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娟,盛 艷,高 茹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兒科, 江蘇 武進 213000)
小兒支氣管肺炎為兒科的常見病。該病患者多為嬰幼兒。據統計,在我國年齡<5歲的兒童中,每年約有30萬例患兒因發生肺炎而導致死亡[1]。有研究資料顯示,在對支氣管肺炎患兒進行治療時,為其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護理的效果很好。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支氣管肺炎患兒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兒科收治的58例支氣管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
將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兒科收治的58例支氣管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這58例患兒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均符合《支氣管肺炎診療標準》中關于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2]。其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肺癌。2)合并有肺結核。3)存在精神及智力障礙。4)患有先天性疾病。將這些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一般組和PDCA組,每組各29例患兒。在一般組患兒中,有男15例,女14例;其年齡為0.4~8歲,平均年齡為(3.2±0.2)歲;其病程為0.5~5 d,平均病程為(2.1±0.5)d。在PDCA組患兒中,有男16例,女13例;其年齡為0.5~8歲,平均年齡為(3.3±0.2)歲;其病程為0.5~5.1 d,平均病程為(2.2±0.5)d。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一般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護理方法包括: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對其進行用藥指導、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等。對PDCA組患兒采用PDCA法進行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計劃階段的護理方法。評估患兒的健康狀況,將評估的結果記錄到其病歷資料中。根據患兒的病情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2)實施階段的護理方法。(1)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各項儀器的操作方法等。培訓結束后,對每一個護理人員進行考核,以確保其能夠按照護理方案正確地對患兒進行護理。(2)成立技術指導小組。技術指導小組由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士和護士長組成。技術指導小組負責對護理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并檢查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護理的情況和效果。(3)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該病患兒具有應激反應強烈、對護理操作的耐受力低等特點。護士要以親切的語言和輕柔的肢體動作與患兒進行溝通與交流,安撫其不安、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并與其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醫護人員要取得患兒的信任,以提升其對治護的依從性。(4)對患兒進行環境護理。將患兒病房的溫度和濕度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定時為患兒開窗通風,保持其病房內空氣的流通。定時對患兒病房的空氣和物品進行消毒,避免其發生交叉感染。(5)對患兒的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向患兒家屬講解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相關知識及治護中的注意事項。將每個治護環節的內容告知患兒的家屬,讓其積極地配合治護工作。(6)保持患兒呼吸道的暢通。密切觀察患兒的情況,及時地為其清除口鼻分泌物。針對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患兒,可采用輕拍其背部等方式,促進其痰液排出。(7)密切關注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及臨床表現。若患兒出現呼吸不規則、昏迷、驚厥、嗜睡、煩躁等癥狀,其可能發生顱內壓增高、腦水腫等疾病,需及時地聯系醫生,并對其進行搶救。若患兒發生嘔吐、腹瀉、腹脹及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等,讓其停止使用藥物,并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及告知醫生。3)檢查階段的護理方法。可由技術指導小組負責對護理工作進行檢查,并給出指導意見。技術指導小組定期舉行會議,將檢查的結果及時地反饋給護理人員。4)處理階段的護理方法。技術指導小組與護理人員總結護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失和錯誤,并分析原因。對護理方案進行完善和糾正,對患兒采用新的護理方案進行護理。
觀察兩組患兒PEF(峰值呼氣流速)、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FEF25-75%(中期呼氣流速)、住院的時間及治療的費用。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兒的PEF、FEV1、FVC及FEF25%~75%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與一般組患兒相比,PDCA組患兒的FVC較多,其PEF及FEF25%~75%均較快,其FEV1較大(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組別 例數 治療前治療后PEF(L/S) FEV1(L) FVC(L) FEF25%-75%(L/S) PEF(L/S) FEV1(L) FVC(L) FEF25%~75%(L/S)一般組 29 8.23±0.85 3.56±0.62 5.11±0.58 5.26±0.52 3.18±0.78 1.42±0.42 1.71±0.42 1.77±0.61 PDCA 組 29 8.22±0.84 3.58±0.61 5.12±0.57 5.27±0.51 5.64±0.88 2.89±0.58 3.46±0.62 3.48±0.72 t值 0.0451 0.1238 0.0662 0.07393 11.2656 11.0545 12.5844 9.7583 P值 0.9642 0.9019 0.9474 0.941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接受護理后,一般組患兒住院的時間為(7.2±1.2)d,其醫療費用為(2141.5±261.3)元;PDCA組患兒住院的時間為(5.8±1.3)d,其醫療費用為(1721.4±258.2)元。PDCA組患兒住院的時間短于一般組患兒,其醫療費用低于一般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住院的時間及治療費用的比較()

表2 兩組患兒住院的時間及治療費用的比較()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醫療費用(元)一般組 29 7.2±1.2 2141.5±261.3 PDCA 組 29 5.8±1.3 1721.4±258.2 t值 4.2614 6.1585 P值 0.0001 0.0000
小兒支氣管肺炎是指患兒感染病原菌后,引發其支氣管黏膜和氣管黏膜的急性反應。該病常見的病原體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球菌等。小兒的支氣管與氣管較為狹窄且血管較豐富[3]。其在感染病毒、衣原體、支原體后,可發生支氣管痙攣,使肺部的通氣功能發生異常。病情嚴重的患兒可發生呼吸功能衰竭,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有資料顯示,對支氣管肺炎患兒進行治療期間,對其施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可提高其治療的效果。PDCA循環法是指將護理工作中的計劃、執行、檢查、處理等環節互相嵌套。該方法具有可反復循環、階梯性實施的特點。該方法在評價及反饋護理工作中的缺陷后,可將護理工作中的錯誤及不足及時進行糾正和完善,再對患者進行更加完善、正確的護理。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與一般組患兒相比,PDCA組患兒FVC較多,其PEF及FEF25%~75%均較快,其FEV1較大,其住院的時間較短,其住院的費用較低。綜上所述,對支氣管肺炎患兒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