,以及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數字音樂 智能時代 知識版權
2016年12月19日“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發展論壇”在首都如期召開,此次活動由中央和北京相關政府部門、北京產業聯盟聯合舉辦,各大網絡音樂平臺協辦,論壇就數字音樂的產業發展展開了激烈討論,對數字音樂未來的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特別是數字音樂版權的問題進行了著重討論,以此促進數字音樂出版能夠良性健康的發展。數字音樂,是把音樂用數字格式進行儲存,在網絡上進行傳播的一種區別于磁帶、音樂唱片等傳統音樂載體的方式。在播放、下載、拷貝的過程中,音樂播放質量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目前為音樂傳播的主要形式。也正因為如此,數字音樂出版的傳播比傳統音樂出版物具有不同的特性,也具有不同的盈利模式,當然與之對應的還有不斷出現的問題挑戰。{1}本文簡要分析了數字音樂出版的傳播特性,并針對數字音樂出版的傳播特性引發的爭議,研究提出了其解決數字音樂出版爭議問題的途徑,希望對相關研究和數字音樂出版工作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一、數字音樂出版的傳播特性
數字音樂的出版必然面臨傳播的問題,而依托于便捷的網絡技術、數字音樂的可復制性,數字音樂出版的傳播為廣大聽眾第一時間提供服務,其具有專業性、及時性、無偏差性、可延展性、快捷性的特點。下面論述數字音樂出版在其傳播中的特殊性。
1.數字音樂出版實現人性化、自主化選擇。
以往磁帶、音樂唱片等音樂出版形式,所收錄的內容都由發行方根據自己的愛好自行決定,音樂的分類滿足不了大部分音樂用戶的需求,用戶選擇音樂自主性較差,數字音樂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根據官方數據表明,截至2016年底,中國網絡音樂用戶數量已達到5.03億人,國內數字音樂行業達到了143億元的產值,與去年相比增幅為39.4%的比例,而我國各類唱片公司收益的96%從數字音樂中獲得。從這可以看出,數字音樂出版資源是龐大的,音樂用戶能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數字音樂,根據個人喜好進行分類、收藏、替換,隨時隨地的進行視聽享受,相比較傳統磁帶、音樂唱片等出版物機動性強。而且用戶在體驗過程中數字音樂質量不會發生變化,這是傳統音樂出版物無法做到的。{2}
2.在這享用還是帶走。
數字音樂出版給用戶帶來可靠體驗。用戶在享用數字音樂的同時,可以考慮把數字音樂進行下載、分享、轉發、存儲以及目前盛行的云存儲,把數字音樂同步推送到各個終端當中去,這也保證了數字音樂出版的延續性,而不是一次性享受,大大的提高了用戶對數字音樂的持續享受。擺脫了時間地點的限制,讓視聽享受可復制、可延續。用戶既可以最享受在線音樂的龐大資源,也可以享受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數字音樂的資源儲備。
3.網絡技術的提高、智能時代的到來推動數字音樂出版飛速發展。
隨著全球網絡技術的不斷提高、數字音樂制作技術的更新換代,數字音樂出版的傳播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同時,傳播過程中數字音樂質量并沒有發生改變,保證了數字音樂的持續傳播。隨著社交網站的建立,人人之間的溝通變得頻繁,特別是興趣愛好的分享,因此數字音樂出版也可在社交網站上進行互動,提高了數字音樂的傳播廣度,人人網、臉書的盛行也印證了這一點;智能時代的到來,是數字音樂爆炸性發展的一個時期,特別是微信等社交軟件的流行讓數字音樂出版擺脫了地域、時間、人員的限制,使得音樂的體驗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并能夠及時分享出去,大大促進了數字音樂出版的發展;WiFi技術的應用、4G手機網絡技術的開發,促進了數字音樂出版在智能手機上的傳播速度與傳播范圍,比較于2G、3G等手機網絡技術,WiFi、4G網絡技術可以使用戶能夠即時體驗數字音樂,提高了用戶的體驗興趣,而傳統的手機網絡技術,無論從金錢的花費還是從時間的消耗上都不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3}
二、數字音樂出版的傳播特性引發的爭議及其解決途徑
數字音樂出版作為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傳播特性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但是正是因為其傳播的廣度大、速度快、限制小,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數字音樂出版的版權的問題、數字音樂出版的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整個產業鏈甚至國家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本文從數字音樂出版傳播過程中的產業鏈模式、盈利模式、版權爭議等問題進行論述。
1.進一步完善數字音樂產業生態系統。
數字音樂出版門檻低、費用少,衍生了大量的原創音樂人及其原創音樂作品。在其數字音樂出版的廣泛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發生整個產業鏈利益分配不均、版權糾紛的問題。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證版權擁有者——網絡音樂平臺——技術運營商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解決其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版權所有者、網絡音樂平臺和數字音樂出版使用者之間需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原則和細則,版權所有者需要創作優秀的音樂作品;{4}網絡音樂平臺需要網絡營銷模式及其音樂體驗用戶群,對數字音樂進行傳播;這期間需要版權保護商的作用,需要在版權所有者及網絡音樂平臺之間搭建交易、監督平臺、版權保護平臺。注重原創音樂版權所有者的利益,是關乎數字音樂能夠長期良性發展的關鍵,也是整個行業能夠不斷注入新鮮血液的前提條件。
