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炎林
摘要:《魔笛》歌劇作為莫扎特的代表作品,結構統一,刻畫了鮮明的人物特征,體現了非常濃郁的民族色彩。在本文研究中,主要運用象征手法對《魔笛》歌劇進行分析,分析莫扎特歌劇創作特點和風格。
關鍵詞:象征手法 《魔笛》歌劇 運用
中圖分類號:J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0-0162-02
莫扎特作為18世紀偉大的指揮家、演奏家、作曲家,他的音樂涉及各種形式和體裁,創造領域十分廣泛,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社會黑暗,又彰顯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莫扎特的歌劇主要有幾個突出點:第一,他的歌劇注重情節性,在情節上跌宕起伏,精心布置;第二,他的歌劇可以突出音樂性,他強調一定要服從音樂,音樂必須局域最高的主宰地位;第三,突出鮮明的主題性,他的作品反射了當時的過的社會現實,表現了人民對封建勢力的反抗和對光明的向往;第四,莫扎特的音樂感情真實,氣質非凡,具有非常強烈的生命性。他完全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作品當中,從而使觀眾在感受作品的時候可以達到一種心靈凈化的境界。莫扎特的音樂風格輕靈流利、感情真摯,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音樂作品。因此,本文運用象征手法在《魔笛》歌劇中的運用展開論述,首先簡要分析了象征手法的主要內容,接著對《魔笛》歌劇內容 進行簡要的評析,最后運用了題材象征、人物象征、畫面象征、場景象征對《魔笛》歌劇進行了分析。
一、象征手法分析
象征手法就是在實際分析過程中,借助具體的具體形象,從而表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在我國古代《詩經》中,主要運用比、興的方式。在進行文藝創作過程中,會運用假托、暗示的表現手法,能夠正確把握象征體和事物內在聯系,通過具體的形象和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運用象征手法,可以幫助作者巧妙的構思,深入淺出表達深刻的情感,提升創作的藝術效果。從內容上講,象征手法主要分為事物象征和哲理象征,從象征形象上主要分為隱喻和暗示。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分析象征手法在《魔笛》歌劇中的運用。
二、《魔笛》歌劇內容
《魔笛》是一部民族音樂劇,也是一部與維也納歌劇傳統有著非常緊密聯系的偉大神華歌劇,這部歌劇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劇,也是他所有歌劇中最為偉大的一部。《魔笛》歌劇整體結構統一,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很好地處理了人物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栩栩如生,屬于一部非常優秀的民族音樂劇和神話歌劇。在整部歌劇中,包涵豐富的曲調語言和和聲語言、人物形象和戲劇內容,體現了強烈的民族色彩。
在《魔笛》歌劇中,主要描述了一位王子得到夜后的委托,帶著魔笛和捕鳥人去營救夜后的女兒,在祭司的幫助下,王子認識到夜后本來的面目,并且積極應對,最后王子和少女都通過了考驗,獲得了愛情。歌劇中包括不少著名的詠嘆調,其中以《我是快樂的捕鳥人》作為代表,整個歌詞會詼諧幽默,節奏歡樂活潑,具有濃郁的德國民間歌謠風格,表現了捕鳥人無憂無慮的性格特點。《魔笛》是一部使用德語演唱的話劇,體現了德國人民良好的品質和樸素的情感,莫扎特又融入了優美的音樂,對后世德國歌劇創作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莫扎特在進行音樂創作過程,運用了多種象征手段,通過歌劇的形式表達鮮明的人格特征,提升了歌劇的情節性、音樂性以及音樂性,并且揭示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對歌劇的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三、象征手法在《魔笛》歌劇中的運用
第一,題材象征。莫扎特認為,在歌劇中,詩歌必須服從音樂,音樂處在絕對主宰地位,“在歌劇中詩歌應當是音樂的順從的女兒”。《魔笛》通過神話的象征手法,體現當前的社會背景,折射出社會生活。在整個歌劇中,神話題材具有雙重的象征意義,既對當時黑暗社會進行反思批判,又贊揚了人們的反抗精神。莫扎特不僅對表層結構中故事情節進行了完整的描述,而且描述了夜后的兇殘和主人公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歌頌了美麗的愛情故事。
