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誼
(新津縣中醫醫院,四川 成都 611430)
呼吸道反復感染是兒科臨床上的常見病。研究發現,小兒呼吸系統的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易因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襲而出現呼吸道反復感染。目前,臨床上尚無針對呼吸道反復感染的特效藥,通常對此病患兒進行化痰、止咳、吸氧、抗感染等治療。但是,為此病患兒長期使用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易使其體內的致病菌出現耐藥性。有研究者認為,在對呼吸道反復感染患兒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功能對確保其臨床療效、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為了尋找一種治療小兒呼吸道反復感染的有效方法,本文對新津縣中醫醫院收治的呼吸道反復感染患兒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免疫調節劑進行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新津縣中醫醫院收治的178例呼吸道反復感染患兒。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其存在不同程度的氣喘、氣促、陣發性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2)對其進行肺部聽診可聞及哮鳴音或濕啰音;3)對其進行胸部X線檢查,可見其肺部存在點片狀陰影,其肺紋理增粗;4)其家長對本次研究的內容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其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肝、腎疾病;2)其存在原發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將這些患兒平均分為1組和2組。在1組中,有男性51例,女性38例;其年齡為3~7歲,平均年齡為(4.3±1.3)歲;其病程為10~42個月,平均病程為(18.5±4.7)個月;其每年出現呼吸道感染的次數為5~10次,其每年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平均次數為(5.5±2.3)次;其中,有下呼吸道感染患兒35例,有上呼吸道感染患兒54例。在2組中,有男性50例,女性39例;其年齡為3~7歲,平均年齡為(4.2±1.4)歲;其病程為11~43個月,平均病程為(18.1±4.5)個月;其每年出現呼吸道感染的次數為5~12次,其每年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平均次數為(5.3±2.1)次;其中,有下呼吸道感染患兒38例,有上呼吸道感染患兒51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這些患兒入院后,均對其進行鎮靜、止咳、吸氧、霧化吸入及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為2組患兒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生產企業:Doppel Farmaceutici S.R.L.,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0934)進行治療。匹多莫德口服液的用法是:對于病情處于急性發作期的患兒,400 mg/次,2次/d,口服。治療2周后或患兒的病情有所緩解后,將此藥的用量降至400 mg/次,1次/d,口服。對兩組患兒均治療2個月。
1)記錄兩組患兒接受治療后退熱的時間、肺部濕啰音或哮鳴音消失的時間、咳嗽癥狀消失的時間。在這些患兒出院后,均對其隨訪12個月。統計這些患兒在隨訪期間出現呼吸道感染的次數及每次呼吸道感染持續的時間。2)本次研究對象的療效評定標準是[2]:(1)顯效。接受治療后,患兒肺部的濕啰音或哮鳴音消失,其咳嗽、呼吸困難、喘息等癥狀消失,其精神狀態、食欲、睡眠均恢復正常。停藥6個月后,患兒未出現呼吸道感染,對其進行肺部X線檢查的結果未見異常。(2)好轉。接受治療后,患兒肺部的哮鳴音或濕啰音明顯減輕,其咳嗽、呼吸困難、喘息等癥狀明顯緩解,其精神狀態、食欲、睡眠一般。在停藥的6個月內,患兒再次出現呼吸道感染,其出現呼吸道感染的次數明顯少于治療前,對其進行肺部X線檢查的結果無異常。(3)無效。接受治療后,對患兒進行肺部聽診的結果無明顯改善,其咳嗽、呼吸困難、喘息等癥狀無改善或在加重,對其進行肺部X線檢查的結果未見好轉。在停藥的6個月內,患兒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其出現呼吸道感染的次數與治療前相比未減少或在增加。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2組患兒退熱的平均時間、肺部濕啰音或哮鳴音消失的平均時間及咳嗽癥狀消失的平均時間均短于1組患兒(P<0.05)。隨訪的結果顯示,2組患兒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平均次數少于1組患兒(P<0.05),其每次呼吸道感染持續的平均時間短于1組患兒(P<0.05)。詳情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的改善情況及其病情復發情況的比較()

表1 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的改善情況及其病情復發情況的比較()
組別 例數 退熱的平均時間(d)肺部濕啰音或哮鳴音消失的平均時間(d)咳嗽癥狀消失的平均時間(d)病情的復發情況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平均次數(次)每次呼吸道感染持續的平均時間(d)1 組 89 4.77±2.02 4.91±1.41 3.85±2.13 5.81±2.13 7.12±2.41 2 組 89 2.12±1.35 2.78±1.54 2.71±0.96 2.14±1.05 3.18±1.15 t值 10.290 9.624 4.603 14.580 13.920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組患兒接受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1組患兒(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的比較
小兒呼吸道的生理結構與其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密切相關[3]。小兒呼吸道內的血管豐富,其鼻腔黏膜較為柔嫩且無豐富的鼻毛。小兒的耳咽管具有寬、直、短的特點,其耳咽管中的彈力組織較少,其耳咽管的支撐作用較弱且黏膜腺的分泌功能不足。小兒的呼吸道內若較為干燥,其呼吸道內纖毛的活動會受到限制,無法將其吸入的異物及時清除。上述原因均大大提高了小兒出現呼吸道反復感染的風險。此外,小兒機體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也是導致其出現呼吸道反復感染的重要因素。臨床研究表明,小兒發生呼吸道感染后,其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顯著下降,其白細胞介素的活性可明顯減弱,這進一步降低了其機體的免疫功能。呼吸道反復感染的發生不但影響小兒的健康,還會對其正常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4]。因此,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治療小兒呼吸道反復感染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對2組患兒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為其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進行治療,結果顯示,2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1組患兒。這說明,在對呼吸道反復感染患兒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為其使用匹多莫德進行治療,有助于提高其臨床療效。匹多莫德是臨床上常用的免疫調節劑。研究發現,匹多莫德在提高人體非特異性自然免疫功能的同時,不會激活病毒及細菌的活性。此藥可通過細胞免疫實現對細胞的自然激活,從而提高細胞自身的抗病毒能力和殺菌能力。在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兒進行隨訪的結果顯示,2組患兒病情復發的次數明顯少于1組患兒,其每次呼吸道感染持續的時間短于1組患兒。這進一步證實了匹多莫德在治療小兒呼吸道反復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左九云[5]研究了對呼吸道反復感染患兒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匹多莫德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結果顯示,治療后,患兒體內IgA、IgG的水平均明顯升高。這說明,使用匹多莫德對呼吸道反復感染患兒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其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對呼吸道反復感染患兒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為其使用匹多莫德進行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