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文 ,邵繼春
(1.四川省眉山結石病醫院泌尿外科,四川 眉山 620010;2.核工業四一六醫院泌尿外科,四川 成都 610051)
腎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結石。該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是臨床上治療腎結石的常用方法,但進行該手術操作的難度較大,手術的時間較長[1]。有研究資料顯示,用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效果很好。為了進一步比較用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與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效果,筆者對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某醫院收治的160例腎結石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選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某醫院收治的160例腎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160例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經B超或CT檢查確診其病情為腎結石。2)未患有手術的禁忌證。3)腎結石的直徑≤2 cm。4)未發生其他嚴重的疾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軟鏡組和腎鏡組,每組各有80例患者。在軟鏡組患者中,有男47例,女33例;其年齡為35~65歲,平均年齡為(45.2±6.7)歲;其結石的直徑為0.7~17 mm,結石的平均直徑為(12.4±1.8)mm;其中有腎上盞結石患者37例,有腎下盞結石患者22例,有腎盂結石患者21例。在腎鏡組患者中,有男49例,女31例;其年齡為33~66歲,平均年齡為(45.5±6.5)歲;其結石的直徑為0.5~18 mm,結石的平均直徑為(12.3±2.1)mm;其中有腎上盞結石35例,有腎下盞結石患者23例,有腎盂結石患者2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了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軟鏡組患者采用輸尿管軟鏡碎石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操作方法為:讓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對其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將F8/9.8的輸尿管硬鏡插入患者的尿道口,擴張其輸尿管后,撤出硬鏡。將0.035 in鎳鈦超滑導絲留置在患者的輸尿管內,沿著導絲置入輸尿管軟鏡的導引鞘。然后,將輸尿管軟鏡置入其輸尿管。將輸尿管軟鏡沿著患者的輸尿管上行至其腎臟內的結石處。觀察患者結石及結石周圍的情況。經輸尿管軟鏡置入200 μm的鈥激光光纖。將鈥激光光纖對準結石,將結石擊碎至直徑<3 mm的小結石。術后,為患者留置5~7 F雙J管。對腎鏡組患者采用經皮腎鏡碎石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操作方法為:讓患者采取俯臥位,對其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B超的引導下使用18 G腎穿刺針在患者患側的第11肋間腋后線至肩胛線間進行穿刺。擴張患者的穿刺口,然后置入16~24 F的標準腎鏡直達其腎結石處。觀察患者結石及結石周圍的情況。經腎鏡的操作腔置入氣壓彈道碎石桿,使用氣壓彈道碎石系統擊碎患者的結石。然后用取石籃取出較大的結石,用生理鹽水沖出較小的結石。手術完畢后,為患者留置5 F雙J管及腎造瘺管,縫合其手術切口。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腎鏡組患者相比,軟鏡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較長,其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其術后住院的時間較短(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
注:與*腎鏡組相比,P<0.05。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住院時間(d)軟鏡組(n=80)94.2±14.7* 35.5±7.0* 10.4±2.3*腎鏡組(n=80)75.9±18.6 166.2±48.1 14.6±4.1
與腎鏡組患者相比,軟鏡組患者術后的出血率較低(P<0.05)。兩組患者治療的成功率及術后的感染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的出血率、治療的成功率及術后感染率的比較[n(%)]
輸尿管軟鏡是一種細小的治療工具,具有堅固耐用,雙向可彎曲、對人體損傷小的優點。但對腎結石患者進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的操作方法較復雜,導致其手術的時間較長。有資料顯示,用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效果較好。對腎結石患者采用經皮腎鏡碎石術進行治療時,只需在其患側做一個較小的切口,對其腹腔內組織和腎實質的損傷均較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2]。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腎鏡組患者相比,軟鏡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較長,其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其術后住院的時間較短,其術后的出血率較低。綜上所述,與用經皮腎鏡碎石術相比,用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效果較好,雖然患者手術的時間較長,但可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術后的出血率,縮短其住院的時間。