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勝
摘 要:在煤礦生產中,安全管理工作屬于非常重要的一環,對于煤礦生產企業而言,必須要充分聯系實際情況,不斷積累和總結安全生產經驗,進一步強化安全管理,構建更加系統完善的管理體系,從而為安全穩定生產打下堅實基礎。本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研究,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問題和應對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煤礦管理;安全生產;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F426.21;TD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9-0143-01
煤礦可以說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煤礦生產安全屬于煤礦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近年來國家政府不斷推行低碳經濟政策,降低煤炭資源的利用,然而煤炭資源依舊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新時期下,煤礦企業必須要充分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盡可能規避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穩定因素,深入研究分析煤礦事故的原因,提前制定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確保煤礦企業的健康發展。
1 煤礦安全生產現狀分析
在2005年之前,我國煤炭企業常常出現安全事故,尤其是特大安全事故,在2005年之后國家政府進一步強化對煤炭行業的整治,尤其是針對大部分中小煤礦的治理,年平均礦難發生幾率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依舊出現了一些大規模的礦難事故,例如說2008年山西襄汾礦難,死亡人數276名,2009年黑龍江鶴崗的礦難,死亡108人。從這些礦難發生的實際情況來看,瓦斯爆炸屬于發生礦難的主要原因,另外還存在水、火、頂板、煤塵等相關事故,造成這些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通常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實際地質條件影響,由于煤層條件相對復雜,高瓦斯礦井較多,透氣性不良,分布與流動性無法準確預測,較為容易產生瓦斯事故;其次是人為原因,煤礦管理人員疏忽或者為減少安全管理投入,生產人員安全意識薄弱,導致礦難事故頻繁發生;最后是作業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不高,安全管理人員工作落實不到位,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2 煤礦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
第一,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應當是對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進行約束和規范的重要制度,能夠有效減少和避免相關人員可能出現的違規現象,確保生產順利開展。但是在國內大部分煤礦企業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雖然部分企業也建立了安全生產制度,但因為制度不完善還存在一些漏洞,也無法發揮出其實際價值,部分煤礦企業制定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并未貫徹落實,在實際生產中沒有嚴格遵循[1]。
第二,煤礦基層職工自身安全意識不高,綜合素質能力需要提升。國內部分煤礦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通常是委派協議工或者農民工從事井下工作,然而這部分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專業水平不是很高,即便招聘到大學生也難以讓其進入一線,從而為煤礦安全生產帶來了一定的隱患。對于基層職工的培訓教育來說,煤礦企業沒有予以充分重視,雖然部分企業也在職工安全教育中投入了一定的資金,然而因為基層職工自身思想認識沒有轉變,安全教育活動難以收到實效性。
第三,煤礦安全生產監督沒有貫徹落實。煤礦安全生產監督通常選擇傳統的監督措施,一般都具有較大的主觀性量化指標。相關政府機構在進行煤礦安全監督活動的過程中,一些監管人員為獲取私立而選擇一些不正當的方法來進行造假,或者單純的下發處罰單或停產單而并未實施實質性的監管,造成煤礦安全監管工作難以貫徹落實,為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
3 煤礦安全生產的應對策略
3.1 確保煤礦生產安全管理科學化
第一,應當進一步健全煤礦生產安全責任制度,清楚規定相關人員的職責范圍,防止安全管理人員出現推諉責任的問題。因此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對煤礦生產作業的基本流程有更加全面的認識,確保安全生產責任得以落實;第二,煤礦生產企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健全管理體系,應當對煤礦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進行清楚的規定,確保煤礦生產可以在更加標準的制度下進行,同時對于煤礦生產中頻發的安全事故,生產管理部門應當提前給出有針對性的事故預防處理措施,確保在事故發生后及時能夠進行處理,將事故后果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第三,應當努力開展好煤礦生產設備的安全管理,不單單要開展好煤礦生產設備的登記作業,確保管理人員可以對煤礦生產設備的運行使用情況有充分的了解,開展好設備出入庫的登記與審查工作,同時還應當結合煤礦生產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使用制度,確保生產作業人員能夠在制度規范下操作相關設備[2]。
3.2 建立健全煤礦安全工作監督機制
首先,對于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而言,必須要更加注重強調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能發揮,開展好監管工作,進一步深入探索尋求煤礦安全生產科學監管措施,努力做好對煤礦企業的管理工作。針對煤礦生產中存在的重要安全性問題,需要借助于強制性的制度規范予以約束,針對煤礦企業開采資格、用工規范等都必須要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其次,要盡快建立完善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流程,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來落實好相關工作。對于煤礦企業而言,需要在內部真正設置相對獨立的監管部門,委派具備較強責任心的工作人員負責安全監管工作,真正為煤礦企業基層作業人員的安全帶來保障;最后,要建立完善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確保安全生產責任機制的貫徹落實,將安全監管制度和責任機制落實到具體崗位,確保各個崗位作業人員都能夠清楚的了解自身職責,確保管理人員和基層作業人員都能夠遵守安全管理規定,真正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
3.3 加強對煤礦工作人員安全教育培訓
安全教育培訓即是依靠宣傳、講座、學習等方式來增強煤礦企業管理和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努力增強其安全技術能力,提升其思想認識,確保煤礦企業所有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得以提升。開展好煤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活動,必須要與國家政策法規相符合,確保教育活動科學化,合理制定培訓教育計劃,通過定期培訓和長期培訓結合的方式,教育培訓內容偏向于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安全生產知識等。另外,新上崗的作業人員需要對其實施培訓,安全考核通過后才能夠讓其上崗,針對提出改變工作崗位的職工,應當對其實施相應的技術培訓考核,通過后才允許其上崗,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促進煤礦企業內部職工安全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3.4 重視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在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屬于必然發展趨勢,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來實現更加高效科學的安全管理,通過建立井下安全預警機制、安全管理信息平臺等方式,讓安全管理活動更加便捷化和智能化。對井上來說,應確保信息管理平臺一體化,確保安全監測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協調整合,建立覆蓋整個作業區域的信息管理預警系統。對于煤礦生產作業現場來說,可積極利用傳感技術,通過傳感器實現有效的生產監測,對井下的溫濕度以及瓦斯含量都能夠做到實時檢測,同時將數據信息輸入計算機進行分析,實現危險情況自動預警[3]。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實施煤礦安全生產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安全管理作業效率的提升。
4 結語
總而言之,煤礦安全生產直接關系到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未來發展,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必須要盡快構建更加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不但要確保工作人員的自身安全,還需要保證煤礦生產的有序推進。近年來煤礦安全生產制度日益完善,在恪守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原則之下,進一步增強基層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推進一通三防技術的應用,才能夠真正為煤礦企業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武星宇.煤礦安全生產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7,(22):100-101.
[2]王瑩.對煤礦安全現狀和解決方案的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7,(05):80-82.
[3]高慧.煤礦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及提升措施[J].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2017,(0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