2.進一步完善數字音樂出版生存模式。
截至2016年底,中國網絡音樂用戶數量已達到5.03億人,國內數字音樂行業達到了143億元的產值,與去年相比增幅為39.4%的比例??梢钥闯?,用戶數量及下載數量都已經達到一個很大的規模,怎么才能在此規模下創造數字音樂出版的經濟價值才是網絡音樂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
(1)對現有數字音樂出版推出增值服務。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大型網絡音樂平臺近幾年已紛紛推出網絡音樂手機客戶端,如騰訊、百度、酷狗等。這些手機音樂平臺通過插播音樂播放前后的在線廣告、安插音樂品臺操作界面的頁面廣告等取得廣告運營商的廣告費用;與移動運營商合作,實現下載流量費用分成,這也是目前移動客戶端主要的經濟來源;提供社交類服務,如K歌服務、點歌服用、音樂共享服務等,通過收費的方式實現盈利。但是數據顯示,目前數字音樂的增值服務在整個數字音樂產業額中才占5%的份量。因此,為數字音樂出版提供增值服務有很大的盈利空間。{5}進一步完善相關合同服務條款,建立公平公正的行業統一服務合同文本,維護數字音樂出版過程中的原創音樂人、內容商、服務商及運營商等各方利益,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內容,推進整個產業鏈條上的各方協調一致、共同發展。
(2)對數字音樂出版實行收費下載。2016年12月19日召開的“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發展論壇”上提出,收費下載數字音樂已經是數字音樂出版的傳播過程中必然要面臨的階段。目前中國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免費下載,但是在享受數字音樂帶來視聽享受的同時,尊重原創者的版權,或者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的精神歸宿。預計到2017年底,網絡音樂用戶將同比增長25%,全年下載量增長30%。這對數字音樂出版來說會是一個巨大機遇所在。完善多樣性的版權保護方法,既要運用傳統化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及版權所有者個人保護手段,還要完善先進的科技保護方法,通過加密數字音樂文件、合理設計數字音樂下載付費的套餐產品、限時試聽免費等手段加快推廣新型收費下載模式。
3.進一步推進數字音樂出版版權問題的解決。
據統計,截止2016年底,國內音樂消費人均僅為15美分,為日本和挪威音樂消費人均金額0.7 %的比例,為美國音樂消費人均金額0.9%的比例,而一旦數字音樂出版版權全面施行,對數字音樂實行付費下載,國內數字音樂行業的盈利額將大加。可以看出,數字音樂的未來充滿機遇,政府在大力推動數字音樂出版的前提下,保護原創音樂人的知識產權,改善原創音樂人的創作、生存環境,使其創作出高質量的原創音樂作品,并對盜版等不尊重知識版權的行為進行法律制裁,以對數字音樂出版版權進行維護。中國市場數字音樂需求在膨脹,各大網絡音樂平臺必然更重視數字音樂的來源及版權的問題,從而搶占數字音樂資源與用戶。但是,蘋果推出的Apple Music并沒有進入到中國市場,因為蘋果公司對中國混亂的版權及缺乏付費消費習慣的市場沒有信心。因此版權廝殺大戰不可避免,而數字音樂市場正版化整合也是勢在必行。{6}發揮政府主管部門的導向性作用,持續加大數字音樂版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修改,加強普法宣傳,增強各類人員特別是全社會的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意識,強化公眾自覺保護數字音樂作品知識產權的自覺性。針對司法性裁決工作周期較長且專業化司法人員力量不夠的問題,健全和完善數字音樂作品知識產權調解糾紛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音樂協會組織在打擊數字音樂盜版、有效保護數字音樂版權等方面的職能作用。通過數字音樂作品知識產權調解糾紛工作機制,進一步縮短數字音樂作品知識產權調解糾紛的調解周期,進一步促進維權成本降低,促進數字音樂行業的經營發展秩序規范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數字音樂出版所具有的傳播特性和特殊的盈利模式,與傳統音樂出版物相比面臨更大的問題挑戰。目前國內數字音樂出版的過程還存在一些爭議問題,積極探索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推進數字音樂出版工作意義重大、刻不容緩。政府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必須重視數字音樂出版面臨挑戰和爭議問題,不斷地總結經驗,持續改進和推廣有效的措施和辦法,進一步完善數字音樂產業生態系統,進一步完善數字音樂出版生存模式,進一步推進數字音樂出版版權問題的解決,為推進數字音樂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馮毅.音樂的革命:從電子音樂到數字音樂[J].藝術評論,2017(10).
[2]閆曉彤.沖突與失衡: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的版權保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
[3]阮俊宇.新媒體環境下的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模式探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6,(10).
[4]胡慧源.新版權環境下中國數字音樂產業鏈整合模式研究[J].中國出版,2017(11).
[5]楊美萍.我國數字網絡音樂版權管理戰略研究[J].中國出版,2017(18).
[6]劉鵬.貴州原生態音樂圖書數字化出版研究[J].通俗歌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