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翠蘭
摘 要:育人是學校最主要的目標,在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只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還需要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行教育。尤其是在高中生的年齡階段,此時性格的形成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為此班主任必須要通過適當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保證德育工作的實行效果,為學生形成良好品質打下基礎。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對策
學校開展德育工作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使學生在日后可以用正直、樂觀、堅強的態度去面對社會,而完成以上幾點離不開班主任起到的教導作用。班主任作為與學生直接接觸的教育人員,其對于學生生活的參與度較高,為此其必須要掌握合適的德育教育方法,以此來保證工作執行的有效性。
1當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1德育工作理念重理論輕實踐
在原有的德育工作中主要是教師將各種德育理論通過口頭說教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其中一些理論內容較為復雜,學生對其內涵無法理解,難免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因此不愿意也不想去深入探究其中的理念。
1.2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德育能力水平還不高
在原有的理念中班主任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且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及任務較多,因此在德育工作的進行中難免會有所疏漏,其所投入的精力較少,德育教學的課時和內容不多。
1.3德育工作實施效率不高
高中班主任要想做好高中德育工作就必須正確認識高中生的心理特點,而在高中德育工作的實際過程中,班主任都只會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心理特點、心理狀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這就使高中生無法真實地理解老師的做法,從心理上會對班主任某些“嚴厲”的教育方式產生抵觸心理。
2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高中生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是心理并不成熟,雖然在此階段高中生的成長發展逐漸獨立,但是其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學習到不良風氣,為此高中班主任需要利用德育教育來及時矯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及錯誤觀念。
2.1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德育理念
德育理念是影響高中班主任進行德育工作的基本因素,其會影響班主任的主觀行為,同時也影響了班主任對德育工作執行的效果。為此教師必須要從根本上意識到德育工作的作用。
首先,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觀念及德育素質水平,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增強自身的德育理論,從而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其次,班主任需要聯系家長來對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行共同教育,學生思想教育只依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家庭教育在其中同樣重要,因此班主任需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使家庭教育可以對班主任德育工作進行補充,從而掌握學生思想變化的情況,以便之后采用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最后,班主任需要做到以身作則,從日常活動中為學生做出示范,從而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2調整德育工作目標,豐富德育實施方式
在德育工作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注意將“言傳”及“身教”進行結合,使學生在接受德育理論的教育時可以通過實踐來增強其對思想品德內容的認識。并且班主任可以借助班會或者課余時間組織與德育內容有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進行演講或是小節目的表演,使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會辯證思考,對德育內容有正確的判斷,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公益活動,如在植樹節組織學生進行植樹活動或是定期組織學生捐出閑置的書本、衣物給貧困地區的小孩等,通過公益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品質,使學生可以形成良好道德意識、社會意識及公共道德意識等。
2.3拓寬德育內容
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時需要根據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來選擇適當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首先教師需要依照德育大綱作為基礎來準備教育內容,在培養高中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基礎上創新及拓寬相關的內容,使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領會德育內容,同時班主任應從心理層面多關心學生,在德育工作進行中不應只停留在表面,還需從心理角度來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例如在某同學近日狀態不好,學習成績下降,不按時交作業且還會與同學發生沖突,班主任在此時不應急著去批評教育這個學生,而是應了解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通過溝通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對學生進行疏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同時班主任應注意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通過法制教育使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法制觀念,利用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使學生成長為一個擁有高尚品格的人。
3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對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對于學生的德智體全面培養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實施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豐富德育工作的教學方式,拓寬德育的工作內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嚴金洪.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漫談[J].新課程:中學,2013(3):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