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雅
摘要:在當前高等教育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微課”這一新型教學形式廣泛應用于各學科領域并產生了不同的融合形式,近幾年已呈現出積極的發展趨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益。但將其應用于高校視唱練耳教學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仍處于空白階段,且傳統視唱練耳教學所提供給學生的信息與空間已不足以達到教學需求,單一化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已經不能適應視唱練耳學科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音樂學專業 “微課” 視唱練耳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0-0114-02
“微課”,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遠程教學形式。它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時間長度為8分鐘左右,其主要特點是教學時間短、內容少而精煉、形式豐富多樣且學習方式移動化、碎片化。2008年由美國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課”概念,經國外的Khan Academy、TED-Ed、Teachers Tv、InTime、Watch Know Learn等信息網絡平臺的推廣,在美國乃至全球飛速傳播,并擴散到各個學科領域。
一、“微課”在國內高等教育領域研究現狀
(一)理論研究現狀
近些年,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以來,受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化開放性教學思潮影響,關于“微課”教學模式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也在不斷發展完善中。
在理論研究領域,2011年由胡鐵生在《“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一文中首次提出“微課”概念,即“微課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而今他已將“微課”概念提升至“4.0版本”,即“是以教學微視頻為核心載體,基于一個學科知能點(如知識點、技能點、情感點等)或結合某個教學要素和環節(如目標、導入、活動、評價等),精心設計和開發的微型優質學習資源”。而在眾多關于“微課”概念的論述中,以2013年廣西師范學院鄭小軍在《我對微課的界定》一文中提出的見解較為全面,他認為“微課是為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精心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包”。這一涵蓋了“定義、范疇、形式、特點”等方面的觀點為目前高校各專業領域“微課”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其他理論研究成果如《我國高校教師微課教學設計現狀研究——對2013年“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295個微課作品的分析》等,均針對目前“微課”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廣泛應用的現狀,從教學定位、設計方法、實施效果、評價體系、發展對策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剖析與科學論證,為“微課”在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中的良性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較為全面的理論研究參考。
(二)實踐研究現狀
在實踐研究領域的平臺建設方面,2013年和2015年由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的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對于“微課”教學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學領域的實踐應用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各類網絡平臺也相繼建立,除了SEEWO 學院、中國微課網、CN微課等以發布中小學微課為主的網站,“百度傳課”“微課慕課”“微課中國”等也都設有高校微課欄目。“微課之家”更是一個集微課制作研究、微課在線學習、微課大賽等于一體的微課教育平臺。此外,還有湖南微課網、黃浦微課網等許多地方性微課網站,促進了“微課”在地方性教育中使用和推廣;“e板會微課大師”“汗微微課寶”“微講臺”等微課制作工具和“匯隆微課制作平臺”為制作微課提供了更為便捷和普及化的條件。
在實際教學應用方面,“微課”這個命題已經在各級各類教改、科研項目中得以運用和實踐。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的“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應用研究”課題申報工作為代表,自2015年以來,該課題共成功立項612項,其中高等院校獲立項30余項,涵蓋了計算機、英語、醫學、體育等各學科領域。眾多以“微課”命題的項目,均從各自的專業領域角度出發,將“微課”這一新形式運用于傳統課堂、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微課”在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改革與應用
(一)研究現狀
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領域,受專業自身的“感知性”“技術性”特點,以及根深蒂固的傳統化教學思想影響,關于“微課”這種新型教學形式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研究與其他專業領域相比,起步較晚。目前可檢索的關于“微課”應用于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相關理論研究文獻(2015年1月1日至今,知網)僅十余篇。以《基于微課的音樂教學新模式的設計與實現》為例,該文從“微課”應用于高校音樂專業課程的可行性、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現、實施的問題與解決途徑等方面進行了論述,是目前針對“微課”應用于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改革研究中較為詳細而務實的代表性成果。
但針對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研究相關文獻幾乎為零,唯一一篇將新型信息化教學模式應用于視唱練耳教學的理論研究文獻僅見《高師<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之“翻轉課堂”》,且該文獻是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何運用到視唱練耳教學中進行了闡述與論證,而對于“微課”這一形式卻并未具體涉及。
與視唱練耳教學相關的“微課”視頻,目前通過網絡可查詢到的大多是以參加各類“微課”大賽為目的而錄制,且沒有形成體系化的單一教學片段。較為系統化的“微課”教學視頻僅見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教師孟良于2015年5月在播視網發布的《視唱練耳教程》。該“微課”課程的教學設計以基本樂理的知識結構為脈絡,教學內容以視唱練耳學科中各個音樂元素為主,通過19個“微課”視頻的形式進行講授,而對于“視唱”與“練耳”的技術訓練以及藝術拓展等教學內容并未具體展開,僅僅是一種理論講解的教學體現。
(二)改革措施與應用手段
針對“微課”在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改革與應用,應從我國高等音樂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出發,立足高校音樂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以“微課”與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相結合的現狀為參考,并充分結合“微課”所具有的學習主體化、開放化、靈活化等優勢,以革新教學思想、轉變教學方式、重建教學資源、創新實踐拓展等為手段,將“微課”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作為研究目標,努力探索符合目前高校音樂學專業辦學需要的,具有“實踐性”和“創新性”的視唱練耳教學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具體改革措施為以下幾點。
1.重構“實用性”與“精煉化”的教學內容
根據視唱練耳所具有的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及融合的性質特征,為改變傳統視唱練耳課堂僅是將教材理論與技法知識進行羅列與重復的教學現狀,應重點分析、提煉與分割現有視唱練耳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將理論與技法知識碎片化,并依托“微課”短小精悍、時效性強的特點,將教學內容系統化重構并進行錄制。在強調知識的針對性和專業需求的實用性同時,精煉“微課”模式下的視唱練耳教學內容。
2.構建“兼容性”與“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專業需求,在探討傳統視唱練耳“講授—訓練—檢查”教學模式利與弊的基礎上,革新傳統教學思路,并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改革案例分析研究,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的“兼容性”和教學時間的“靈活性”,構建多元化視唱練耳教學新模式。
3.促進“自主性”和“信息化”的學習方式
建構主義對當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主要內容即“學習的含義”和“學習的方法”兩個方面?!拔⒄n”在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改革,應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重新定義學生得學習方式,在突出視唱練耳學科特點的同時促進“自主性”和“信息化”的學習方式。
三、結語
“微課”是順應信息化快速發展而應運而生,具有內容短小精煉、形式多樣、時間靈活且學習方式移動化、碎片化等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自引入中國,這種短小精悍的視頻課程便受到各專業學科領域的廣泛關注,并在高校教育教學中迅速發展。但國內高校音樂教育領域,關于“微課”的系統性研究成果并不多見,而在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學科領域則近乎于無。系統研究“微課”在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改革與應用,不僅是當下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為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發展提供了新方向、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