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瑜,李 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針灸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6)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該病具有極高的發病率。該病患者多為青、中年人[1]。有研究資料顯示,對聯用針灸療法與理療儀進行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很好[2]。為此,筆者對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針灸科收治的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選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針灸科收治的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60例患者的病情經確診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診斷標準[3]。其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腫瘤、結核、椎管狹窄。2)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3)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聯合護理組(n=30)和理療組(n=30)。在理療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2例;其年齡為18~67歲,平均年齡為(38.9±5.4)歲;其病程為1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1.8±0.4)年。在聯合護理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1例;其年齡為20~65歲,平均年齡為(38.5±5.7)歲;其病程為2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1.6±0.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聯用針灸療法與理療儀進行治療。采用針灸療法進行治療的方法為:取患者腰椎處的阿是穴、夾脊穴、腎俞穴、腰陽關穴、足太陽膀胱經穴(陰門穴、承山穴、昆侖穴、委中穴等)、足少陽膽經穴(陽陵泉穴、環跳穴、絕谷穴、風市穴等),用長約三寸的毫針斜刺或直刺上述位穴,刺入的深度為1.5~2.5寸,進針得氣后,留針半小時。可將艾柱點燃插在毫針的針柄上,對患者的各個位穴進行針刺。每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10 d。采用理療儀進行治療的方法為:對患者使用全日康J48A電腦中頻治療儀進行治療。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在其腰部的疼痛處放置一個電極板。調整電極板的工作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宜,每次治療的時間為20 min,每天治療1~2次,連續治療10 d。在此基礎上,對聯合護理組患者進行康復護理。進行康復護理的方法為:1)指導患者進行床上鍛煉。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指導其進行抬腿訓練、梨狀肌舒縮訓練、拱橋式背伸肌訓練、飛燕點水式背伸肌訓練。2)指導患者進行地上鍛煉。協助患者進行小角度的前屈和后伸訓練、側彎、旋轉及環轉腰部訓練、蹲站挺胸訓練及下蹲訓練,以鍛煉其脊柱小關節的靈活性及腰部肌肉的彈性。指導患者進行快、慢步交替行走訓練,以鍛煉其下肢的肌力與協調性。對部分有脊柱側彎的患者,指導其站立時將身體靠在墻上,并將雙手中指緊貼褲縫,同時將身體逐漸向一側彎曲到達其身體的極限后復原。
連續治護10 d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SF-36評分。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5]。
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診斷標準,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基本治愈、顯效、有效及無效[4]。基本治愈:接受治護后,患者可正常活動,其腰部的疼痛完全或基本消失;顯效:接受治護后,患者基本能正常活動,其腰部的疼痛明顯改善;有效:接受治護后,患者腰椎的活動度較治護前明顯增加,其腰部的疼痛有所緩解;無效:接受治護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或在加重。總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聯合護理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理療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護后,聯合護理組患者的SF-36評分高于理療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護前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的比較(分,)

表2 接受治護前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的比較(分,)
注:*與理療組相比,P>0.05;#與理療組比較,P<0.05。
88.04±3.41#82.19±4.57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護理組理療組30 30 68.59±10.54*68.34±10.73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患者腰椎的穩定性被破壞,使其椎間盤突出所致。該病的病因主要為患者的腰部受傷及受力不當等。該病患者可發生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其日常的生活、工作及學習。目前,臨床上常聯用針灸療法與理療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針灸療法可消除患者腰部軟組織的充血與水腫,在此基礎上對其加用理療儀進行治療可擴張其腰部的血管,增加其腰部病變組織的營養與血運,從而消除其腰部的炎癥。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聯用針灸療法與理療儀進行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提高其生活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