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鳳其
(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醫院注射室,山西 大同 037000)
膽道疾病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有研究顯示,膽道疾病患者合并II型糖尿病的幾率較高。臨床上對膽道疾病患者合并II型糖尿病患者常進行降糖治療及手術治療。此類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后常要留置T型管。一般情況下此類患者在手術后的10~12 d為其夾閉T型管[1]。在夾閉T型管的1 d后,患者若無不適癥狀可允許其攜帶T型管出院。此類患者若對所患疾病缺乏了解,會因自我護理不當而出現低血糖、引流管堵塞、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因此,對攜T型管出院的膽道疾病合并II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延續性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是將醫院的護理服務延伸到患者出院后的居家治療和康復的過程中,可提高其自我護理的水平[2]。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攜T型管出院的膽道疾病合并II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大同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醫院收治的120例攜T型管出院的膽道疾病合并II型糖尿病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其患有膽道疾病和II型糖尿病;2)其所患糖尿病的病情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關于II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即其隨機的血糖水平≥11.1 mmol/L,或其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在口服葡萄糖的2 h后其血糖水平≥11.1 mmol/L[3];3)其血糖水平控制效果較為理想,其接受膽道手術后攜帶T型管出院;4)對本研究的內容知情、同意;5)本市居民,可以通過網絡、電話或短信的方式進行溝通;6)不患有其他嚴重的疾病或精神疾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齡為22~76歲,平均年齡為33.5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19~74歲,平均年齡為36.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降糖治療及膽道手術。在此期間,對這些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病情觀察及生活照護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進行延續性護理的方法是:1)在患者住院期間,為其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中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聯系方式、家庭住址、住院期間的治療情況、其攜帶的T型管引流的情況、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心理狀況、運動習慣及家庭關系等,以便為后期的延續性護理提供依據。2)醫院成立延續性護理小組。該小組由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組成。延續性護理小組的成員分別負責對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由2名臨床經驗豐富、普通話標準的護理人員負責接聽熱線電話和發送短信的工作。護理人員叮囑患者記住熱線電話的號碼和每日開通熱線電話的時間。在患者出院時,責任護士為其發放由延續性護理小組的成員共同編制的《T型管自我護理手冊》、《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識手冊》,并為其講解宣傳教育手冊中的內容。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周,延續性護理小組的成員對其進行家庭隨訪。小組成員與患者面對面地進行溝通,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為其講解T型管的自我護理方法。在患者拔除T型管前,對其進行第二次家庭隨訪。3個月后,每個月對患者隨訪1次。每周五下午在科室內召開1次健康講座,通知患者及其家屬參加。3)在對患者進行家庭隨訪時,延續性護理小組的成員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妥善固定T型管的方法,叮囑患者要經常觀察T型管是否暢通及T型管有無出現堵塞、扭曲、脫落的情況,并告知其要仔細觀察T型管中膽汁的顏色、性質是否正常[4]。為患者講解更換引流袋的方法,告知其在取平臥時,引流管的遠端不可高于腋中線;在取站立位、坐位或行走時,引流管的遠端不可高于腹部的手術切口。同時告知患者要注意觀察切口周圍皮膚的情況,此處若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應及時撥打熱線電話。指導患者穿寬松、舒適的衣服,告知其在進行淋浴時要使用塑料薄膜覆蓋住傷口,以防其傷口發生感染。告知患者要戒煙戒酒,多吃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食物,每日最少進食三餐、對于有低血糖傾向的患者或糖尿病的病情較重的患者,可在上午或下午各加一餐。告知患者堅持進行適當的運動,在每天的上午、下午最少慢走30 min。為患者講解使用藥物的方法、用量及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囑其每周監測血糖3次,并進行記錄,每隔3個月做1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對患者進行隨訪期間,小組成員的態度應溫和,要多鼓勵安慰患者,以消除其不良情緒。
1)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低血糖、切口感染、導管脫落或堵塞)的發生情況。2)在患者返院拔除T型管時,為其發放調查問卷。調查患者是否會自測血糖、能否正確使用降糖藥物進行治療、是否掌握T型管的關閉方法和開放方法、是否會更換引流袋、是否定期對T型管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日常飲食是否合理、是否堅持進行適當的運動、是否清楚正常膽汁的顏色和性狀。
使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在觀察組患者中,可以自測血糖、能夠正確使用降糖藥物、了解正常膽汁的顏色和性狀、掌握T型管的夾閉方法和開放方法、會更換引流袋、定期對T型管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合理飲食、堅持進行適當運動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自我護理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n(%)]
院外延續性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5]。該護理方法是一種新型、人性化的護理模式[6]。該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可確保患者在出院后仍可接受優質的護理服務。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上門訪視、打電話、發短信等方式對其進行健康宣教,教會其皮下注射胰島素、正確開閉T型管等方法,及時解決患者在自我護理時出現的問題,從而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
研究發現,有的攜T型管出院的膽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缺乏對所患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其不熟悉進行自我護理的方法。僅在患者住院期間對其進行護理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患者通過閱讀延續性小組成員為其發放的《T型管自我護理手冊》、《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識手冊》學會了對T型管進行維護的方法,根據自我監測血糖的記錄掌握自身血糖水平的波動情況,并能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同時可以遵醫囑服藥,進而確保其治療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觀察組患者中,出現低血糖、切口感染的患者各有1例。出現低血糖的這1例患者沒有按時進食,加之其每日的運動量較大,進而誘發低血糖。該患者的家屬及時拔通熱線電話,在延續性護理小組成員的指導下,讓患者及時進食糖、餅干等食物,使該患者低血糖的癥狀得到緩解。出現切口感染的這1例患者在遵醫囑用碘伏溶液對切口進行消毒后其切口感染的癥狀消失。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攜T型管出院的膽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