第二,人物象征。莫扎特在人物選擇上,極具象征意義。王子、夜后、捕鳥人、祭司代表不同類型的人,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不同的象征意義,王子象征著堅韌、執著、不屈不撓,極具反抗精神。
根據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在實際創作過程中,作者需要根據自己的創作思路,在有限的時空內,最大限度揭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命運,通過主要人物為中心羅織,演繹故事情節,反映社會現實。但是在《魔笛》中,莫扎特省去了主要人物性格發展正常的邏輯程序,把人物塑造成凝固的雕塑,讓人物出現象征一種符號,去承載相應的文化因子,有效的揭示了歌劇想要表達的主題。
第三,畫面象征。在《魔笛》歌劇中,營造了壯觀的舞臺布局,比如假山、巨龍、王國等,獅子帶擺著艱險,并且與劇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為觀眾提供良好的視覺和聽覺享受。《魔笛》包括多元化的元素,莫扎特在實際創作過程中,融入了歐洲不同國家的音樂形式和戲劇表現手法,極大地豐富了歌劇的音樂語言,成為當時歌劇的一朵奇葩。在整部歌劇中,既體現了意大利歌劇的特點,又融合了德國民謠的風格,具有正劇的嚴謹性和喜劇的靈活性。在歌劇的序曲中,通過鳴曲的方式,從統一全局的E開始,華麗流暢的弦樂生流暢精美,就像泉水一樣緩緩流出,象征了主人公美好的生活。在《仇恨的痛苦》一幕中,莫扎特通過夜后的描寫,通過最難的華彩樂斷表現出她的本質,在畫面上,超出了華彩本身的色彩。通過演員很高的音域和快速的唱法,把觀眾的情緒帶到了一個很高的頂峰,渲染了一種莊嚴肅穆的畫面,這是作者實際創作動機有著很大動機。由此可知,從整個格局渲染畫面來看,象征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第四,場景象征。莫扎特通過塑造多個場景,從而突出歌劇象征的主題。第一,王子從捕鳥人那出來,看到了帕米娜,他們進行渴望愛情的演唱。在這個場景中,不單單被進行抽象化和寫意化,更加具有象征意味,象征著他們崇高的友誼和對愛情和自由的向往。第二,在《欲火在胸中燃燒》場景中,歌曲旋律復雜而跳躍,包括很多音節,象征了生活中存在著黑暗邪惡的勢力,甚至在某種條件下會占有統治地位。第三,祭司對帕米娜的安慰,祭司象征著光明,帕米娜象征著未來,通過這個場景,給人們帶來希望。第四,王子與帕米娜遇到危險的場景,隨著搖鈴的響起,就算是壞人也開始變得快樂,讓二人逢兇化吉。通過營造童話般的場景,象征了壞人也是可以通過感化教導變好。第五,王子不聽祭司的勸告,不能保守秘密,在帕米諾的勸說下才保住秘密。這個場景象征了友誼的偉大,只要聽取別人的勸告,幸福終究會來臨。
通過這部作品我們更好地體味了莫扎特的創作風格,并且可以應用與歌劇的表演創作。通過對作品的分析也更加有利于知道觀眾對于歌劇的心上,更加能引起我們的共鳴,陶冶了觀眾的情操,拓展了人們視野,具有一定的教化意義。通過作品的探討從而增強了歌劇在中國的影響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魔笛》歌劇作為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劇,充分運用多種象征手法,提升了歌劇的情節性、音樂性以及音樂性,并且揭示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對歌劇的發展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極大地提升了歌劇的藝術水平。
參考文獻:
[1]馮波.歌劇《魔笛》詠嘆調與重唱部分的簡析[J].音樂創作,2016,(03):175-177.
[2]陳思.象征手法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運用[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08):3-4.
[3]傅凱.莫扎特歌劇《魔笛》賞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6):107-110.
[4]潘達.莫扎特歌劇《魔笛》中的“3”原則[J].人民音樂,2011,(07):84-86.
[5]郭蕓.象征手法及其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差異[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6,(0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